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飞
苏州工业园区娄葑学校 215021
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为今后学习与发展打好实际基础的重要时期,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对他们今后的人格养成具有重要意义,作为该项课程教学的老师要积极寻找实际有效的教学策略,在教学改革背景下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知识掌握能力,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不断提升自我的道德水平,并学会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构建
引言:课堂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教学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讲授的主要方式,在教育方式不断改革与发展的背景下学校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要想有效提高课堂效率,作为教师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站在学生的角度制定相关课堂策略,将多种方式与教学相结合,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提高教师水平,提供高效的课堂教学
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中的主要组成人员,是连接社会与学校、家长与学校间的桥梁,也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执行人员,在教学活动中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课程,作为该课程的教师首先要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起到榜样与学习的作用,在无形中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在这样的环境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它的作用,从而形成高效的课堂教学。
比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友谊与成长同行》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科学技术向学生展示友谊的特质和友谊的力量等相关内容,以图表或文字的形式让学生对友谊有更多的了解,随后以古语“君子之交淡如水”“多个朋友多条路”让学生进行相关讨论并说出自己的看法,在班级中互相分享自己的想法,使班级同学的思维和想法都能得到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在教学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二、重视课堂提问,打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提问是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重要方式,是现代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授课形式,通过课堂提问不仅能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还有利于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在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打造一个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在较长时间的坚持下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会获得明显改善,这也为教师今后的高效课堂的创建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当教师对学生进行重难点知识讲解时可以通过问题提问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结合实际情况为他们进行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创设,在此环境中带动学生的发展和思考,让他们学会分析问题并主动解决相关问题,快速掌握学习的重点并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此外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比如多媒体、互联网,将抽象、复杂的知识变得简单明了,在问题设置上应具有一定启发性,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以此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能力。
比如当教师对学生进行八年级上册的《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时便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我们的身边都有些什么规则?在不同的地方我们需要遵守不同的规则吗?你知道的规则又有哪些呢?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开展激烈的讨论,既活跃了当时的学习氛围,又让学生的知识体系得到及时更新。
三、开展课堂合作,培养活跃的课堂思维
现代学校教育中主张开展合作式的教学,使用合作式的教学方式能最大限度的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知识所带来的乐趣,让学生从心底喜欢上学习,在此基础上教师的教学效率也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授课老师要充分利用这一学习模式的优势,在日常的教学中提高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当教师对学生进行《社会生活讲道德》教学时,教师先让学生列举出社会生活中需要遵守道德的事件,随后将班级同学分成小组,以小组的形式对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和探究,讨论完毕后进行发言,有的同学说做人要诚实守信,有的同学说要孝顺父母,还有的同学说要礼貌待人,无论是哪一个答案都体现了同学们的认真。通过这样的方式让班级同学间的关系更加亲密,同时也让他们体会到了学习合作的乐趣,教师要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多为学生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有效培养他们合作和团结的良好品质。
四、重视练习题目的设置,有效巩固学生知识
复习巩固是教师帮助学生记忆相关知识的重要手段,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要为学生设置相关课后练习题目,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授知识。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多以文字性的内容为主,在进行教学时学生会觉得它很容易理解甚至记住,但在实际题目练习中表现出来的却不是授课时那样,因此在课后题目的设置上教师也要多下功夫,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根据难易程度适当的进行练习题目的设置,通过多元化的题目练习帮助学生有效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相关内容。
例如当教师对学生进行《网络生活新空间》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要求为学生选择一些关于网络生活案例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在做练习的同时不断复习课堂所讲知识,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比赛,以“网络技术对我们的生活是好还是坏?”为辩题,分为正反两方,依次发表自己观点,在辩论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帮助学生更深一步的了解相关知识,最终形成自己的个人思考,促进自身的综合发展。
结束语:道德是人立身的根本,法治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守礼、知法、明德、守信是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具备的基本的品质。因此在学生尚处于学习的最好时期时,我们尤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法治意识。
参考文献:
[1]左丽华.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J].试题与研究,2019(35):64.
[2]唐艺高.如何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高效课堂[J].文理导航(上旬),2019(11):69-70.
[3]吉克阿子.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高效课堂构建有效策略[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