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雪芬
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桂岭学校 514100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音乐教学也融入了许多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目前,我们已经全面步入了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改变。教师会将原有的教学模式与信息技术融合在一起,尤其是小学音乐教学中二声部合唱的部分,本文主要针对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音乐二声部合唱教学模式进行具体说明。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音乐;二声部合唱
引言:音乐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让人们拥有发现美的眼睛,而且可以缓解人们的压力,让人们通过音乐释放自己的感情。在教育改革后,国家极力倡导素质教育,音乐这一学科的地位稳步上升。教师、学生、家长都开始重视音乐,我们也希望通过信息技术提高音乐教学的效率,更好的开展新型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兴趣是最主要的因素。教师想要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开展二声部合唱教学,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的兴趣。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寻找一些合唱歌曲、合唱视频、由多种乐器共同伴奏的音乐等等,利用新奇的方式激发他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我们也可以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寻找适合他们的音乐曲目,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从兴趣出发,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音乐,在合唱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魅力,从而学习更多的音乐知识[1]。
二、重视合唱教学的配合
相对于齐唱二声部合唱的难度系数更高,对学生音乐水平的要求也更高。在齐唱中学生只需要掌握音调、节奏、节拍等基础内容,但是在二声部合唱中学生不仅要掌握以上内容,而且要保持两个声部的和谐统一,还要有明显的区分,同学之间相互配合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学生在学习二声部合唱的过程中往往是先易后难,我们应该让他们适应这种训练的方式。让他们在合唱的过程中学会配合与补充,有着明确的学习目标,而且二声部合唱在音乐教材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应该在教学前做好教学方案,将二声部合唱与信息技术完美的融合在一起,进行无缝衔接,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激发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2]。
三、培养学生的听觉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无论是音乐曲目还是音乐歌唱的模式都与音乐课堂中有很大的不同。小学生因为年龄的原因很喜欢听音乐,但是他们所接触的音乐基本上是流行歌曲或者儿歌,很少会听教材中的歌曲,而且同学在生活中大多是自己歌唱,不会接触到合唱这一模式,因此他们对合唱学习的了解甚少。在二声部合唱教学中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听觉能力,从而让他们形成听觉记忆。为了提高二声部合唱课堂的效率,我们应该从同学的听觉习惯入手。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让学生倾听其他同学的声音,这样才能调整自己的问题,保证合唱的统一性。我们可以在课堂中利用手势进行教学,让他们跟着手势演唱。我们可以用一只手代表一个声部,这样他们就可以准确的切入到歌曲中,迅速做出反应。
我们也可以在音乐课中或课间休息时播放一些合唱歌曲,利用信息技术寻找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歌曲,通过长时间的训练,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听觉习惯。例如,教师在教授花城版三年级上册《春天的歌》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在网络中寻找有关以春天为主题二声部合唱的歌曲,比如《春天的风铃》、《春风》等等,之后教师可以利用校园广播进行播放,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更多有关二声部合唱的歌曲,以此培养他们的听觉习惯,而且可以让学生在听歌的过程中找到更多的歌唱技巧,发现合唱的魅力,增加对合唱教学的喜欢[3]。
四、重视合唱训练的方式
在过去的二声部合唱中,教师往往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机械死板的练习,但是这样的方法会让他们产生厌倦的心理,而且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为了提高合唱教学的效率,我们应该设计一些游戏,比如声乐游戏、乐器游戏、轮唱游戏等等,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训练方式,从而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在学生的反馈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模式和训练方法。例如,教师在教授花城版三年级下册《感知音乐节拍(二)》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进行班级轮唱的游戏,由一个小组先进行合唱,之后由同学点人,在进行下一个合唱。让他们将合唱作为一种乐趣,感受到它的趣味性,当他们接上歌曲后就会产生自信和成功的感觉,这样不仅提高了合唱的趣味性,而且可以让班级中的每一位同学都得到锻炼,全身心的参与到课堂中。
五、引入多媒体教学模式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二声部合唱,我们可以采取多元化的训练方式。例如,一些同学在合唱的过程中认为自己脱离了节奏,这会给他们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也很有可能打乱整个合唱的节奏,还有一些同学不愿意配合教师进行训练,缺乏耐心与坚持,所以二声部合唱的教学效果并不好。为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激发学生耐心和兴趣,我们可以在信息技术的环境下引入多媒体教学模式,利用二声部合唱的视频让学生更加立体的学习相关的技巧,从不同的角度加强他们对于二声部的旋律和节拍的记忆,我们可以跟随视频进行讲解,告诉学生本曲的重点部分和歌唱技巧,以及如何在错误之中调整自己的节拍。在学生听过歌曲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学习,让他们通过练习更加熟练的唱出合唱曲目,找到自己的定位。例如,教师在教授花城版三年级上册《多彩的乡音》这一课时,我们可以在网络中寻找《捕鱼歌》的教学视频,利用视频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知道在什么时候加入合唱中,以及在演唱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让他们利用视频和教师的讲解对《捕鱼歌》二声部的演唱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在演唱的过程中更容易跟上节奏[4]。
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二声部合唱教学中非常重要,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全面性增加音乐教学的资源,丰富音乐教学的模式,拥有多样化的训练方式,以此培养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听觉习惯。学生在学习二声部合唱的过程中不仅要学习音乐知识,而且要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在歌唱的过程中获得快乐。
参考文献
[1]宁洪珊.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J].参花(下),2021(01):145-146.
[2]张蕾.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初探[J].学周刊,2021(02):159-160.
[3]张亦兵.探究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11):96.
[4]赵后超.小学音乐教学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J].新课程,2020(4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