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期(下)   作者:许明武
[导读]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培养信息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

        许明武
        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人和镇靖海完小 264307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培养信息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为此,全国各小学院校需要积极开展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极力拓展思维,创新信息技术教学形式,以此来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质量,保证教学任务的高效落实。因此,本文将重点讨论分析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策略,希望可以为广大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小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科;情境教学法;应用策略
        开展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提高自身就业优势,而且也极大地方便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了解更多元化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知识水平,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而本文所介绍的情景教学法相对来说是小学信息教学课堂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为广大信息教育工作者所喜爱的课堂教学法之一。
一、趣味情景法
        培养学生的兴趣,以学生喜欢的、容易接受的方式开展教学。不同于以前的灌输式教学,素质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性,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探究,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促使学生综合素质的综合发展。
        相较于培养高素质信息专业性人才,小学信息教育更重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提高学生基本信息技能。因此,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学生兴趣结合,促使学生有深入学习知识的欲望与动力呢?本文提出趣味情景法。通过利用学生年龄特点,以做游戏、比赛、学习小组等多种活动形式与信息技术教育结合,从而刺激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例如,在教学内容讲授前,教师可以通过PPT演示、视频播放等方式向学生们展示利用信息技术制作精美可爱的图片,修饰美化音乐,制作小名片等多种小技巧,吸引学生注意力,加深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了解,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创新多种教学方法及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参与度。如根据学生爱热闹、爱竞争的年龄特点,教师可以采取小组教学的形式开展小组游戏、小组竞赛等多种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提高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及责任心,使整个课堂具有趣味性。
二、任务情景法
        信息技术具有较强的实操性,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中,应着重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此外,在期末考评方面,信息技术应着眼于学生拥有独立解决某一问题的能力。

因此,教师在平时课堂中可以采取任务导学法,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产生疑问并再进一步的学习探究中解决问题。
        为提高学生积极性,教师选题应在教学课本内容的基础上紧贴近学生生活。以广东教育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第一课制作逐帧动画为例,首先教师可以先导入某一知名电影短片吸引学生兴趣,然后鼓励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完成一分钟的动画短片,选材要求宣扬正能量。这一课堂任务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学生小组通过协商选材——分析问题——确定工作——划分任务等过程完成任务。若想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学生必须学会团队合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将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然而也正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得以提高信息技术能力并增强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及团队协作能力,为学生日后的工作、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助益。
三、生活情景法
        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教师应积极拓展思维,创新教学形式,将教学内容与理论实践相结合,为学生进一步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查缺补漏,提升综合素质创造良好条件。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圣诞节的时候以互送精美电子贺卡、制作短视频等形式为朋友送祝福。在这一生活情境下,教师讲授电子邮件的收发,电子贺卡的制作等知识时自然事半功倍。此外,在制作电子贺卡这一过程中时,学生得以切身体会到信息技术带给生活的便捷与快乐,有助于学生转变思维,转变对信息技术的认知,使学生意识到,信息技术不只是枯燥的技术学科,而是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有助于学生掌握在生活中更加高效的一项技能。
四、学科情景法
        信息技术除了具有实操性、基础性之外,还具有综合性。教师在开展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中,可以采取信息技术教学与其它学科相结合的形式,实现学科间的优势互补,以此有助于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率,这样有助于学生精准落实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目标。
        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相结合。例如在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邻近色搭配一课中,美术老师通过将梵高的《向日葵》与《星月夜》对比,帮助学生理解邻近色的概念及应用。并鼓励学生自主通过邻近色创造美术作品,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而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可以以梵高为研究对象,培养学生网络搜集信息及汇总的能力,并在邻近色知识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制作一个美观的,色彩搭配一致的,动静结合的PPT演示文稿。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复习了已学过的美术知识,还掌握了新的信息技术知识,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龙晔.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活力,2019,(2):112.
[2]魏雪.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运用游戏教学法[J].散文百家(下),2019,(1):2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