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张艳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江陵实验初级中学 215299
【摘要】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当前英语阅读教学中语篇分析不透,问题设计不深,读后活动不实等思维品质培养缺失的现状,探讨在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策略。梳理语篇,分析结构,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有效设问,巧引质疑,激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优化活动,读后续写,提升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关键词】阅读教学;思维品质;逻辑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
一、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教育部,2018)指出思维品质是指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心智特征的体现。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所展现的分析、归类、概括、推理、判断、质疑、联想、迁移、创生等能力是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造性的表现形式。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通过设计巧妙的活动,训练学生梳理语篇内容、分析结构关系、有效设问质疑、迁移文本内容、尝试表达观点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二、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中思维品质培养缺失现状
目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呈现流程化、简单化的特点,大多数英语阅读教学停留在阅读素材表层信息的查找和理解上,停留在语义的理解和文章细节的辨析上,忽视了对文章内容的深层理解、分析和评价,忽视了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1.语篇分析不透,缺少逻辑思维训练
不少教师往往以阅读材料为中心, 在解读文本时过多地重视挖掘语篇的语言学习价值,偏重好词好句的勾划和长难句的语法分析,着眼点放在语言细节上,而忽视了对文本整体内容的梳理。未能把零散的阅读材料进行建构、归纳;缺乏通过多种方式提取和整合文本主要信息、提炼文章结构的意识和能力;忽视通过设计一系列围绕文本主线的阅读教学活动来构建阅读教学的思路与框架,致使学生的逻辑性思维未能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升。
2.问题设计不深,缺乏批判思维训练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虽然就语篇解读设计了一些意义探究性问题,但是多数问题都是指向语篇细节的封闭性问题,都是浅层次理解的问题,学生的回答几乎都是直接提取信息,缺少对语篇信息进行加工、归纳总结、推测言外之意的开放性问题。指向信息提取的浅层次设问无法深挖主题,不能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读后活动不实,缺失创新思维提升
读后活动是处理、迁移和内化阅读过程中所获取的信息的过程,是阅读后语言输出的重要形式。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虽然设计了读后的活动,也为学生提供了语言输出的平台和展示学生学习成果的机会,但是教师设计的大多数读后活动为复述、提问、做练习等低层次的思维活动,缺失对学生创新性思维的激发和训练。
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思维品质培养的实践探究
1.梳理语篇,分析结构,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
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划分文章结构来帮助学生理清语篇的框架,知晓文章的概貌。教师要站在整篇文章的角度,结合语篇体裁特点,引导学生分析作者是如何谋篇布局的。例如,在记叙文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记叙文的文体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来提炼诸如时间线索、地点线索、事件线索、人物线索或情感线索等文本主线。教师可以设计圈划关键词(人物、时间、地点、情感等)等阅读互动,引导学生在找寻答案的过程中体验时间的变化、地点的迁移、情节的发展、情感的变化等,从而达到梳理行文脉络的目的;在说明文中,空间顺序、时间先后顺序、逻辑关系顺序是常见的文本结构形式。
在教学说明文语篇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语篇中表示空间、时间、逻辑关系的信号词为重要依据,用表格或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文本;议论文中都有议事说理的思维主线,其表现形式通常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者提出论点——分析/论证论点——阐明态度/总结论点等。在教学议论文时,教师可以根据议论文常用的文本结构用表格的形式整理出文本的主要信息。语篇结构是文本内容的经纬和脉络,梳理语篇,分析结构,将文中碎片化信息结构化、系统化,能帮助学生培养逻辑性思维的训练。
接着教师通过时间轴并结合三个板块内容:Spud Webb遭遇的困难(Difficulties Spud met)、付出的努力(Efforts Spud made)、取得的成就(Spud’s Achievements)来对文章第二部分的内容进行结构梳理。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圈划出文本中的六个不同的时间节点(junior high、senior high、junior college、university、after graduation 和join the NBA)后,让学生回答提问:How are these paragraphs organized? 学生得出,这四段是按照时间顺序的,这六个时间节点分别对应了Spud Webb篮球生涯的不同阶段。
接着,教师以此为切入点,提取人物成长的时间轴主线,通过绘制时间轴,指导学生理清文本的层次脉络:在不同职业生涯阶段,通过画时间轴,把原本繁琐的文本内容变得可视化,直观、清晰地梳理了Spud Webb在不同阶段遭遇的困难、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将大量碎片化信息进行结构化重组,使思维过程和结果以视觉表征呈现出来,以此引导和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有效训练了学生归纳分析、概括总结的思维能力,提升了学生的逻辑性思维。
2. 有效设问,巧引质疑,激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合理、有效的问题设置能激发思考,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教师要善于发现文本中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并有利于开展探讨和评价的内容生发点,有效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对文中涉及的观点或态度进行探讨,并给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以此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质疑和评价能力,从而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
质疑的过程是积极思维的过程,学生可以通过质疑抓住文本漏洞,发现文本矛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本不同寻常之处、前后矛盾之处、有悖常理之处提出质疑,并鼓励学生一起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
有效设问,质疑的过程不是要找出文本的瑕疵,而是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精神,激发他们自主学习和探索思考的欲望和热情。同时,也要为学生营造自主阅读、自主发现、自主思考的氛围,鼓励学生不断尝试质疑,不断反思,在质疑的过程中不断训练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 优化活动,读后续写,提升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读后续写能够凸显语境作用,提高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和丰富性,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一方面,读后续写能有效以写促读,巩固阅读的输入成果,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另一方面,学生需要基于原有语篇的主题,模仿建构新的语篇,这种写作活动既不束缚学生的思维也不限制学生写作的具体内容,故而能有效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小结
阅读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教师要深入梳理语篇结构,有效设问质疑,优化读后续写,设计有思维含量的学习活动来发展逻辑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突出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打造思维灵动型课堂。做到内容、思维和语言相结合,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教育部. 2018.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2014. 牛津初中英语九年级上册[T]. 南京:译林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2013. 牛津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T]. 南京:译林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2012. 牛津初中英语七年级下册[T]. 南京:译林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