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史料实证素养培养办法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期(下)   作者:马丽娜
[导读] 历史总会给人们留下些痕迹,如史料的保存与记录,以便人们铭记与传承
        马丽娜
        青海省格尔木市第三中学
        摘要:历史总会给人们留下些痕迹,如史料的保存与记录,以便人们铭记与传承。史料实际上便是历史证据,更是还原、认知与研究历史真相的根本依据。在新课改背景下,要求教师能够加强对学生史料解读与推论能力的培养,这也是检验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与理解程度,同时对学生问题分析与思索能力有着较高要求。因此,如何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使学生更好地投身于历史学习中值得探究。
关键词:初中历史;史料实证素养;培养办法
1史料与历史解释的关系
1.1历史学科中的史料与历史解释
        在历史学科研究中,求真既是历史研究的灵魂,更是历史研究的目的。“史料”从本质上来说是最接近事实的历史解释,它记录了历史,可以作为历史研究中加以参考的东西。“历史解释”是在探究史料实证的基础上,结合事实对史料进行价值判断的解释,这个解释和判断过程都是在尊重史料实证的基础上进行的。
1.2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和历史解释
        研究最近几年人教版地区中考试卷发现,初中历史考试试题越来越侧重考验学生的“史论结合”能力,即考查方式不再是简单的材料分析,而是要求学生对材料进行分析和论证。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梳理和证明史料真实性的基础上,客观地分析和评价历史事物,有利于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融合的意识和能力。
2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史料实证素养培养办法
2.1教会学生懂得辨别史料
        史料的鉴别,西方有内外考证。分别对文本的版本和书写者的人品来进行考察。但由于我国史料很多,还有不同史料之间的纵横比较,所以多了一种可以校勘的方法。在历史学习中,教会学生辨别史料,对于学生提高史料实证分析能力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应该教会学生分辨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更应该将不同类型史料的相互参证方式教给学生。比如,中国古代的史料记载,以文献史料为主,其中人物传记式的较多。人物传记的好处,是对人物的勾勒比较全面清晰;而缺点,则是没有整体观念。历史重大事件的参与者不止一人,单独看人物传记,很容易只注意一方的言行,对于了解历史的全部真相则失之偏颇。因此,文献史料的辨别要从多种途径加以比较,如档案文书、文学作品、历史著作等。
2.2提高学生历史资料的收集能力
        在收集资料之前,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收集目的,知道学生需要什么资料很重要,否则盲目去搜集资料就会加大学生的困扰,浪费学生的时间,最终达到的效果也不一定很好。通过这一步,让学生对搜索的目标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然后教师要教会学生去思考,如何达到搜索的目标,需要做的是拆解和组合搜索关键字,关键字的搜索能够帮助学生快速获得想要的历史资料。得到恰当的历史资料后,学生需要认真严谨的进行整理,懂得了收集历史资料,学生在日后的历史学习中,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学习《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这一课时,文字狱的历史可以安排学生从官方和民间两个角度去收集历史资料,对这些资料进行比较、鉴别、评判,从而能够更加接近历史的真相,在此基础上再对文字狱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也加深了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2.3锻炼学生重塑历史和还原历史的能力,培养历史发展观
        历史是一门开放性很强的学科,也是一门代入感很强的学科,因此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也要重视对学生的还原历史和重塑历史,并且带入历史事件,以历史发展观思考问题的能力。例如,在美国南北战争的教学中,明明战争会让国家陷入混乱,为什么林肯政府还要发动战争呢?这一点就需要学生带入当时的历史背景,站在一个“历史当事人”的角度上思考和分析问题,如此一来也很容易分析出南北战争的最终目的了。再者为什么这场战争的根本原因不是为了废除黑人的奴隶制度呢?而只要分析一下南北战争的结果,并且联系一下当下,奴隶获得了人身上的自由,但是在精神上仍然受到白人的歧视,因此也不能算作是黑人的解放,但因为南方违背了国家统一的原则,所以林肯政府才会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发动战争,问题的答案也就浮出水面了。因为初中历史难度稍小,所以很多问题只用这样简单分析便可得出问题的正确答案,因此也能有效提升历史学习的效果。
2.4提高教师历史素养,感染学生学史
        第一,精读原始历史资料。如“史家之绝唱”的纪传体通史《史记》,这不仅能帮助历史教师更全面地了解掌握秦汉之前的历史发展状况,也能进一步强化教师的古文底蕴。而且,将其神话传说等内容融入历史课堂中,可改善学生对于历史课堂枯燥乏味的刻板印象,增添趣味性,使学生能以激情饱满的状况进行历史学习。第二,可阅读某些历史学家所编撰的专业性强、结构严谨的书籍。这些书籍大都是经过史学家们历经多方努力与专研,科学选材,才编撰而成的学术规范内容。教师多阅读这方面的书籍,不仅开拓自身的知识眼界,还有利于积累历史试题素材。第三,作为历史老师,不能仅局限于过往历史的学习,更要懂得革新,学习新思潮,多关注时政新闻,特别是关于考古方面的研究成果。通过对这些历史人文的研究琢磨,再将其引入到课堂中,想必能活跃课堂,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最终有效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
3结束语:
史料是历史学科中进行历史解释的根本依据,也是对历史事件、背景等的最直接证明,还是历史学科中培养学生历史素养时必不可少的材料。而历史解释则是从不同角度、不同时空出发,运用多种方法对史料进行深入、客观的评价。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将史料和历史解释融合的能力,更有利于科学、全面地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
参考文献:
[1]俞岚.中学历史课堂史料实证与时空观念的培育与探究——以"林肯家庭搬迁看美国领土扩张"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9,No.466(16):34-36.
[2]余颖娴.从结业考试谈初中历史史料实证能力培养的现状[J].师道·教研,2019,000(005):2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