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期(下)   作者:史雁
[导读] 随着国民受教育水平的提升,人们逐渐认识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尤为重要,逐渐摒弃了传统的教育理念

        史雁
        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小学      215021
        摘要:随着国民受教育水平的提升,人们逐渐认识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尤为重要,逐渐摒弃了传统的教育理念。本文将以小学生为主体,浅谈如何开展切实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希望能够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途径
        引言:在当下的教育理念中,考试成绩已经不再是唯一的评判标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从单一专业能力需求变为了人才的综合能力需求。在小学校园教育活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逐渐被教师以及家长所重视,并且,展开切实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益于学生的成长,还会直接作用于他们的学习成绩。因此,在小学展开心理健康教育是极为必要的。
        一、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随着人们教育理念的转变,学生的心理健康已然成为父母以及社会关心的主要问题[1]。在当下的教育环境中,教师不但要考虑到学生自身的学习成绩,还要保障其能够健康积极的成长。但是,心理健康不同于其他学科,考虑到学生的成长轨迹以及个性特征,在其成长以及学习的过程中,并不能仅通过学生自我调节来养成积极良好的心理状态。考虑到这一问题,就需要有专门的教育人员,来完成针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科学的,有目的的运用心理学知识、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自主构建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并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
        在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时,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成长规律,在展开相应的教育活动以及课堂活动时,应当考虑到小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理解能力,开展一些能够切实发挥作用,并且让小学生能够参与其中的活动,避免将心理健康教育变成另一种形式的应试教育。在当下的教育环境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分别是学习辅导、健康情感辅导、人际交往辅导、适应性辅导、自我意识辅导以及自信心辅导等。在展开心理教育活动时,应当有目的有主题的进行,并且对学生的全方面心理品质展开指导。指导手段也要多元化,并且需要具备一定的灵活性,通过故事、情景或者角色扮演等方法,让学生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当中,而非仅由教师在讲台上一人讲解。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来完成相关课题的教育,以培养其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
        二、在学科与家庭教育过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大多数学生的消极心理都来源于日常生活与学习,教师与家长的一句不经意的言语,就可能会对他们幼小的心灵造成伤害[2]。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并非仅通过单方面的教育活动即可完成,需要由全科目的教师与家长参与进去。
        首先是教师教学方面应当做出的努力,在展开某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紧紧围绕教学内容的同时,适当的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状态。比如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鼓励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解题的耐心。通过委婉的方式,来纠正学生的消极行为以及消极心理。

另外,各科教师也要积极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内容,尽可能的避免自身的行为对学生造成负面影响。并且通过约束自身的行为,发挥榜样作用。
        其次,在家庭教育方面展开的工作,教师与家长之间不应当是服务者与被服务者的关系,两者之间更应该像是一种相互合作的关系。考虑到家长受教育的水平以及对心理健康的认知能力,教师应当积极的参与到家庭教育当中,对于部分教育氛围良好的家庭,教师进行查漏补缺即可,而对于部分教育水平较低的家长,教师则要多下功夫,定期进行家访,其目的也要从转变家长教育模式出发,为家长传输正确的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方式。
        最后,教师与家长之间要达成良好的沟通,在日常的生活或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的表现直接反映给家长,而家长也要将其在家中的表现反映给教师,避免两者之间出现信息不对等的情况,无法对某一特例展开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三、通过校园活动展开心理健康教育
        在当下的教育环境中,小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除了双休日与寒暑假,他们与父母真正意义上相处的时间远不如同学以及教师[3]。为了保障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学校就可以适当的举办校园活动,由学生作为主要的参与主体,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来培养他们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
        该种形式不同于课堂的教学活动,学校要将所有可用的空间资源以及物质资源都应用在本次活动之中,并且赋予本次活动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进行自由发挥。比如说,学校可以定期开展运动会,让学生自行参加,在比赛的过程中,培养他们“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良好品质,并且通过比赛的方式,让他们培养自身坚持不懈的良好品质。
        另外,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也可以具备一定的开放性,在保障学生安全的情况下,适当的展开一些社会公益活动。但是,在举办活动时,也要适当的考虑到学生的体能问题以及接受能力,避免开展的活动过于繁重,导致其产生抗拒心理,最终形成负面效果。
        学校展开积极的校园活动,以保障学生参与进去,并且在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考虑到学生的参与兴趣,学校可以特别准备专门的奖品或者礼物作为相关活动的奖励。在选择奖品时,也要尽可能的满足学生的需求,并且也要权衡奖品的价格以及所象征的涵义。
        结束语
        总而言之,心理健康与学习成绩同样重要,并且对于学生来说,心理健康会作用于多个方面。因此,在小学校园教育中,应当加大力度推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为学生构建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
        参考文献
[1]答会明.10年来我国小学生心理健康研究述评[J].陇东学院学报,2018,2906:140-144.

[2]胡庆菊,梁炜明,张彦琳,张雪娴,陈漫施,刑亮,张少霞,祝铭,朱志权,李见辉,罗辉.东莞地区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9,2706:923-928.

[3]张柳,荆玉梅.黄石市316名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904:112-1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