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爱”的教育,宛如香花弥漫——浅谈一年级家校合作中的家长教育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期(下)   作者:王忠霞
[导读]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
        王忠霞
        山东省惠民县第一实验学校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特别是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很大,往往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父母是决定子女命运的关键,家庭才是教育的“根”,好的家庭教育往往伴随着父母与孩子的共同成长。很多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老师的事情,把孩子送进学校,家长就什么都不用管了,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老师的身上。李镇西老师在他的家庭教育报告中说过:“学校教育非常重要,但无论多么重要,都只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补充。”也有很多家长知道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怎样配合学校做好家庭教育呢?特别是刚刚晋升为一年级学生的家长,对教育更是一片茫然。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的基本认识是,父母,亲属是儿童的最早的教育者;正是在学龄前的几年间,也就是在儿童接受教师的影响开始以前很久,就在他的身上种下了人的一些基本特征的根子。”
        低年级的家校合作,作为教师,我们可以这样做:
        一、与家长一起读书,从思想上提高认识。
        转变家长的教育理念,让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才是第一位的。这一教育理念的转变,看似简单,其实不易,首先我们要从读书开始。
        读书是一个人最好的修行,坚持不懈的阅读,就是与最美精致一次次的邂逅。一年级新生入学后,我和家长推荐了:《傅雷家书》、《正面管教》、《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等等优秀的书籍。让家长在读书中学习优秀的教育理念,与自己的家庭教育相结合,找到适合自己家庭的教育方式。
        转变家长的沟通方式。影响孩子成绩的主要因素不是学校,而是家庭,说明了家长教育的重要性。家长要懂得沟通技巧,对孩子多鼓励、多欣赏。有的家长对孩子的补偿心理、从严教育心理等,动辄打骂,宠溺无度都是不正确的,家长更应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与孩子多交流,多关注孩子。学会沟通,平等交流,希望孩子做到的,家长应该首先做到。
        转变家长的陪读理念。家长的陪读,重在配合学校的课堂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升入一年级后,家长就开始了与孩子一起学习的“陪读”生活。与孩子一起学习的日子里,有的家长的“陪读”生活,与孩子一起学习,感觉轻松快乐,而有的家长一谈起自己的“陪读”生活,就满面愁容,唉声叹气。与众多的家长交流后发现,不是孩子自己不够努力,是我们陪读的家长“太过努力”了。在学习上家长对孩子管的太多,孩子的良好习惯就很难养成。
        陪读,重要的是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读书的习惯、认真倾听的习惯,积极回答问题的习惯,正确的坐姿、书写习惯。


        二、转变家长的行为方式,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与孩子一起读书。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孩子写作业时,家长要杜绝一切娱乐活动,让孩子静下心来写作业。喜欢读书的家长,可以在孩子写作业时拿一本书,细细品味书籍带来的乐趣,既给孩子树立了一个热爱读书的榜样,也让自己的思想得到了升华。父母和孩子一起读书,分享从书中获得的点滴收获,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
        真正的教育是无痕的教育,是环境的教育,是父母身体力行的教育,说教往往是无用的。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营造有着浓厚书香气的家庭氛围,是家庭教育的首要问题。其中一个最好的方法就是:陪着孩子一起读书。
        2.和孩子一起玩,做孩子的朋友。陪孩子学习时,要做一个和蔼可亲的朋友,不能动辄打骂、教训孩子,命令式的口吻更不要出现在陪读家长的口中。利用闲暇的时间,孩子写完作业后,家长陪孩子出去玩耍,一起共度快乐的时光,享受着天伦之乐,增加与孩子之间的亲情度。
        3.让孩子做好计划,独立完成。一年级上学期的孩子写作业时,家长可以在旁边读题目,让孩子养成先读题目再做题的习惯。到了一年级下学期以后,家长要让孩子自己做好计划,独立完成作业。让孩子知道,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不能总是依靠家长,更不能让家长催着写作业。
        4.语言鼓励,提高自信。一个阳光的孩子,拥有自信心,即使遇到了挫折,也会积极面对。在学校里,教师面对不同的学生,要找准鼓励学生的“点”在哪里。那么在家长,我们的家长也要对自己的孩子循循善诱,鼓励为主。“陪读”中很多家长看到孩子出错后,非常着急,生气、打骂更是家常便饭。这样的做法,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孩子会出现阴影,再遇到这种类型的题目后,会变得不知所措,不敢动笔去写。时间久了,就形成了知识障碍。所以孩子题目出错了,家长不要训斥,要一起努力,共同改正。
        遇到脾气暴躁的家长,教师要善于发现,并与其约法三章,不要对学生使用语言暴力。
        5.对孩子严格要求要做到先严后松,和善而坚定的教育。隔代教育的家长,宠爱孩子后,发现孩子出现了错误,再严格要求,这种先松后严的教育,家长和孩子之间都会很累,如果先严格要求,孩子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后,家长就可以慢慢放手。只有在和善、坚定的氛围里,才能培养出孩子良好的品格和能力。
        6.注重品德培养。良好的品质是教育的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说:“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班级里有些孩子的家长做生意,忙工作,有时会忽略了对孩子的品德教育。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学会感恩,尊老爱幼,宽容待人。良好的家风,相亲相爱,向上向善,以德育为重,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冰心说道:“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教育教学中,教师与家长一起,改变家长的行走方式,改变家长的教育方式,努力让孩子在自己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绽放自己的生命之花。老师在左,家长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我们与我们的家长,以家庭为“根”,用“爱”来浇灌,一起见证花朵的绽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