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俊鸿
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球山中学 514361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发展,初中的信息技术课堂也开始越发受到重视,信息技术学科的地位越来越高。新课改以来,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成为了当今的热点,信息技术课程也要响应国家号召,开展合作教学模式,帮助初中学生更好地进行信息技术的学习,发挥合作的优势,集百家之长,构建信息技术教学和谐课堂。
关键词:合作探究;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
学生从小学习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当今的教学改革趋势,但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却并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速度,很多学校和教师依然采用老旧的教学方法,不重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并不能达到新课程改革培养素质人才的要求,因此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基本点,不断探索研究,转变传统教学模式。
1.合作教学模式的应用意义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使用合作教学,不仅能够避免传统“填鸭式”教学带来的枯燥乏味、气氛压抑的课堂,还可以发挥合作教学的很多积极意义。
1.1从学生角度
尽管信息技术对于其他基础学科来说,学生会感觉较为新颖,较容易产生兴趣,但还是有一些同学并没有接触过电脑,不知如何操作,同时如果课业繁重,学生自身对学习信息技术也没有太多的兴趣,更别提全面掌握知识并应用,采用合作探究学习的模式,可以有效避免这样的状况。
基于合作学习,学生会拥有一个自我展示、学习他人想法和经验的平台,学生们分成几个小组,每位同学都可以向其他成员发表自己对于问题的看法,每个同学的看法都会不尽相同,通过集思广益、互相商讨,学生可以通过采用其他同学看问题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养成发散思维,并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思路,提高学习能力。同时,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学生们可以进行分工合作,将一个任务落实到每位同学的身上,可以减少同学们的课业压力,每位学生只需要完成自己所被分配到的内容,最后大家将信息共享,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们的不同特点来分配不同的任务,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由于信息技术与我们目前的生活联系十分紧密,所以学生很容易会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合作交流和探究知识,学生能够养成团队合作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课余,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们将自己平日看到的有关信息技术的有趣的知识和文章共享到班级群中,增强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
1.2从教师角度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做到了将课堂还给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还可以减轻自己的教学压力。学生通过自己查找资料和阅读来进行课前预习,可以让教师在授课时更加轻松,课堂更加活跃,教师会更容易有教学兴趣。同时,学生们分成了几个小组,也更便于教师进行管理,教师可以让每组自行推选出组长,然后重点和组长进行沟通,了解每个小组的学习状况和进度,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2.合作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
无论是对于学生还是教师,合作探究教学模式都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教师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应用合作探究教学时,要注意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时刻调整教学策略,保证教学方法能够有效进行。
2.1科学分配学习小组
在探究小组的分配上,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小组的分配会极大的影响到合作学习的结果。教师应将平日学习不积极的学生与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分在一组,而不应将成绩相似的同学分到一组,如果一组内全都是后进生,这个小组与尖子生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而如果按照“互补性”进行分组,优秀、积极的学生就会起到带动和领导其他同学进行学习的作用,帮助后进生参与进学习活动中,学习优秀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经验。平日里由于畏惧教师的“威严”,很多后进生遇到问题也不敢提问,但对于学生之间,就会少了许多的隔阂,教师可以鼓励小组成员之间互相提问,解决一些基本问题,帮助每位同学获得进步。
2.2合理设计合作任务
小组合作教学的载体是合作任务,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一定要以教材内容为主体,加入初中生感兴趣的内容,多与学生沟通,考虑学生的想法,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来进行设计,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感兴趣,并能够做好。如果任务过于简单,学生就会感到没有挑战性,做完了也没有成就感。但如果过于困难,学生又会产生畏难心理,甚至放弃探究。教师要严格把控任务的难易度。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起到的是“引领”的身份,既不能放任学生自己进行,也不能插手过多,忽略了合作探究的主要目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教学之前,向学生讲明探究目标和学习内容,让学生掌握课程重点,同时在学生进行研究时,全程旁听,发现有学生偏离了主题要及时纠正,在研究结束后,对学生的成果进行点评和鼓励。
结束语:
合作学习模式作为一种高效的特色学习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的课堂应用的优势十分明显。学生之间多多合作交流,教师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这样的课堂气氛会十分轻松,效率也会得到明显提高。教师起着引领者的作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黄神强.合作教学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9,(33):28-29.
[2]薛自文.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教学实践探索[J].学周刊,2021,(2):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