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式教学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期(下)   作者:汪思婷
[导读] 新课改后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营造民主、轻松的学习氛围,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汪思婷
        苏州工业园区娄葑学校   215000
        摘要:新课改后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营造民主、轻松的学习氛围,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此,初中音乐教师按照要求,积极应用合作式教学开展教学活动。在课堂中教师需要从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出发,将其合理划分为多个学习小组,加强思维上的引导,促进其进行有效交流与合作。本文就合作式教学在初中音乐中的应用展开分析,并提出几点策略。
        关键词:合作式教学;初中音乐;应用
        引言:初中音乐教学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应在课堂中合理运用合作式教学。让其通过合理的交流、互动,促进综合发展。而且,合作式教学的优点在于可以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还给了学生,能够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科素养。
        一、教师和学生角色互换
        在以往初中音乐课堂中,多是教师在讲台上讲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并进行示范演唱,学生则是跟着学唱。过程中师生交流次数较少,不利于其音乐素养提高。而合作教学模式重视的就是学生探讨和交流,为此,教师应在教学中加强对教学方式和内容的创新。而师生角色互换就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方式之一,鼓励学生充当“小教师”的角色,讲课给教师听,教师则可以在认真倾听后给予其相应的指导意见。另外,在学唱环节,教师还可以走进学生之间与其多互动,有效拉近师生间的关系[1]。举例来说,在学习《二泉映月》一课时,在课上教师要先向学生介绍这首曲子的创作背景,之后播放音频,然后让同学们思考“这首曲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旋律上有哪些特点?”学生则需要认真倾听音频,然后借助教材内容及自身音乐知识进行小组探讨,并让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上台说一说自己的观点。探讨和交流后,可以知道这首曲子的创作者出身卑微,视力残疾,且经历了穷困的流浪生活,使其作品中既有伤感的叹息,有难以排解的愁绪,还有对美好生活的憧憬。通过小组之间先对曲子的背景及作者等信息有充分的了解,然后再进入学唱环节,不仅可以增加课堂互动,还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二、合理划分合作学习小组
        在初中音乐课堂中开展合作式教学前,教师要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音乐基础、接受能力等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并将其合理划分为多个学习小组,确保每个学习小组中都有不同层次的学生,这样在学习中可以实现相互帮助、相互合作,让其有效转变学习音乐的态度,同时还可以避免随意分组影响教学效率[2]。举例来说,在学习《婚礼进行曲》一课时,教师在课前要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音乐基础合理分组,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带着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实现共同进步。分组后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的学生坐在一起,更方便之后的交流和讨论。

之后,先播放《婚礼进行曲》的音频,让其闭眼认真倾听并说一说在哪里听到过这首乐曲。大部分学生都可以说出“在亲朋好友的婚礼上听到过”这类的答案。然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这首曲子用了哪些乐器演奏?有什么特点?”让小组间进行讨论并总结出答案。
        三、制定合作学习任务
        想要避免合作式教学流于形式化,教师就要科学、合理的制定合作学习任务。在备课环节,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有针对性的设置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促进小组合作成员通过主动学习和探索,相互配合着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3]。举例来说,在学习《七子之歌》一课时,在开展合作探究教学时,教师要为每个小组合理分配一个合作学习任务,并由小组长将任务分配到个人,从而完成相应的任务内容。如教学内容为“诗歌可以表达创作者的情感,歌声一样可以,那么‘七子之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呢?这首歌的创作背景如何?”明确学习内容后,小组长需要根据小组人数及各人的特长、优点合理分配具体任务。这样在教学中,可以更高效的总结出歌曲表达的情感及蕴涵的寓意,也能更加清晰的了解整首歌的节奏,最后通过交流梳理音乐中想要表达的含义和歌曲节拍,达到每个小组都能掌握扎实的音调和节奏,加强对歌曲内涵的理解,最终实现有效合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学习
        合作探究学习的原理很简单,但在实际教学中想要让其发挥应有的效果却很难,不仅需要教师的合理引导,还需要学生积极配合。在课堂中为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可以尝试在课堂中播放一些风格不同的音乐,不仅可以让其了解更多类型的歌曲,还可以掌握其旋律、音调、节拍等特点。同时在课堂中还要加强引导,鼓励其积极表达对音乐的看法,以便提高合作学习效率。举例来说,在学习《雪绒花》一课时,教师可以将8个处于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划分为一个小组,并利用多媒体让其欣赏三段剪辑过的影片,分别为“教堂背景音乐、音乐会上演唱的雪绒花、逃跑或追击中的情节音乐”,感悟音乐在电影艺术中有哪些作用,并提出问题,如“每个小组在欣赏完影片后,就可以进行讨论交流总结答案,每组派一个代表发言,看看哪个小组说的又快又准确!”通过合理的引导及合作学习任务,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初中音乐课堂学习中开展合作学习,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素养。但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应做到合理划分学习小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之间通过相互帮助,实现共同进步。同时,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思维的引导,以便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王欢,曹杨.初中音乐教学现状分析调查[J].艺术研究,2018,04:188-189.
[2]张艳红.初中音乐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分析[J].北方音乐,2018,3823:220-221.
[3]乐晓菁.初中音乐课学生演唱能力的培养[J].当代音乐,2020,03:52-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