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期   作者:金莉
[导读] 语文是一门语言类学科,对学生的文本阅读、文字表达、情感体会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金莉
        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岩坦镇张溪学校
        语文是一门语言类学科,对学生的文本阅读、文字表达、情感体会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同时,初中是学生基础教育阶段中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对学生的主体培养和语言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但在实际的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大多数教师依然沿用传统教法和思路,缺乏创新意识,导致学生在语言的理解和表达上存在不足。那么,如何有效开展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呢?基于此,本文就此为论题和切入点,针对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策略进行阐述,以期为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教学策略;教学案例
        随着课改的深入和发展,有效课堂构建的概念已渗透到学科教学当中,然而,在部分地区的初中语文教学中,仍然存在教师对课堂活动的节奏把握不足、组织环节过程不严等情况,从而制约有效课堂的顺利进行,同时,沉闷的课堂环境、单一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缺乏足够的参与兴趣,影响学习的质量和效果,因此,针对这一现状,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展开研究。
        一、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活动中所存在的问题
        1.主体作用发挥不足
        众所周知,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效果,使学生得到真实有效的学习。然而,在当前的教学发展中,大多数教师受本位思想影响,通常以自我为中心展开教授,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导致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这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还使学生的思维发展受到阻碍。
        2.教学手法运用单一
        教学手法的灵活运用,既能保证课堂活动的有序进行,还能提高学生对文本信息的探究能力,加深学生的课堂理解。同时,针对不同的教材特点和学情变化,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转化与产出,这对学生的主体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依然沿用传统教法,缺乏创新意识,导致学生在知识的认知理解上存在不足,造成学生语言学习基础不扎实的现象。
        3.课堂环节设置不当
        教学活动是由不同的课堂环节组合而成,其课堂环节的组织效果将直接影响整体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但在当前的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缺乏多样化的环节设置,未能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设计环节,导致学生在环节的参与效果和主体渗透上存在不足。同时,部分课堂环节与学生的实际学情存在脱离现象,导致学生在知识的衔接和体系建构上产生偏差。这不仅影响学生对语言知识的学习效果,还使课堂活动的有效性难以保证。
        二、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分析
        1.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激活课堂学习氛围
        信息化改变这教室中的一人一物,自从信息化融入课堂,教室中的布局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教室的教学思路也随之生华,学生的学习状态也得到了稳步提升。它不仅节省了教学耗用的时间,还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我们平时面对的文字和图片仿佛有了生命力一样,开始与我们进行对话。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结合课本材料,构建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动力,激活语文课堂的学习氛围,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效果。


        例如:在《海底世界》的教学中,考虑到这篇文章内容的丰富性,简单的文字描述对学生的学习起不到很好的带动作用,所以,我利用多媒体信息手段,从网上搜集大量海洋图片和视频资料,通过投影的方式向学生进行展示和播放,学生在观看到五彩斑斓的海底世界、多种多样的海底生物时,纷纷赞不绝口,这时,我将课文《海底世界》进行导入,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知,也想通过文章的阅读,进一步了解海底世界的真正魅力和奇幻的事情,提升课堂学习的效率,同时,利用图片展示和视频播放的方式,有利于课堂氛围的营造,提高学生的学习环境。
        又如,例如在《济南的冬天》这一课的学习中,笔者首先在课堂中为学生播放了一段真实拍摄的济南冬天下雪后的视频,并在视频播放后为学生展示了几张济南冬天初雪后的相片。视频与图片媒体资源在课堂中的应用能够立体且生动地呈现出文章中作者利用文字所描写出的美丽景观,通过真实且富有魅力的实际画面快速地吸引学生对文章写作内容的学习兴趣。之后,笔者又继续为学生播放了一段配乐朗诵文章的音频文件,在音频文件的优美朗读之下,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了深深地激发。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快速地投入到了课堂学习环节之中,在兴趣的作用下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了课堂学习活动之中。
        2.创新课堂互动体验模式,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
        为了激发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应该在课堂中创新互动机制,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中结合教学内容开展更加具有趣味性与直观性的体验互动实践,使其在互动体验形式下感受语文学习的趣味性所在,进而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兴趣,激发出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
        例如在《皇帝的新装》这一篇童话的教学中,笔者首先对班级学生进行了分组,并要求学生在小组中对文章出现的人物进行整理以及在小组中对人物进行分工。在学生分配完角色之后,笔者给予了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对自身所负责角色的对话内容进行更加细致化的了解,要求学生对人物的性格与话语进行深入的分析,使其能够真正进入自己的角色。之后,学生在笔者的组织下,在小组范围内展开了文章角色扮演活动,展开了与文章内容以及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在互动的过程中,学生通过直接扮演的方式更直接地体验了文章中所描写的内容,对皇帝、裁缝等角色的形象也建立起了更深刻的了解,并且互动形式的新颖与直观性更使得学生发现了语文学习的乐趣所在,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
        3.使用游戏化教学方式,提升课堂学习质量
        正处于爱玩心态的初中生,单一的进行课堂授课,将会导致学生缺乏足够的学习热情,影响课堂学习的质量,同时,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把握学生这一心理特征和学习地位,转变教学方式,以适应学生学习发展的不同需求,因此,在语文课堂活动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心理活动,使用游戏化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从而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同时,还能对学生的学习环境起到促进作用。
        例如:在《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的教学中,学生已初步掌握文章的大体内容,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老屋”的精神品质,我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的方式开展游戏活动,让学生在互相扮演对话的过程中,体会“老屋”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在游戏开始前,我向学生询问:“在老屋要倒下的时候,一共遇见了几个动物呢?分别是哪些?”,学生翻看课文后,积极的举手回答:“小猫、老母鸡、小蜘蛛”,根据学生的回答,以“老屋”、“小猫”、“老母鸡”、“小蜘蛛”和旁白的角色对其进行扮演游戏,学生在兴奋的游戏互动中,加深对主人公“老屋”的精神理解,从而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
        总之,有效的语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高效转化,提升课堂学习质量,同时,以不同内容的教学环节,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和理解,使课堂氛围更加融洽,
        参考文献:
        [1]胡丹萍.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导学,2018(1).
        [2]张萍.浅析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的策略[J].中华少年,2018(17):281-28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