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明贵
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观音镇闫家小学 442600
摘要:创建情境教学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和学习热情。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情境教学模式在为学生提供更系统和直观的课堂体验,让学生感受语文世界的魅力和以及鼓励学生在语境中获得知识和掌握相关能力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站在合适的位置,创造合适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享受学习的乐趣。因此,本文主要针对我国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策略这一主题展开讨论和研究。
关键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教学探索
在创建情境教学之前,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了解班级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知识的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创建合理的阅读教学情境,并让学生经历合乎逻辑的思考,品尝文章的魅力。教师有多种方法可以创建情境。为了研究小学语文的情境建模教学策略,教师需要认真思考以下问题。
1.小学语文开展情境化教学的必要性
当前,小学语文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教学模式的单一和机械,这会使学生对语文学科失去兴趣。一方面,教师没有考虑学生的成长特点。由于小学生与成人对周围事物的看法不同,他们更希望通过自己探索新事物来获得新的认知,自行找到现实生活中自己感兴趣的切入点,从而激发出自身的学习潜力。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从文化素养的角度出发,两者的出发点不同,思维意识也不同。结果,学生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厌倦了学习。另一方面,为了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教师经常对学生提出要求,试图转移学生对课堂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专注于问题并改善学习状况。但是,学生对教师所提问题的态度很冷漠,主要是因为教师的问题还不够新颖,许多学生在问问题之前就已经猜出了问题所涉及到的内容。这充分表明学生对教师提问的方法和内容缺乏新鲜认识和了解兴趣,也意味着教师的教学理念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之间存在矛盾。具体而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老师单方面地努力工作,而学生却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思想和知识,双方就不能建立合作关系。因此,在小学语文学习中需要一种情境化的教学方式,使其充满新的活力。
2.有效的情境训练策略
(1)积极营造情感和想象力的阅读教学环境
在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求小学生充分理解小学语文学科的知识和内容,还要求小学生在头脑中重现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所见所学,并将之用于小学的语文教学,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达,逻辑思维以及思考语文问题的能力。因此,在真正的小学语文阅读过程中,教师必须注意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积极营造能够让学生充分表达情感,充分想象,充分尊重小学生个体发展的小学教学情境,使用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技巧来激发学生对阅读和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创造一种需要利用想象力的阅读教学情境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分组进行阅读内容表演,以便学生可以充分将自己想象成情境剧中的主人公,或者至少也是围绕着主人公的其他角色,产生自己要进行相应活动的意识。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和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充分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推动小学生充分运用语言表达能力。这对于小学生基本语文素养的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促进意义。
(2)建立阅读环境,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基础和起点,通过创建良好阅读环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文本情感,使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在课文中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使用情境教学法,从文本的基本特征开始,结合丰富的情感因素,创建阅读情境,帮助学生以各种情感阅读文本,推动学生进去到文本世界,帮助学生与文本所描述的世界引起情感共鸣,并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情绪反映。
例如,在教学一篇介绍荷叶的文章时,此文本非常适合学生在现阶段用作阅读练习。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开始本课之前,教师要提请学生注意生活中的荷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荷叶是什么样的?在学生思考了一会之后,作者将本篇课文的文字描述在黑板上绘制出来,并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课文以熟悉其内容。通过大声朗读,学生对荷叶有了更深的了解。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得以创建阅读情境来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3)可视化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是一个非常繁琐的过程。在以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肯定会采用一种练习方法,要求学生通过反复的纸上操作以加深对汉字的记忆。小学生对这种形式的教学感到非常无聊,这不利于小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也可能导致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抵触。在这种情况下,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使用可视化的教学方法,以使学生了解汉字含义所代表的图像。我国的许多文字都来源于象形文字。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将其作为切入点。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记忆力,记忆效果会更好。例如,当小学生学习“磊”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告诉小学生这个字符由三个“石头”字符组成,因为需要表达很多石头,因此可以表示为“磊”。
3.情境化教学的主要方法和案例分析
情境化的课堂教学是指教师使用各种教具,通过讲故事或举实例等途径来整合当前的现代多媒体技术方法及学习内容,并将课堂中教授的知识点转变为可以鼓励学生获得知识的不同感官方法。是一种与传统教学模式完全不同的新方法。在特定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能无法完全遵循某些要求和方法,但是应该灵活选择教学方法。
(1)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来加深认识
语文知识源于生活,小学语文教学应回归生活。在某些教学单元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入社会,进入社区,融入自然,匹配教学活动的需求,选择几个合适的场景,组织相关的实践活动,推动学生认真思考教师的意愿和建议。教学内容会以视觉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可以获得真实生动的情感和认知体验。
(2)演示真实对象或建模真实场景以扩展知识
在特定的课程中,教师可以将知识演示与适当的情境相结合,以模拟现实世界的情况,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并使学生在课程中尽可能地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3)使用图片,音频和视频重现情况
图片是显示知识的最直观的方式。视听材料更容易触及人们的内心,更适合传达气氛。通过文本来复制和展示文本场景,或者利用音频和视频来重现场景,都能够达到渲染文本的目的,时期变得更加容易理解,文本内涵变得更为具体和丰富。
基于此,教师应该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时正确使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如有必要,教师可以收集或制作一些与文本相关的图片,也可以是一些图形或插图,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学习兴趣。同时,音频和视频的选择不仅限于播放现成的音乐和歌曲。教师带领学生在课堂上唱歌或者欣赏与文本有关的音乐也是有效的情境教学方法。最重要的是,所选择的音乐和教科书应匹配。
(4)通过现场表演体验情境
对于某些具有重要作用的文本,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扮演角色,尝试在舞台上复制场景,让学生在场景中扮演角色,并在模拟表演场景中体验和感受角色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依此类推,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主角的思想和情感,或引导学生进入某个角色。在这种假设下,学生不再只是学生,他们也不是“演员”,不是枯燥的角色模拟,而是角色本身。他们的情感体验将与他们自己的现实生活相结合,这将促进他们的情感产生波动,激发出于主要角色的情感共鸣。
一般而言,在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或问题等形式来创建合理的情境。同时,小学语文教师还应尊重学生的差异,鼓励学生自由地发展自己的能力,鼓励学生在情境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并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成倩.基于情境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J].小学生(中旬刊),2018(10):22.
[2]葛爱萍.小学低年级语文情境教学探究[J].小学生(中旬刊),2018(10):46.
[3]程君兰.小学语文情境教学实践与思考[J].小学生(中旬刊),2018(1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