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立体图形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期(下)   作者:毛敏艳
[导读] 近年来,在教育改革工作持续推进及深化的大背景下

        毛敏艳
        江苏省南京市迈皋桥中心小学  210028
        摘要:近年来,在教育改革工作持续推进及深化的大背景下,教育部门及学校特别重视小学各阶段各学科教学工作质量的提高。而要想提高学科教学质量,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非常关键。值得注意的是,小学数学中部分知识的抽象性高、逻辑性强,使学生难以直观、形象地认识及掌握。而思维导图,为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在小学数学立体图形教学中起到显著的辅助作用。因此,在小学高年级课堂教学中,如何以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立体图形教学中应用的价值作用为切入点,进一步分析思维导图在其中的具体应用,以此促进小学数学立体图形教学效率及质量的全面提升,笔者做了如下思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立体图形教学;思维导图;价值作用;具体应用

        思维导图具有放射性立体结构、思维形象化等鲜明特点,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重难点知识点,可采取思维导图的方式展示出来,便于加深学生理解和记忆,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效率。从教师层面来看,合理利用思维导图,有利于教学内容的总结,尤其是在复习阶段,利用思维导图可将某一阶段的学习内容全方位展示出来,便于学生理解。由此可见,从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及质量角度考虑,本文围绕“思维导图在立体图形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进行分析研究价值意义显著。

1.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立体图形教学中应用的价值作用分析
        思维导图作为图像式的辅助工具,在小学数学立体图形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作用显著,总结起来,具体如下:
1.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重难点知识点突破
        小学数学立体图形教学,包括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等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作为小学阶段的重难点知识,如果采取传统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法,则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难以突破这些重难点知识点。而思维导图,采取图文并茂的方式,可将立体图形重难点知识进行系统化的罗列、关系的处理,加深学生理解,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升学生对这些重难点知识的掌握效果。
1.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知识本身具有逻辑性强、抽象性高等鲜明特点,尤其是在小学阶段的立体图形知识点方面。对于部分学习能力弱的学生而言,这些知识一时间难以有效掌握,从而使学生产生畏难的状况,也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而思维导图可以将立体图形知识点有效串联起来,形成思维导图,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有助于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树梳理和整合,并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在了解、掌握相关立体图形知识点的内在关系的基础上,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及提升。


1.3增强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
        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指导学生结合立体图形知识点,在复习课上,让学生进行自主作图,即根据自身整体学习过程,将自身了解、掌握的知识点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制作出来,以此使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得到有效增强。并且,教师通过评价学生制作的思维导图,可以了解学生的章节学习情况,找出遗漏的知识点,然后告知学生,使学生认清自我,进而达到提升学习能力水平的目的。

2.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立体图形教学中应用的具体策略分析
        如前所述,在小学数学立体图形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能够发挥多方面的价值作用。而从提升小学数学立体图形小学效率及质量角度考虑,则有必要重视具体应用策略的实施。总结起来,具体策略如下:
2.1绘制思维导图,提升学生对课堂知识点的记忆及掌握度
        在思维导图教学初期,学生对思维导图了解不够深入,教师可以对学生讲解思维导图的概念、价值作用等,激发学生参与思维导图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绘制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相关知识点的思维导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点、线、面”知识点、“面积”知识点有系统、深入的了解,从而使学生对这一课堂知识点记忆以及掌握度得到有效提升。
2.2绘制思维导图,高效开展复习课
        小学数学立体图形复习课较为系统,且立体图形本身就是重难点知识,为了高效开展复习课,教师可以绘制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系统复习。例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复习课当中,教师可以结合之前学习的“圆”的知识点,和“圆柱和圆锥”的知识点结合成为一个系统,绘制出相应的思维导图,使学生对“圆的面积、周长”、“圆柱体积、表面积、侧面积”、“圆锥的表面积、底面周长”等知识点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及掌握,进而使复习课的教学效果得到全面提升。
2.3指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提升学生的自主实践学习能力
        教师绘制思维导图,学生有一种处于被动接受和学习的“感觉”,为了突破这种“感觉”,提升学生的自主实践学习能力,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例如:在学习完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等知识点之后,可以指导学生自主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使学生对这些立体图形的相关知识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及概念,在提升学生思维导图绘制能力的同时,使学生的自主实践学习能力得到有效培养。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指出其中的不足,让学生加以改进,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提高思维导图绘制水平,进而提高思维能力及系统化的学习能力。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立体图形教学中,通过思维导图的应用,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破重难点知识,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及自主创新意识等。而在实际教学工作开展期间,教师需合理利用思维导图,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记忆,并高效开展复习课堂。此外,还有必要指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从而使学生的自主实践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黄海滨.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思维导图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2):277.
[2]缪军平.微课在小学高年级数学立体图形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科技资讯,2020,18(15):165+1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