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心理课堂中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实践运用的探究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期(下)   作者:丁柳伟
[导读] 负责小学心理课堂教学的专业教师,绝非要为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

        丁柳伟
        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紫薇小学  浙江丽水321400
        摘要:负责小学心理课堂教学的专业教师,绝非要为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而是要帮助学生强化心理素质、预防心理疾病。所以,合理的运用体验式教学模式组织心理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才能提高小学心理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心理课堂;体验式教学;情景创设;感悟
引言:小学生的三观、心理素质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因此,做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十分重要。而评判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否成功的标准为“学生是否在体验中获得了知识、升华了感悟。”所以,本文将对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小学心理课堂中的实践运用方法进行分析。
(一)体验式教学的含义与意义
1、体验式教学的含义
        所谓体验式教学,即“教师为了在教学期间改善教学质量,采用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或模拟教学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感受相关的思想感情,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理论知识及情感体验,让学生能够对事物正确认识,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全新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方法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就是体验式教学的真实写照。[1]
2、体验式教学的意义
        由于小学心理教学的教学目的并非为学生传授基础理论知识,而是重视引导学生发自内心的进行感悟,从而把理论知识转变成主观体验,由此帮助学生培养健康的心理。反观体验式教学法恰巧能够提高心理教学效果、满足心理教学需求,所以在心理教学中运用体验式教学法具有重要意义。
(二)小学心理课堂中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实践运用分析
1、做好教学情境创设,营造体验式教学实践机会
        通过分析“体验式教学”的名称可知,其教学关键即为体验。所谓体验,即“在逼真环境内感受的过程。”因此,创造富有真情实感的教学情境便是小学心理健康教学中运用体验式教学的基础。因为生活与教育、学生心理健康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首先要基于学生的切实生活体验出发,然后根据教学重点,合理的创设逼真的体验式教学情境,才可以赋予课堂生动性、趣味性,才能帮助学生打开心门。
        例如,教师在组织“我会谦让”主题活动教学时,应把教学中涉及的“育心场”内容代入课堂,即鼓励学生参加独木桥小游戏,让学生获得真实体验感。首先,教师应围绕“我要过河”为主题设计游戏,然后随机抽选两位学生站在独木桥两端一起过河,若学生从桥上掉下,则代表被大鳄鱼吃掉,若顺利走过独木桥,则代表学生平安无事。在游戏期间,部分学生受好胜心影响,不管不顾、横冲直撞,缺乏礼让精神;另有部分同学则彼此谦让、相互扶持,共同安全的走过了独木桥,产生了双赢效果。所以,利用该游戏可以赋予课堂教学活动趣味性,更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因此,通过这个心理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学生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了成功就是关心、就是扶持、就是帮助、就是谦让,这有助于为学生培养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2]
2、做好教学活动的设计,方便渗透体验式教学
        受传统教学理念影响,诸多教师在小学心理健康教学中习惯性的沿用讲授或灌输等方式,学生在课堂中仅能被动的接受,无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学生掌握心理健康基础知识、培养或提升心理素质等。因此,教师组织心理健康实践教学时,应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具有可行性的教学活动,才能为学生参加心理健康体验式学习营造切入点。
        例如,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应要求学生提前准备一个笔记本,用来专门记录日常生活中遭遇的事情和自我感受。如教师组织“我喜欢我自己”主题活动教学时,应提前准备一面大镜子,然后在班级组织“认识自己”课堂活动,并要求学生从左到右、从前往后,依次站到镜子前观察自己,接着返回作为在本子上绘制看到的自己。然后,教师可站在镜子前询问学生,如“我十分喜欢自己,你看我眼睛大、头发长,你们呢?同学们喜欢镜子中的自己么?”受教师启发后,学生必然会跃跃欲试的想要表达自己的想法,一些学生会说“我高鼻梁,长得帅”、“我笑起来酒窝大,长的美”、“我看着就可爱,所以喜欢我自己……”等等。完成照镜子活动后,教师可增加主题深度,继续询问学生,如“看来同学们都很喜欢自己呢?那么除了长相以外,你们还有什么优点呢?你们还喜欢自己哪些方面呢?将你的优点写在拾记本上,并与的同桌互相交流吧!”采用这种方式,不仅增加了课堂教学趣味性,还为学生提供了体验入口,学生则通过参加教学活动,将重新审视、认识、爱上自己,这对培养学生的心理认知能力、心理自豪感等具有帮助。[3]
3、引导学生分享体验感悟,给体验式教学营造升华空间
        顾名思义,体验就是体验式教学的重点,不过体验绝非在逼真环境中完成体验、感受后就终止了,所以真实体验后的感悟、分享成为了体验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完成体验后积极的感悟、分享,才能帮助学生在课堂中吸收、内化心理健康知识,以此将感官体验转化为认知观念,最终在实践生活中运用吸收的新观念,从而强化个人意识、观念。另外,受个体差异影响,学生在想要主动展示自我时,往往放不开手脚,亦或不敢、不愿在公众面前展示自己。鉴于此类情况,教师需给予学生隐私更多的尊重,然后鼓励、引导学生勇敢的去分享、表达自我。
        例如,教师组织“面对批评”主题活动教学时,应要求学生主动回忆现实生活中接受的批评教育,然后同步召开“分享感悟”活动,鼓励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经历与感受。此时,部分同学兴致勃勃的走上讲台进行分享,而有些学生则沉默无语,无法敞开心门。鉴于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表现,主动开导拒绝分享自我感悟的学生,鼓励、启发这类学生大胆的表达、分享个人感悟,从而助力学生打破心理瓶颈,让学生敢于直面错误与批评,才能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力。
结束语:综上所述,合理的运用体验式教学模式组织心理课堂实践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体验情感、获得心理知识及感悟,这对提高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更具有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体验式教学在小学心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刘晗.科技资讯.2020,18(05):135+137
[2]体验式教学在小学心理课堂中的实践探析[J].付意.当代家庭教育.2020(07):70
[3]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验式教学模式应用研究[J].林丽华,曾爱华.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1(03):52-55+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