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福玲
北石家庄联校 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 050800
摘要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个体的一种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本文从学习习惯对学习 的重要作 用 入手, 具体阐述了影响良好数学学习习惯养成几大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及教师因素 , 论述了影响良好学习习惯 形成的主要因素 ,为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指明了方向。
引言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使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由此可知习惯的重要。在学生习惯方面都有哪些因素影响到学生习惯的养成呢?
关键字 小学生 数学学习习惯 影响
俄罗斯历史上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它的利息。”在很多的人物传记中,我们也很容易发现,许多的伟大人物他取得伟大的历史成就与早期养成的良好习惯密切相关。一个人具备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在无形之中不断发掘自己的潜力,不断发挥自己的价值,逐渐在自我实现的过程中实现良性循环。 因此,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个人不断成长,终身发展的必要基础。
“人类的动作十分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在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这是陈鹤琴通过对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做深入的研究得出的结论。人的大多数动作行为是受习惯支配的,而学生时期是习惯养成的最佳阶段。杜威认为,习惯、社会与教育三者关系密切,是相互作用的。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深刻地体会到学生的学习习惯受到家庭、社会、学校、教师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环境创造人,这是实践的真理。下面就影响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因素,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家庭因素
钟启泉认为,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影响最大的是父母。孩子的种种行为表现,往往是直接受到父母的影响。孩子往往以父母为榜样,他们通过观察、学习以及模仿父母的行为,逐渐将这些行为不自觉的内化成自身的习惯。德国教育家卡尔·H.G.威特针对“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这一话题,在《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中,描述了一位父亲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小威特遇事专心;认真对待;学习有计划,完成任务有始有终,渐渐发掘小威特的天赋才能,培养了小威特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家庭中,父母的文化背景、家庭和谐程度等都对小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与发展有重要影响。小学阶段,学生家庭生活时间较长,特别容易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班杜拉认为:行为的获得是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结果。在影响学生学习习惯的外部因素中,家长的监督和引导是不可或缺的,他们向孩子树立一个榜样的作用,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给孩子灌输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知识分子家庭的父母会积极帮助孩子制定学习目标、克服学习困难等。特别是小学生自主学习、课前预习以及合作学习等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而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父母的文化水平相对比较低,缺乏对孩子的习惯教育,再加上大部分的父母外出打工委托给老人代为抚养,采取放羊式管理,对孩子的教育管理几乎为零。很多孩子的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没有养成,坏习惯却不少。只有少数的农村家长有教育意识,平时注意学习习惯的培养,能快速并顺利进入学习,学习成绩相对较好。日本教育家福泽渝吉也曾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家庭是学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学生的首任教师,家庭的教育质量直接影响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甚至影响到以后的学习和生活。
二、社会因素
我国学者梁漱溟先生曾经说过“社会上一种习惯固创始于个人,乃风行于群众间。”学习习惯首先是个人后天学习和接受社会熏陶的结果;其次,学习习惯的创新和改造是个体和社会群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社会上开展有关儿童心理学、行为学、教育学等方面的专业理论的培训比较少,从事教育工作的教职工就不能对儿童心理有准确的把握,不能运用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去制定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不能推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工作的顺利开展,学生家长也不知如何培养孩子两哈的学习习惯。
随着经济的发展,现已进入信息化时代,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几乎人人拥有,每天伴随我们的生活,随之学生成长的环境越来越复杂。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因自身缺乏足够的经验和抵御诱惑的能力,还不能正确的分析、判断事物,又因模仿力强而容易受到社会上各色的歪风邪气和腐朽思想对学生可能产生的侵蚀和影响。
现如今的网络盛行,网络游戏的诱惑让小学生不能自拔,还有一些不适合学生接触的场所以及一些文艺作品都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三、学校因素
“学校者,制造人才之所也。”在现代社会中,每一个人在学校这个环境中生活的时间,最少九年多则十几年。因此,学校的育人观念、管理理念及管理制度,对学生的成长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学校是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而学生的很多活动是在集体中进行的。学校的环境是学生成长发展的主要环境,它通过自身的教育教学设备以及教学指令影响着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
学校的环境是带动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主要场所,学校应在平时的管理以及文化中渗透,并制定明确的阶段指标将对学生的习惯培养起到一定作用。所以说学校对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是否重视,又是否有完整的培养目标体系等等决策问题都影响着学生的习惯养成。校园浓郁的文化氛围、规范的教育管理为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引导了方向,同时要对教师、学生、班级等管理科学、规范的研究,才有利于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师的影响
日本的教育家福泽谕吉认为: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不仅需要社会环境的支持,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间断地有意识的培养训练。魏翠英认为:教师的职业素养、教育方法以及师生的关系直接影响到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可以说教师对学习习惯重视程度,比仅仅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快慢,还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
学习习惯培养是一朝一夕养成的,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需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自觉意识,还要教给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具体方法;在课堂中对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行实际训练,并对学生课后的学习行为方式给予及时反馈,才能形成最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环境。
参考文献:
李娜.家庭环境与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关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1(17):40-42.
张 琼 . 教 师 教 学 风 格 对 小 学 生 学 习 习 惯 形 成 的 影 响 [J]. 教 育 教 学 论坛,2011(29):71-73.
沈建萍.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现状分析及转化策略[D].上海:上海师范大
学,2010,18.
课题名称: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研究
课题编号:CXX H NO. 1311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