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期   作者:何文华
[导读] 语文教学中,写作能力是学生永远没办法绕开的一件事
        何文华
        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乐秋乡中心学校  675705
        摘要:语文教学中,写作能力是学生永远没办法绕开的一件事,从小学开始,一直到高中毕业,甚至大学毕业之后出来找工作,都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写作能力。且这种事情绝对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得到提高的,它需要长时间的积累,需要厚积薄发。因此,小学语文教师更要注重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在开始教学的时候,可以帮助学生构建一个知识框架,让学生在用到某方面的知识时,可以快速的找到。在教学中,也要注重学生课外知识的积累,课本上东西有一部分可以用于写作,但并不是所有东西都可以,这就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课外知识。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也需要注重学生的理解,让其在写作的时候,能够灵活运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能力;知识框架;注重积累;写日记;加深理解;灵活运用
        写作的目的是什么?每个人的目的应该都是不一样的,但我相信,在当今的作者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为了将自己的情绪告诉世人,这就相当于现在流行的QQ空间和朋友圈一般,只是一种宣泄情绪的载体,教师可以根据这种情况,引导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毕竟,对于小学生来说,知识储备尚且不足,文笔也不会太高,想要其写出一些有深度的东西,几乎不可能。这种情况下,写日记变成了增强学生写作能力的最好途径,而小学生虽然知识储备较少,但也有自己的情绪,当学生习惯性的将自己的习惯藏在心底的话,很容易出现问题。但写在日记上便不会如此,日记本就像是一个不会说话的树洞,一味的接受学生的情绪,但却永远不会说出去。
        一、帮助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知识框架
        小学生就像是一个正在成长的树苗,知识就像是其扎根的土壤,想要长大,就必须靠着根部不断汲取营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知识点,根部也会不断长大。而根部就像是一个知识框架,当学生的成长需要某方面的知识时,一个良好的框架,可以轻松的帮助学生找到需要的知识点。相反,学生没有一个良好的框架的时候,就相当于一个肆意生长的根部,学习到这方面的知识,记下来了,但一段时间没有使用这一知识点的之后,就忘记是那一部分的根汲取的,甚至那一部分根部早就因为上时间的不使用,坏掉了。而知识框架,就是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出现。
        例如,我在讲解《绝句》这一首诗的时候,就会在最开始的时候,对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大家都知道这是诗圣杜甫写的诗,那大家还知道他写过什么诗吗?”,这样一个问题,就相当于知识框架的初步构建,帮助学生在看到杜甫的诗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的想起其他的事。而在学生七嘴八舌的回答了许多关于杜甫的诗之后,我就会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大家回去之后,了解一些你们说的这些诗分别是杜甫在什么时期创作的。”,知道是杜甫的诗,这是第一个前提,而在学生进行寻找的时候,还会有一定的晦涩,这个时候我选择以杜甫写诗的时间进行排序,让学生在用到这一方面的知识的时候,能够借助作者和创作时间两个点,轻松的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知识框架的作用其实和字典没有太大的区别,都是一本装满知识的宝库,有目录总比没目录要快得多。
        二、注重课外知识的积累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课上的知识如此,课外的知识也是如此。但这些知识的积累,并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除了时间的堆积,基本上没有其他的办法。教师需要做的,不仅是帮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还要引导学生避免诱惑,读好书。写作就是一门需要积累的技能,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脑中没有东西,连写都写不出来,更别说一个好文章了。但学生的知识积累到了一定程度,或者在看到标题的时候,脑中就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想法,这个时候再去进行写作的话,无论是文章的精彩程度还是构架,都会有一个质的进步。


        例如,我在讲解《燕子》这一篇课文的时候,考虑到燕子是一种常见的动物,且燕子在学生心中的地位也是比较高的,这种情况下,我就可以在讲解开始之前,对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大家都知道燕子这种动物,但是大家知道燕子的生活习性或者一些关于燕子的俗语吗?”,我提出的这两点都和课文内容有一定的关系,但这些都是课文中没有的课外知识,这些东西往往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而当学生回答出,“燕子总是在春天的时候回来,燕子低空飞行的时候,就代表着要下雨了......”等情况的时候,就和文章的内容有了一定的联系,这种情况下,我会对学生提出问题,“大家还知道其他现象吗?”,学生摇摇头,而我则可以趁机告诉学生,还有好多,但在我接下来要讲解的课文中,吸引学生兴趣的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课外知识。
        三、引导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小学生并没有太多的写作文的机会,且将作文留成作业的话,学生很容易产生抗拒的心里,自然不会写出来多好的东西。但日记不同,学生也是人,虽然还小,但也需要一个发泄的地方,可以是父母,也可以是朋友,但这些人都不在自己身边的时候,日记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这也是小学生的生活中,为数不多的锻炼写作能力并且积累素材地方。为什么说写日记会积累素材?素材这种东西并不只存在于书中,还有很大一部分便隐藏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稍稍留意,就能发现很多有趣的事情。而写日记就是锻炼学生这种发现美的能力。
        例如,我在讲解《荷花》这一篇课文的时候,考虑到荷花是一种只有在夏天才会盛开的植物,所以我会在最开始的时候对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大家对荷花的印象是什么样的?”,荷花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就已经成为了正直代表,相信这种精神对学生也有一定的感染,所以学生肯定会将自己心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荷花说出来,这种情况下, 我就可以借助学生的这种心态,对学生说,“既然这样的话,我就给大家布置一个任务,回去之后,通过各种方法找到关于荷花的视频或者图片,并且将其形态记录下来,写到日记中,好不好?”,学生本身对荷花就是喜爱的,我可以借助这一点,让学生完成任务,帮助其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
        四、理解并掌握知识点
        当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但却在写作的时候没办法灵活的运用,最根本的原因便是学生还没有彻底掌握这些知识点,就像是一个转校生刚刚到一个班级,虽然已经来到这个班级中,但还不知道所有人的名字,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自然没办法让同学帮忙,毕竟,自己连人家叫什么都不知道,学习也是如此。学生将知识点记在了脑中,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不知道人家是谁,不知道人家擅长什么,没办法依靠其进行解决。因此,教师除了要帮助学生积累知识,还要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对自己积累的只是进行一个理解,这不是一个难事,但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教师需要放在心上。
        例如,我在讲解《守株待兔》这一篇文言文的时候,就会考虑到学生想要理解这一篇文章可能有些困难,这种情况下,我就会在上课之前,给学生讲一个故事,“从前有个农夫,在他的田地里有一个木桩,有一天,他去田地的时候,看到有一只兔子撞到了木桩上,撞死了,然后.....”,后面的故事我故意不说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当学生迫切的想要知道答案的时候,我就会告诉学生,“后续的故事就在我接下来要讲的文章中,大家想知道的话,就跟着我来吧!”,学生早已迫不及待,在听讲的时候自然会更加认真,理解也会更加深刻。
        总而言之,想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就必须付出一定的努力。首先是学生的知识框架,越早构建这个框架,对学生的帮助就越大。它的作用和书架相似,主要是为了整理和归纳知识点,让学生在用到的时候,更加轻松的找到。但是,写作也是需要框架的,学生掌握了这种框架,在进行学习的时候,会自然而然的将自己想要的写的东西按照框架写出来,文章条理清楚的同时,写出来东西也更加有层次感。
        参考文献:
        [1]黄涛,龚眉洁,杨华利,王涵,张晨晨.人机协同支持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20,41(02)
        [2]殷亚玲. 小学语文写作策略教学的行动研究[D].扬州大学,20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