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开展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期   作者:郝晓玲
[导读] 现如今,我国教育教学正处于新一轮课程改革形势中,
        郝晓玲
        陕西省榆林实验中学
        摘要:现如今,我国教育教学正处于新一轮课程改革形势中,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因此面临新的发展契机和挑战,亟需进行全面地改革创新,以展现出应有的功能和价值。基于此,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经验,从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巧妙设置课堂导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优化课堂评价体系五个层面出发,全面地分析新课改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组织开展的基本方法和具体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组织;开展
        新课程改革下新课程标准为初中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要求教师转变落后的教学行为和方式,重点调整课堂教学的结构、策略和体系,将学生从被动接受的地位和状态中解放出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每一位初中语文教师都需要从根本上革新思想观念,推进课堂教学方法和策略的创新,全面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效能。
        一、转变传统教学观念,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在传统教学观念的指引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紧张且对立的,课堂教学的氛围也因此而变得枯燥和乏味,学生对学习的兴致不高,甚至会产生抵触的心理。对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当从根本上摆脱应试教育等传统的教学观念,坚持并落实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全新理念,肯定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充足的学习空间和探究机会,尝试以真诚的态度来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以建立起更为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出自由、宽松且和谐的课堂氛围,消除学生的抵触情绪和抗拒心理,促进学生主动且全面的课堂参与。
        例如,在教授《台阶》时,传统的语文课堂主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们被动接收知识,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们的学习发展有着严重的阻碍,甚至会影响课堂学习氛围。对此,笔者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如,在课堂中,笔者会设置学生自学空间,在这段时间里,学生们可以提前预习新的知识,巩固已学的旧知识,同时,笔者还会鼓励学生们在这段时间里提问,针对学生们的问题,笔者会耐心给予解答。另外,笔者还会在课堂中主动与学生们对话,通过对话交流的方法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在与学生们对话的过程中,笔者可以了解到学生们的学习特点。这样,笔者通过转变传统教学观念,营造了和谐的课堂氛围。
        二、巧妙设置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是教师首先要考虑的内容。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做好充足且精心的课前准备工作,全面且深入地研读语文新课标准、教学大纲和新课内容,据此来确定导入部分的内容,进而利用游戏、竞赛、提问、谜语、故事等趣味化的方式来进行课堂导入,引出正式的课堂教学内容,吸引起学生原本分散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投入到接下来的课程学习中去。
        例如,在教授《奇妙的克隆》时,课程开始后,笔者并没有直接展开教学,而是先利用五分钟的时间设置了导入环节。在导入环节中,笔者先为学生们播放了一段影视资料,通过一些电影片段引出克隆的概念,随后,笔者再让学生们通过视频内容来谈一谈自己对克隆的理解,在学生们交流的过程中,笔者会参与到话题中,与学生们一同谈论克隆。最后,笔者再正式展开教学,让学生们通过课文了解更多有关克隆的知识。有了导入环节的设置,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更加高涨。这样,笔者通过巧妙设置课堂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快学生知识理解
        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产物,可以直接促进知识呈现方式的改革创新,促进学生思维的过渡转化并加快学生知识理解。

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应该不断学习以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和教学能力,善于利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来辅助课堂教学,对语文知识进行加工和优化,再以图片、动画、视频、声音以及文字等形式呈现出来,创设出直观且形象的教学情境,带给学生视觉和听觉层面的感官冲击,优化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让学生的抽象思维过渡到形象思维,更好更快地理解语文知识的内容。
        例如,在教授《中国石拱桥》时,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们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课程开始后,笔者先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们展示几组有关石拱桥的图片,通过图片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在图片展示的过程中,学生们将目光纷纷停留在图片上,随后,笔者再让学生们阅读课文,从课文中了解中国石拱桥的发展历程,感受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随着课程的推进,笔者在通过信息技术为学生们对比中国石拱桥与国外桥梁的区别,同时再为学生们展示更多石拱桥的图片,拓展学生们的视野。在信息技术展示的过程中,学生们的注意力非常集中,这不仅体现了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同时还加快了学生们的理解速度。这样,笔者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快了知识理解的速度。
        四、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强化学生应用能力
        语文知识源于生活最终也将运用到生活中去,所以将生活融入到语文教学实践中是非常有必要的。这需要初中语文教师将生活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主动地观察、挖掘和搜集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社会经历相关的素材和资源,与具体的语文课程知识进行有机结合,以拓展语文课堂教学的思路和范围,还原并创设出生活化的教学场景,将学生引入到熟悉的氛围中去,以感受语文知识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最终强化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基本应用能力。
        例如,在教授《春》时,本节课程的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对此,笔者融入生活元素展开教学。课程开始后,笔者先引入生活现象,让学生们根据生活经验来说一说春天的景象,在引入生活现象后,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更加高涨,这时,笔者再让学生们阅读课文,感受作者笔下的春天景色。这样,笔者通过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强化了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优化课堂评价体系,提升学生学习自信
        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判定和反馈,同时也能够作为改进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有效依据。对此,初中语文教师需要提高对课堂评价的关注和重视,重点改革过去以成绩为单一标准的评价模式,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全面发展作为评价的出发点,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多元化方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最终结果,及时肯定学生的努力和进步、指出学生的问题和不足,让学生可以尝到成功的喜悦,树立起强大的学习自信,最终不断促进语文课堂教学实效的提升和教学效果的优化。
        例如,在教授《桃花源记》时,很多教师都忽视了课堂评价,实际上,课堂评价对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与学习自信有着很大的帮助。所以,笔者对课堂评价环节进行了优化,如,笔者对学生们的课上表现进行评价,点燃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这样,笔者通过优化课堂评价体系,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总的来说,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和实施的背景下,各个学科教育教学都必须要进行全方面地改革和创新,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教育教学形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应当真正具备科学的观念和创新的思想,明确自身所承担的职责和使命,结合现实学情来推进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巧妙设置课堂导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优化课堂评价体系等策略的实施运用,让语文课堂教学得到完善和优化,最终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效能,更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和深入。
        参考文献:
        [1]苏金祥.新课改下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41):84-85.
        [2]王香芝.浅谈新课改下初中语文兴趣教学[J].才智,2017(22):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