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利兴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第八高级中学 311241
摘要:高中语文实践教学中,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是契合新课改全新教育理念的有效教学手段。本文主要从做好群文阅读教学预习工作;合理选择群文阅读文章主题;合理构建群文阅读文章组合三个方面阐述了群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皆为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但是在实际高中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会发现一些问题,如许多学生的自主阅读时间很少,阅读质量达不到标准等,进而降低了学生对阅读的兴趣。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倡导群文阅读,是希望能够有效的缓解这些问题,同时可以拓展学生的阅读知识面。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将若干个文本关联在一起组成互文或开展比对性阅读,让学生通过阅读汲取更多的知识,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思维水平,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
一、课堂时间要合理应用
在群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对课堂时间的把握和安排关系到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质量。而这一方面往往是很多教师所欠缺的问题。一般而言,语文教师要通过以下方面进行阅读时间的安排:首先,语文教师要给予学生阅读方面的支持,但不是大包大揽,体现为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群文样本的相关背景介绍,比如,介绍一些文本的作者写作方式、文本的相关写作背景,甚至介绍一些文本中的重要语句等,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基础的素材,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由于群文阅读要阅读的内容较多,但是课堂的时间有限,教师可以先对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方向进行适当的调查。之后,教师要针对班级学生的实际阅读水平进行划分,依据学生的兴趣和水平选择合适的阅读素材。在教师的精心布局和安排下,学生的阅读兴趣被再次激发,他们可以快速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帮助学生深化认知,提升学生的综合发展素质。
二、尊重学生学习地位
在群文阅读教学时,不是让教师带着学生阅读,也不是让教师进行全面的讲解,这样的话和传统的单篇阅读教学无异。为此,教师要将课堂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班级中的地位。首先,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设定出相应的阅读议题和阅读目标。教师先要研究教材中文本的基本主旨和精神内涵,然后结合文本的主旨进行教学目标的设置,并为学生选择出相应的群文阅读文本,激励学生阅读并发现这些文章之间的联系。其次,教师要给予学生表达的权利,让学生成为阅读之后的主要发言群体。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表达对群文阅读方法的见解,表达他们对群文阅读的感受,分析群文阅读内容中的写作技巧、思维构建等等,进一步提升自己的阅读学习水平。在一些文本阅读中,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进行一定的知识点讲解,让学生熟知相应的知识点,然后让学生进行一定的仿写或创作。比如,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存在一些新闻类的文本,语文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一系列新闻类的文本,要求学生阅读发现其中的共同处,然后给予学生深入的讲解,之后,让学生试着模仿教材中的新闻内容,编辑出一些具有个人特色的“新闻”。如此,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深化群文阅读的整体教学效果。
三、确定阅读主题
聚集在一起的人或者物,被称之为群。群文阅读教学,就是选好几篇文章,以一个主题为核心,教师对几篇文章进行教学和讲解。确定群文阅读主题非常重要,一个明确的主题可以引领教师组织群文阅读教学,也能够帮助学生高效阅读文章。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单元主题、综合性学习内容等组织学生进行群文阅读,高中语文教材每个单元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单元主题为学生组织群文阅读材料,从文章内容、人文内涵、表达方式等多维度深入分析本文,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阅读质量和效率。
比如:主题为“青春的价值”,包括5篇诗歌,结合教材内容以及编制意图,教师就可以以“青春的价值”作为群文阅读主题,在教学中,提炼5篇诗歌的异同点,结合不同历史时期的诗歌创作特点,进行对比阅读和讲解分析,从而帮助学生体悟诗歌的魅力,在阅读中感悟人生、思考未来。
比如:以《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为例,教师可以先引领学生整体阅读两首诗歌,初步感受语言、意向上的不同,接着列出两首作品的意向,各自分析作品本身的意象,并对比两首诗的意象,找到其不同点;通过对比阅读分析,体悟诗歌的主旨和特点。这样不仅充分挖掘了教材内容,体现了教材编制意图,也保障了群文阅读教学实效。
四、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
在教学群文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处理文本信息,虽然采用逐字逐句的方式也能完成阅读任务,但这种阅读方式不仅会耗费大量的时间,还不一定能保证学生能提取文本中的重要信息。每位教师都应该革新自己的阅读教学观念,即阅读教学并不是带领学生从文本的第一段读到最后一段,阅读的核心在于阅读者通过自己的方式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提取文本的重要信息。因此,教师不宜采用传统的方式教学群文阅读,基于群文阅读的特点,教师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教学。思维导图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同时也是辅助学生学习的最佳方式。和其他教学方法相比,思维导图具有可梳理信息的特点,也就是说,思维导图指的是以某一论点为中心,并结合多篇阅读文本概括出与中心论点相关的信息图示方式。采用思维导图教学群文阅读不仅能节省教学时间,还能简化阅读过程,通过思维导图的运用学生能有效地梳理相关信息,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要想采用思维导图教学群文阅读,教师应该先学习绘制思维导图的要求和注意事项,只有教师能熟练地绘制思维导图,才能为学生提供较为专业的教学。在教学群文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确定阅读的议题,并将其确定为思维导图的中心,然后引导学生采用泛读的方式从每一篇文本中获取与议题相关的信息,同时用图示的方式在思维导图中体现出来。当然为了体现采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的意义,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精简所提炼的信息,确保所绘制的思维导图具有一定的精简性,如若思维导图中包含有冗杂的信息,势必会影响群文阅读的效果。
五、整体设计问题
问题是学生思维的起点,群文阅读中教师要合理为学生设计问题,从整体上引领学生阅读思维,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取信息、整合信息、总结思想。群文阅读就是将多篇文章看做一个整体,通过比较阅读、迁移阅读、冲突性问题设计等,横向联合多篇文章,从而培养学生的延伸、创意、评鉴能力。
比如:《致橡树》、《雨巷》、《面朝大海,春暖换开》一组诗歌的群文阅读为例,教师从诗歌意象切入,组织学生进行群文阅读,在阅读中教师为了拓展学生思维,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抒情类的诗歌意象丰富,叙事类诗歌是否有意象?如果有,二者意象有什么差异?”通过这样的整体问题设计,引领学生对不同类型的诗歌作品进行有效串联,并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
又如:在《荷塘月色》、《故都的秋》、《沉沦》的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为什么将这三篇文章进行组合?”从整体上引领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找到本文之间的共同点,为接下来的文本阅读与中心内涵、写作特色的理解和学习奠定基础。总之,通过对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探讨,可以看出群文阅读作为一种很重要的阅读方式,应该存在于语文课堂之上,进而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出独特的作用。为了实现这一点,教师需要在各方面进行积极的尝试和探索,将成功的教学经验早日付诸实践。
参考文献
[1]谭丽娅.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9):164.
[2]李晓峰.合理规划群文阅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J].文学教育(下),2019(09):102-103.
[3]赵福楼.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的现实选择——构建单篇阅读与群文阅读复合教学模式[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9,20(01):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