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期   作者:张思艳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发展,新的教学理念给新时代的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张思艳
        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官池镇马坊渡小学   7151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发展,新的教学理念给新时代的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不能再一味的沿用传统教学模式,而是应迎合新课改的潮流,积极探寻科学适当的教学新策略,以更好的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为了达成这一教学目标,分析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现有问题,并进行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就成为了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关注和探究的重点。本文也将据此对改进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策略,展开详细的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探索;高效课堂
        不论是在哪一阶段、哪一学科的教学,构建高效课堂都是其孜孜不倦所追寻的教学目标。在高效课堂中,教师以科学的教学方式运用,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精力,来取得最大的教育成果,既减少了课上时间的浪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被充分的调动。但就目前的小学语文课程实际来说,仍是在许多细节上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影响着语文教学效果的落实。为此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不断学习探究,以持之以恒的精神优化自身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以达到科学合理建设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目的。
                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低效课堂的现象仍然存在,对这些现象和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是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前提和基础。而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学模式和方法缺乏灵活性。一些教师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教学理念较为落后,面对爱玩爱闹的小学生,却只是一味的注重学生的分数,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给学生用单一的语言讲解进行知识灌输,忽略学生的接受情况,这样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下,极大的影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乐趣,不利于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提升。二是忽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很多小学语文教师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都被教师占用,留给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和思考的时间非常有限,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只感受到压力,逐渐的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越来越低,变为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和完成教师的要求,这不利于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和运用,也不利于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构建高效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措施
                  借助多媒体教学,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伴随着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设备作为教学辅助工具,被日益广泛的应用于教育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最为主要的表现方式为影像,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将课外丰富的教学资源进行直观形象的导入,让学生可以在声音与图像的有机融合中,进行语文知识的丰富学习。借助这一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将注意力进一步集中到语文学习中,实现课程教学效率的提升。
        例如在教学《秋天的怀念》这一课程时,为了促进学生文本内容理解,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教师可以在教学前的准备工作中,搜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视频和图片资源,制作成课件的形式带入到课堂。

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北海的秋天”的相关图景,通过现实的情境观看,让没有去过北海的同学也可以直观的理解作者的描绘。又如在教学《村居》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在指导学生熟悉诗歌的朗读节奏后,运用课堂中的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搜集不同专业人士的朗读视频,让学生感受不同语调下的古诗朗诵。通过不断朗读,让学生在丰富的朗诵资源聆听中,体会古诗文格律变化的美感,这对于促进学生对古诗文的语音语调把握,以及进一步体会古诗文的韵味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创设趣味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氛围
        情境教学是指教师利用客观环境,以及各种教学手段,创设出符合课程内容,并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引起学生情感共鸣的一种教学方式。不论是在以往的小学语文课程,还是当前的课程教学,都有着无数的教师积极进行着情境创设教学。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化发展背景下,教师更不能忽视这一教学方式的科学运用,而是应学会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创设多样的教学情境,以有效改善当前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不高的现状。
        例如在教学《狐假虎威》这一课程时,基于文本较强的故事性和趣味性,教师可以组织创设角色扮演情境,让学生分组表演自己喜欢的角色。在学生通读文本后,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然后教师根据此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进行综合练习。通过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的想象,演绎出文本中的故事,使学生可以身临其境的主动探求知识,理解课文内容,以帮助学生更为深切的把握文本主旨。又如在教学《称象》这一课程时,教师则是可以创设实践情境,为学生提供石子、装有水的玻璃缸、模型大象等,让学生在阅读完文本内容后,依照文本内容将其称象过程进行重现。让学生用这些模拟的实物来演示称象过程,不仅突破了课文中如何称出大象的重量这一难点,还能有效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使得教学取得良好效果。
                  科学开展小组合作,深化学生讨论交流
        面对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改革,以及新课程理念对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意识培养的诉求,教师不能再一味的沿用传统的讲解为主的教学方法,同时清醒认识到自身的角色和定位,在课堂教学中重视运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学生学习主体,以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开展,让学生可以切实的参与到课程学习中,实现学生学习体验的有效增强。
        例如在教学《将相和》这一课程时,教师就可以结合文本内容的复杂性,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选择以下内容,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如文本中廉颇对蔺相如出言不逊,蔺相如是否应该原谅廉颇?原谅的话原因会有哪些?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文本的深入探索,并在分析国家局势以及人物性格的基础上,对这一原因进行分析回答。在这样的学习探究活动中,学生不仅实现了对文本的深入分析,还在问题思考中形成了自身的观点和见解,学生既学习了课文知识,其语文思维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改革发展背景下,教师要想切实提高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有效性,应当立足语文教学实际情况,认真分析学生的语文学习需求,在此基础上灵活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手段,以丰富课程教学内容、活跃学习氛围,进而逐渐达成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闫云霞.立足学生,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19(11):189.
[2]孟柱礼.多元化教学构建高效小学语文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2019(46):141-1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