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中民间传统艺术的传承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期   作者:蔡佳蕙
[导读] 在幼儿教育中,教师需要将民间传统艺术融入幼儿教育
        蔡佳蕙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德昌县示范幼儿园  615500
        摘要:在幼儿教育中,教师需要将民间传统艺术融入幼儿教育,为幼儿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以此强化幼儿的能力,拓展幼儿的认知。为了高效实现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的成长阶段,进行民间传统艺术的选取,保证每一项民间传统艺术活动都能够激发幼儿的活动参与性,去充分锻炼幼儿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幼儿园;民间传统艺术;教育活动
        幼儿就像一张白纸,上面的精彩内容都需要教师和家长进行谱写,我们希望幼儿变成什么样,幼儿就会变成什么样子。因此,为了引领幼儿更好的成长,为了帮助幼儿扩展眼界,对于民族文化产生基本的认知,教师可以将民间传统艺术融入幼儿教育,为幼儿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以此强化幼儿的实践能力,拓展幼儿的基本认知。在民间传统艺术的活动组织中,教师需要结合幼儿的成长阶段进行合理选取,保证每一项活动的开展都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能够锻炼幼儿的能力。
        一、剪纸艺术
        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剪纸艺术需要从简开始。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培养幼儿的剪刀持用能力,帮助幼儿建立基本的剪纸意识。接着,教师需要从简单的剪纸图案进行培养,帮助幼儿掌握剪纸的基本方法和策略,促使幼儿感受到剪纸活动的参与乐趣,积极投入到剪纸艺术的活动体验中。
        例如,教师首先拿出装裱在画框中的剪纸艺术作品《年年有余》请幼儿观察,当幼儿看到火红的剪纸作品时,纷纷被其精湛的艺术工艺吸引,目不转睛地盯着剪纸艺术作品,感受到了剪纸艺术作品的魅力。然后,教师又将自己裁剪的剪纸作品《快乐的朋友》和《双喜字》请幼儿欣赏,使得幼儿直观感受剪纸艺术的美感。当幼儿建立了剪纸艺术活动的参与兴趣后,教师为每一位幼儿发放剪纸和剪刀,然后从简单的剪纸作品《小苹果》开始实施教育活动,鼓励幼儿在观察和参与中顺利完成剪纸艺术活动的体验和参与。在教师的详细讲解和幼儿的积极跟随下,每一位幼儿都能够通过剪纸的折叠、图案绘制、裁剪等步骤进行活动参与,且在愉快的活动体验中顺利完成了自己的第一幅剪纸作品。当幼儿在展示自己的作品时,每一位幼儿都充满了成就感和荣誉感,感受到了剪纸活动的参与乐趣。在剪纸艺术活动的组织和实施中,幼儿能够感受到民间传统艺术的魅力和活动参与乐趣,也将在活动体验中对于剪纸艺术这种传统艺术产生更为详细和认知和了解。
        二、皮影艺术
        皮影艺术门类多样,是中华大地上的文化瑰宝。在幼儿教育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皮影艺术的展示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促使幼儿使用硬纸板这种替代物进行皮影形象的创作。趣味化的创作活动充满乐趣,也充分锻炼了幼儿的手脑协调能力。更为重要的是,皮影艺术的活动的实施,不仅增强了幼儿对于皮影艺术文化的了解,还使得幼儿感受到了造型意识,建立了造型创作的能力。
        例如,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的应用为幼儿呈现出一个《大闹天宫》的皮影艺术作品。跟随着皮影艺术的观看,幼儿目不转睛地盯着孙悟空在空中翻转、跳跃,感受到了皮影艺术的神奇和精妙。经过皮影艺术作品的欣赏,教师询问幼儿知不知道这种民间传统艺术形式是什么?绝大多数幼儿表示不知道,仅有个别幼儿表示自己家中有这种艺术品,叫作皮影。教师肯定了幼儿的看法,经过简单的介绍,幼儿意识到这种艺术形式是我国文化的瑰宝,也是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接着,教师请幼儿拿出事先从家庭中搜集来的硬纸板废旧材料,然后在图案绘制、裁剪、穿孔、固定等一系列建议操作步骤中顺利完成自己的皮影作品,制作出“大熊猫”趣味化的纸质皮影作品。在教师的积极引导和皮影艺术创作活动的开展中,每一位幼儿都能够感受到艺术活动的参与乐趣,积极参与到艺术活动的实践中,且切实通过观察和动手实践达成了皮影艺术作品的完成。在此过程中,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提升、建立了良好的造型意识和能力。


        三、水墨画作
        在水墨画作的艺术创作中,教师需要教授幼儿简单的水墨绘画创作技巧,帮助幼儿参与艺术创作。简单的笔墨就能够孕育出美妙的图案,在教师的引领和幼儿的实践中,幼儿不仅能够掌握水墨画作的基本创作方式,还能够充分领略水墨画作的美感,初步感受到水墨画作中的意蕴和思想。
        例如,教师为每一位幼儿分发了基本的水墨画作创作材料,然后以教育演示的进行为幼儿呈现出了一幅竹子水墨画作。趣味化的创作活动使得幼儿感受到挥毫泼墨的创作乐趣、被这种民间传统艺术形式深深吸引。于是,教师就通过简单的创作步骤引领幼儿参与活动,鼓励幼儿掌握基本的用笔方法、帮助幼儿掌握基本的墨量控制方法,使得幼儿掌握水墨画作的基本笔法。在教师的详细耐心引领下,幼儿渐渐掌握了水墨画作的创作方法,且在浓浓的成就感引领下积极参与艺术创作,在教师的鼓励下完成了自己的《墨竹》水墨绘画作品。更为重要的是,幼儿通过水墨画作的活动参与,不仅得到了自我能力的充分锻炼,还在活动践行中对于水墨画作建立了自我的审美意识和能力。当教师在多媒体大屏幕上展示出齐白石先生的水墨画作时,幼儿能够说出“这幅画上的虾就好像真虾一样”“感觉这些虾马上就游动起来了”等审美评价。由此可见,借助水墨画作民间传统艺术的渗透和活动实施,幼儿将切实了解水墨画作的魅力、掌握水墨画作的基本创作方法、建立良好的民间传统艺术审美能力。
        四、宫灯艺术
        宫灯艺术的原型是灯笼,却又比灯笼精妙、精巧。在幼儿教育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宫灯艺术的展示强化幼儿的审美意识,促使幼儿跟随教师的讲解参与宫灯制作步骤的分析和实践,共同完成一个个巧妙美妙的宫灯。接着,教师需要引领幼儿在宫灯上进行图案绘制,使得幼儿在愉快的图案绘制之中共同完成自己设计的美妙宫灯。愉快的民间艺术创作过程,使得幼儿产生了成就感,也促使幼儿对于传统文化产生了更深入的认知。
        例如,教师在引领幼儿参与宫灯艺术活动的时候,为了强化幼儿的艺术感知,就通过宫灯艺术作品的当堂展示请幼儿欣赏。教师展示的宫灯中使用小灯泡点亮,整个灯笼看起来十分美丽。教师询问幼儿想不想也一直制作这种美丽的宫灯?得到肯定答案后教师为每一位幼儿发放宫灯材料,然后邀请幼儿在自己的宫灯上绘制美丽的图案。当幼儿完成了图案绘制后,教师引领幼儿将宫灯进行折叠和安装,然后将一个个小灯泡装到幼儿的宫灯中。趣味化的宫灯制作过程使得幼儿认真参与,每一位幼儿都为自己的美丽宫灯感到骄傲。当教师邀请大家将自己完成的宫灯进行点亮后,整个班级呈现出美妙的愉悦氛围,幼儿们都很高兴,拎着自己的宫灯快乐地旋转。接着,教师在教育总结中对幼儿讲述了宫灯的起源,促使幼儿在愉快的活动参与氛围中完成宫灯历史的了解。趣味化的民间传统艺术活动参与不仅能够拓展幼儿的眼界、锻炼幼儿的艺术创作能力,还能够促使幼儿感受到艺术带来的愉悦和成就感。最终,幼儿伴随着愉快的活动体验达成了实践能力的强化和民间传统艺术的了解。
        综上所述,幼儿教师为了提升幼儿教育效果,可以将民间传统艺术活动融入幼儿教育,通过丰富的民间传统艺术形式,为幼儿呈现出多种多样精彩纷呈的教育活动。伴随着教师的合理设计和幼儿的积极参与,幼儿能够凭借剪纸艺术进行欣赏和实践,充分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幼儿可以结合皮影艺术进行操作和感受,借此强化造型意识和传统文化的了解;幼儿可以结合水墨画作进行艺术创作,借此提升自己的控笔能力,强化水墨画作的认知和理解;幼儿还可以通过宫灯艺术进行活动参与,通过灯笼的创作和绘制呈现出美妙的光影世界。在趣味化的民间传统艺术活动中,幼儿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对于传统文化产生认知和了解,还能够在愉快的活动中强化审美素养,实现综合素养的完善。
        参考文献:
        [1]邱月芳.地方民间传统艺术进幼儿课堂的实施路径研究——以石狮市第五实验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为例[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9,33(04).
        [2]舒梅. 浅谈怎样在幼儿园开展传统的手工艺术[C]. .教育理论研究(第五辑).: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