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晓畅
重庆市南岸区中海学校 400060
一、主题背景
新课标基于“道德存在于人的整个生活中”的理念,把品德教育寓于生活教育和社会常识教育之中,也就是说让德育回归生活。人的生活、社会的生活,也就是充满道德关系和道德问题的生活,我们的品德教育和社会生活教育要融为一体,教育学生学会热爱生活,帮助他们认识社会生活的过程,也就是引导学生道德自觉的过程。
二、情景描述
一年级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生活,学生需要有一个从了解、熟悉到适应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鉴于低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他们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也正是教育的良好契机。《上课了》是《校园生活真快乐》单元的第4课。本单元遵循儿童的生活逻辑,以儿童的学校生活的时空为线索,以学生适应并喜欢学校生活为目标,基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以学生现实生活中的需要和问题为出发点而设计和编排的。
三、问题探究及对策
(一)问题探究
1.学生认识课程表,知道准备学习用具的途径和课前准备的方法。
2.学生能做好上课的思想与精神准备,知道课前准备的重要性。
(二)解决方法
1.课前活动
课前孩子们在跟老师一起玩“小猫小猫怎么叫”游戏,调动学生的课堂气氛。通过老师问学生答的方式,引入课题。老师播放上课铃声,学生们就自觉进入课前状态。老师通过提问让一年级的孩子们知道上课的铃声,这样的铃声意味着上课了。
2.活动一:谁是聪明小达人
针对于一年级的孩子们最喜欢交朋友这样的性格特点,本环节通过与小石头动画的互动让学生更快地融入课堂并进入主题。老师设计出孩子们能看懂的、带有图案的、更加直观化的课程表,让孩子们在了解课程表作用的过程中,建立依据课程表确定自己要上什么课的意识,做好相关准备的意识。活动一中小结时运用小儿歌“小个头,本事大。所有课程都装下,啥时该上哪节课,看它一眼就知道”,更能活跃课堂,让学生知道课程表的重要性。
3.活动二:课前准备我最行
本环节通过引导学生观看视频,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视频中的小女生和小男生正在做课前准备,但是小女生的课前准备没有完成,她找不到书本了,那怎么办呢?这样的思考激发学生想帮助她的兴趣,让孩子们会主动思考为什么这位女生没有做好课前准备。反观自己在学校生活中也出现了这样的问题,自己应该怎么做?当出现这样的问题时,让学生们集体讨论,动手做一做课前准备,使他们明白课前准备的每一步应该做什么。本环节我们也创造性地设计了小组合作的活动,旨在帮助一年级学生知道课前准备应该提前做好什么。用小结词让学生知道课前准备应该第一步收拾书本,第二步整理桌面,第三步摆放学具。小组比赛完成课前准备,教学与评价相结合,组内组外互相评价是否做好了课前准备,从活动中知道做好课前准备的重要性。最后让孩子们知道我们中国自古以来都是是礼仪之邦,尊师重道是中国的传统礼仪。我们提前做好了课前准备不仅能我们自己更快地进入状态,更是对老师的一种尊重,也是一种有礼貌的表现。
4.活动三:课前准备巧安排
当孩子们都学会了做课前准备后,其实在学校生活中也会出现两难的问题,比如上厕所、接水喝水、收拾书本等这些课前准备都需要完成时,不知道该怎么选择这两难问题。学生从此活动中知道只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合理安排都是正确的,我们所做的这些准备都是为了让我们的课前状态更好。最后通过学习课前口令、游戏、编儿歌、唱歌、背古诗等多种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与动手活动中完成教育和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这样做对于课前准备的好处,同时也做好课前的准备,引导学生试着找到适合自己集中注意力和准备上课的方式方法,实现了教学目标,体现了儿童视角。
四、评析反思
本课教学中,孩子们学会了很多知识,认识了课程表并知道了准备学习用具的途径和课前准备的方法。同时孩子们也能做好上课的思想与精神准备,知道了课前准备的重要性。针对于一年级学生出现的问题,采用了联系生活视频引入、小组合作等方式,孩子们相互思考,互相启发,从多角度去思考并解决问题,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把品德教育贯穿于学校生活中,寓于生活,回归生活的品德教育课程引领。虽然每一个环节设计得很合理,可是部分环节在课堂实施上还是不尽人意,课堂的纪律很难把控,小组合作的时候需要多帮助多提醒。寓于生活,回归生活的品德教育课程的实施需要一朝一夕,细水长流,我们老师要多思考、多研究、多从学生们的学校生活中入手,做一位有眼光、有思考、有情怀的教育者,将德育浸润儿童心灵,呵护他们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