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守婧
新乡市育才幼儿园 453000
摘要:幼儿的科学活动是其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也是幼儿对已有经验的唤醒、加工、重塑的过程。在“情境——发现——建构”模式下开展的幼儿的科学活动,可以让幼儿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通过反复的亲身实践、独立探究、自主发现,最终建立完整的知识架构。
关键词:“情境——发现——建构模式”;幼儿科学活动;
“情境——发现——建构”模式以保罗·朗格朗的终身教育、斯卡特金的情感教育、格式塔学派、建构主义、布鲁纳认知发现学说等为理论基础,还原了幼儿知识建构的整个过程和途径。将“情境——发现——建构”模式运用到幼儿科学活动中,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帮助幼儿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为其全面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一、活动目标设计
“情境——发现——建构”模式的三个阶段,对应了《指南》中科学领域的三个核心目标:首先,创设“情境”是为了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使幼儿能够亲近自然,喜欢探究;其次,在不断的“发现”中,幼儿可以体验探究的过程,发展和具有初步探究的能力;最后,幼儿认识了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建构”和完善了自我的知识架构。
在科学活动《瓶子里的气球》中,我设计了这样三个活动目标:1. 积极参与瓶子气球的探索,体验发现时的兴奋与满足;2.认真观察,主动思考,并愿意大胆交流自己的猜测和操作结果;3.感知空气变化所产生的科学现象,初步理解瓶中气球的变化与空气能否流动有关。
这样的设计不仅符合幼儿科学学习与发展的核心目标,也符合“情境——发现——建构”的三个阶段和层次。
二、活动过程设计
(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
首先,我根据幼儿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有目的地引入具有情绪色彩的生动情境,一方面引起了幼儿的态度体验,另一方面唤醒了幼儿的知识经验。
例如,在《瓶子里的气球》中,我以问题“气球可以怎么玩”引发活动。在这个学习情境中,不仅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还唤醒了幼儿已有的“吹气球”“玩气球”等的经验。在幼儿已有经验被唤醒的基础上,引出本次活动的新材料——“瓶子气球”,给予幼儿一定的目标和方向,鼓励幼儿尝试吹一吹“瓶子气球”,看看会发现什么秘密;进而引导幼儿发现瓶子有洞、无洞的区别。
这使幼儿探究有了更加明确的目的,也使“发现”的过程更加有效,能够帮助幼儿迅速地进入到知识发现和探究的状态。
这个环节是围绕幼儿的已有经验开展的,设计了以幼儿已有知识结构为基础的谈话问题,这个过程不仅使幼儿可以积极参与到活动过程,还能使其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建构和完善新的知识架构服务。
(二)独立探究,主动发现
幼儿的发现过程是猜测、尝试、探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时刻扮演着支持者和引导者的角色,需要为孩子的探究提供方向和支持。
在《瓶子里的气球》中,我设计了这样几个层层递进的问题,“你发现了什么秘密?”“为什么有的气球吹的起来,有的吹不起来?”“为什么瓶子上有洞的气球就能吹得起来?”“怎么能让气球一直胖胖地呆在瓶子里?”“如果再加点儿水,还能有什么更好的玩法”“水为什么会一下子从瓶子里喷出来?”,来帮助幼儿使其的发现和探究更有目的性,使其能够层层深入地发现和感知其中蕴含地科学知识。
(三)深度探究,建构知识
深度探究的过程是让幼儿在主动的交流和探讨中,不断启发思考、完善知识结构的过程。
在“瓶子里的气球”中,我设计了多个幼儿交流分享的环节,例如在引导幼儿发现“瓶子气球”瓶身上有洞、无洞的区别后,让幼儿交流分享“为什么有洞,气球就能吹的起来”;在幼儿尝试让气球一直胖胖地待在瓶子里后,交流是如何做的,以及“为什么”;在幼儿玩“气球喷泉”之后,尝试交流“水为什么会一下子从瓶子里喷出来”等。创设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幼儿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发现和探究的过程中,达到自主发现并在交流分享中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学会创新的目的。
在最后,我还设计了延伸活动,通过提问:“不同大小、高矮、胖瘦的瓶子,能做成气球喷泉吗?洞洞大小不同的瓶子气球做出的气球喷泉一样吗?为什么?”等问题,使幼儿能够进一步探究关于气球、空气的秘密,使其知识结构更加丰富、多样、完整。
“情境——发现——建构”模式在幼儿科学活动中的运用,是培养幼儿初步感知科学、进而理解科学、从而“玩”科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引导幼儿在探究中发现问题、尝试探索、解决问题,初步感知科学经验和基本知识,培养幼儿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与传统的讲解法、演示法相比,它具有更强的直观性、主动性,能使幼儿在科学活动中变被动为主动,变理解、记忆为探索、发现,变“看科学”“听科学”为“玩科学”“用科学”。
参考文献:
[1]黄爽,霍力岩.儿童学习品质的主要影响因素:国外研究进展及其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14,36(05):40-45.
[2]鄢超云.学习品质:美国儿童入学准备的一个新领域[J].学前教育研究,2009(04):9-12.
[3]康雨晴.5-6岁幼儿前科学概念的特点及其对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启示[D].四川师范大学,2018.
[4]仝梦冉.幼儿教师科学教育观念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