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会飞的动物”主题课程初探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期(下)   作者:钟丽娜
[导读] 2020年中国是新冠病毒病毒首发区域。人们把病毒的传染源追踪到了动物身上

        钟丽娜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机关保育院
        摘要:2020年中国是新冠病毒病毒首发区域。人们把病毒的传染源追踪到了动物身上,对于保护动物的话题不断。《指南》指出:“结合幼儿的生活需要,引导他们体会人与自然、动植物的依赖关系”。幼儿生性单纯,与动物天生有一种亲密感。基于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爱模仿、思维的具体直观形象性,我们班的班本课程就是“我的动物朋友”课程的分支——“会飞的动物”。
        关键词:主题活动  课程
        一、环境设置:
        1.活动室环境。《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我们班级环境以绿色为基调,森系的元素。活动室运用各种真假绿植打造,悬吊一些鸟巢吊饰。区域牌也采用废旧木头、木板、干支、干花等原生态的材料装饰制作。主题背景墙为森林实景画面,主题墙饰按两个小主题分为“小型飞行动物”、“大型飞行动物”两大板块呈现。
        2.区域环境:《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结合“会飞动物主题”我们创设五个区域。分别设有:“森林书屋”、“动物医院”、“森林智慧屋”、“森林画坊”。
        二、主题活动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
        《指南》中指出:“让幼儿观察常见动植物以及其它物体,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动作等描述它们美的方面,如颜色、形状、形态等。”我们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预设活动内容,以幼儿身边常见的飞行动物为教学内容,通过开展五大领域的集体教学活动、区域游戏、户外游戏等实现三个维度的活动目标。
        1.活动来源于幼儿感兴趣的话题
        在教师预设的大自然环境中,幼儿深受感染。教师开展的“我喜欢的动物”谈话中,他们表现出对自然环境的喜爱、喜欢绿色、喜欢动物。在教师创设的室内环境中,他们发现“会飞的动物”并产生对会飞动物的一系列好奇。如:“孔雀会飞吗?企鹅是鸟类吗?”等等。我班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结合预设课程,开展了一些列的问题揭秘活动,在活动中与幼儿共同发现感兴趣的科学知识,利用教师预设的活动环境,通过让幼儿观察,引出“会飞动物的话题”。由幼儿投票选出大家最喜欢的飞行动物,围绕大家的兴趣教师设定活动内容,开展会飞动物的系列活动。


        2.教学活动内容多领域融合
        《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注重五大领域结合相互渗透。不偏重,也不落下。
3.活动开展的初步效果
在开展教师预设的课程当中,丰富了幼儿对飞行动物的认识,初步了解这些动物的习性、特征。特别是在区域活动当中,幼儿通过开展给动物治病的区角游戏,激发幼儿对动物的关爱之情。但是,活动的内容挖掘不够深入,没有激发幼儿的对动物的进一步认识的欲望,对于动物的科普知识没有深挖,教师的原有科普类知识储备也比较弱。经过反思,下阶段可以考虑利用家长资源,对课程提供一些辅助
        第二阶段:
        1.幼儿学习需求凸显,自主生成活动。在上一个阶段的活动开展中发现幼儿的兴趣点更多倾向于弱小的飞行动物——昆虫类。于是我们的课程重点转移到了昆虫的研究中。
        2.充分利用调察表、示意图等数据方式切入活动。为了激发幼儿的兴趣,我们与幼儿用投票的方式选出“每周最喜爱”昆虫,投票的过程和结果用图表的方式呈现。我们再从每周昆虫大调查开始,请家长协助幼儿在手机上完成资料收集,教师对于幼儿反馈的信息进行课程内容的设计。“投票→调查→预设教学活动→结合昆虫开展区角”这个模式循环开展主题活动。
        3.阶段性小结。通过相关教学活动,激发幼儿对昆虫世界的好奇心,感受昆虫小小世界展现出来的巨大的能量。认识了各种昆虫的特征,培养幼儿的观察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用各种艺术的表现形式展现昆虫作品。
        在区域活动中,我们将主题融入区域游戏,美工区,幼儿可以运用各种手工材料制作昆虫、用画笔、颜料描绘昆虫。阅读区,幼儿从昆虫书籍、科普书籍中发现昆虫,激发阅读兴趣。角色区,幼儿开展为昆虫治病的角色游戏,培养沟通交往能力。建构区,使用各类拼插玩具搭建昆虫造型,培养创造想象力。
        幼儿在昆虫的世界中,了解地球的各种生物的繁衍声息,感受生命的力量和神奇。激发幼儿热爱生命热爱地球、热爱我们家远的的情感,用小生命讲述大爱。
        三、课程存在问题及思考:
        1.设计课程一直是摸着石头过河,一味迎合幼儿兴趣,教师容易找不到方向,不好提前做活动计划。
        2.《指南》指出:“和幼儿一起通过户外活动、参观考察、种植和饲养活动,感知生物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以及生长发育、繁殖和死亡的过程。”我们可以多走出去,到大自然中开展一些与昆虫、动物相关联的活动。如“夜观”活动“踏青”活动等。
        3.丰富教师对课程主题的认识,扩展教师自身对课程内容的知识面。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指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