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峰
苏州工业园区车坊实验小学
孩子的心灵就像是一块待垦的沃土,纯真无邪、充满希望。身体的成长需要五谷杂粮,需要足够的营养,心灵的成长也需要均衡的营养,而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正是孩子心灵成长的重要营养素。一名优秀的辅导员能使孩子在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中获得心灵成长所需要的各种营养,从而点燃孩子心灵的火花,让他们在火花的迸射中享受成长的快乐。同时班队活动与各学科教学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弥补的,它们一起构成了学校良性的教育环境和氛围。长期的教育实践也已证明:班队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那么如何做到寓教育于活动中,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健康发展,应该是我们每位中队辅导员老师不断学习和总结的焦点问题。接下来我就将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做法跟大家做一个交流。
一、勤于观察,善于“小题大做”。
作为中队辅导员,我们时常要做个有心人,善于从平时的细节寻找教育的契机,利用社会、学校、班队中发生的细微变化或偶然事件,挖掘出有教育意义的因素,及时对队员进行思想教育。
例如:一个周二的中午,我从食堂走回教室,一路上不时看到地上有散落的桔子皮,教室里更是一番情景:垃圾篓周围挤的水泄不通,孩子们说笑着并不时剥着从食堂带回的桔子,且随手向垃圾篓扔去,结果可想而知,周围一片狼藉。于是我组织队员以“小议桔子皮”为题进行讨论。同学们有的谈到乱扔桔子皮影响校园环境卫生,损害中队形象;有的谈到边走边吃既不文明,也不卫生,更可能因为吃东西而没看好路而撞人;还有的谈到每逢周二、周四食堂发水果,就有同学不吃饭或者只吃一点点,拿了水果就走了,这样挑食有损身体健康的……通过对一件小事的讨论,队员们受到了教育,改掉了边走边吃、乱扔果皮的不良习惯。
要做好小题大做这篇“文章”,就要求辅导员善于发现问题,抓住教育的契机,趁热打铁。若时过境迁,队员失去兴趣,效果就不够理想了。
二、搭建舞台,活动中磨练队员的能力。
每一个队员都蕴藏着无穷的潜力,辅导员的工作就要循循善诱的去开发,从说教者变为引导者,运用各种活动形式为队员搭建舞台,帮助学生通过自主实践和理性思考,在活动中施展才华。
在得知五年级一名女生身患白血病时,我校开展了“情系车小,心手相连”的爱心义卖活动,期间少先队大队部倡议所有队员将自己废置已久的课外书籍、玩具及其他一些物品,在校园广场开设的“跳蚤”市场中进行义卖。活动一推出,我便把主动权放给了队员们。面对一大堆他们精挑细选出来的小玩意,我让他们自己出谋划策,如何在“跳蚤”中畅销、牟利。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中队中产生了3名“售货员”、 2名“收银员”、6名“导购员”及4名“环保员”,其余队员负责制作宣传标语及思考促销手段。在义卖现场,队员们热情洋溢,在学校的统一组织下,早早的就到达指定摊位,开始忙碌地布置场地:将精心挑选的精致的物品整齐地摆开,广告标语、宣传海报,以及“走过路过,不要错过!”“买一送一!”的吆喝声吸引了大家的目光。为了能让更多的人光顾铺子,队员们使出了浑身解数,招呼前来铺子挑选物品的人;“导购员”们还拿出商品走出铺子,向路人推销。队员们个个劲头十足,活动搞得有声有色,总共为班级筹得义卖款项1000多元,以实际行动为患病的同学献出了自己的爱心。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同时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和组织能力,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及乐于奉献、关心他人的品质。
陶行知说:“最好的教育是教学生做自己的先行。”我们应尊重孩子自主创造,自主发展的内心需求,尊重他们的意愿和选择,把活动的指挥棒交给孩子,他们能挥洒出令人惊讶的精彩。
三、挖掘资源,生活中创设受教育机会
社区既是少先队员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场所,也是少先队员在实践中锻炼成长的重要课堂。辅导员老师应不断挖掘社区内各种教育资源,组织队员深入社区开展各种形式、内容丰富的体验活动,给队员创设受教育机会,从而与学校教育凝成一股合力,体现教育的优势互补。但在组织开展社区教育活动时,切记体验要“多”,说教要“少”。
依稀记得上学年,我们四(4)中队第2小队多名队员到淞泽社区慰问孤寡老人,第一次活动后有队员在日记中写到:“今天我们去社区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有的躺在床上不能动弹,有的身患残疾,他们大多数没有自己的亲人。老师要我们帮老人打扫房间,其实我心里挺不愿意的,因为房间里有一股说不出的异味,而且特脏,可看到同学们和老师也在做,最终还是完成了任务……当我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没有马上去责备批评,而是利用接下来的一个周末再次组织队员们去老人住所,陪老人聊天、晒太阳,相互之间多次的接触、交流、了解,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队员们回来后写到:“这里的爷爷、奶奶有的是被子女遗弃的,这些子女真是太不像话了,真没道德!”“今天,我重新认识了那位身患残疾的金爷爷,他好了不起,在抗美援朝战场上英勇作战,不幸失去了一条腿。可他多年来不仅仅依靠党和政府的资助生活,依然坚持上班,自食其力,而且他非常有爱心,把多年省吃俭用下来的钱,捐助给邻里一名生白血病孩子的家庭。我要向这位了不起的爷爷学习。”孩子们与老人们的接触中,获得了深刻体验、感受和满足,不定期的慰问转化为定期的看望,所谓的“任务”也逐渐变成了孩子情感上的一种需要。有一位队员在日记中感叹道:“看到爷爷奶奶下棋赢了我们高兴的样子,我感到比自己获胜还开心。我不仅将快乐带给别人,也将快乐带给了自己。”
队员通过实实在在的体验获得的实实在在的感悟,这些最珍贵的“品德种子”在学校里是收获不到的。
作为中队辅导员,我们应该积极运用“活动”这一武器,认真思考、精心组织,使活动“得杨柳春风之功,收夜雨润物之效”,从而在队员之间架起桥梁,使他们由相识、相知、相容、相助,在活动中互相理解、互相关怀,进而增强班队的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