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学佩
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第四中学 655503
摘要:本文中的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是指增强学生思维思辨性,提升学生诗词品味力,提高学生情感感知力,并在此过程中,分别从合作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以及生活教学法进行着力,旨在构建具有自主性、情境性以及生活性的初中语文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交流中,在思考中,获得语文学习的方法,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教学策略
在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大部分的语文教师受到中考压力的影响,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引导学生运用自身的情感,体验、感知语文,品味语文,从而导致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被严重消磨。针对这种情况,初中语文教师应转变原有的教学方式,充分给与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让语文课堂回归学生的个人体验,让学生用心品读语文,感知语文,反思自身的生活,从而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受益并获得成长,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
一、运用合作教学法,增强学生思维思辨性
多样性孕育着可能性,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运用合作教学法,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弥补此次思维的漏洞,延伸认知语文问题的角度,提升学生思维的思辨性。
例如,在讲授《走一步,再走一步》這篇文章时,教师运用合作教学法授课,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语文学习中的看法,并针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适时指引,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更具有方向性,获得良好的语文合作教学效果。具体教师从以下几点进行着力。第一点,科学分组。教师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分组意愿,并积极地结合学生的性格,从而开展相应的小组合作教学,提升整体的合作教学质量。第二点,整体感知语文内容,创设问题。教师和学生一块阅读本篇文章内容,并让学生思考如下的问题:你们认为作者能够爬下山的原因是什么?注意从多角度进行分析!第三点,展示成果。在大部分学生探究结束后,教师对学生进行提问。田万福说:“作者之所以爬上山,是两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种原因:作者父亲的鼓励,以及正确地引导。第二种原因:作者恢复平静后,可以冷静地进行相关动作的操作。我们小组认为两种原因缺一不可。”教师运用合作教学法授课,并适时地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从而让学生更为全面地思考语文问题,增强学生思维的思辨能力。
二、挖掘人文元素,培养核心素养。
语文这门学科有着工具性与人文性等特点,在新课改深入推进的今天,教师更要注重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征,充分挖掘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人文因素,为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教师要从教材内容出发,将蕴含在其中的人文知识与人文精神挖掘出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人文教育,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也能够具备更高的人文素养。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解读教材,抓住其中丰富的人文精神内容,在课堂上适时呈现出来,确保在情感与心灵上引起学生的共鸣。
例如在《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们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篇文章告诉了我们一个很好的人生哲理。教学人生哲理的前提是让学生熟读文章,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于是笔者引导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活生生把一个教室就是改变成为一个生机勃勃的话剧场。在笔者和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时,其他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不仅融入了我们所讲的故事中,而且还学会了很多人生道理。看到他们脸上的表情,我觉得他们是真正的融入到故事的情节中了,就好像皇帝身边的卫兵一样近距离观看故事的发生。
三、联系社会生活
初中生的社会意识正处于上升阶段,责任感已逐渐成形,而且他们受社会因素的影响比较突出,选择和判斷能力也受到了考验。因此,教师将初中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既能拓宽语文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又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社会视野,规范他们的社会意识和行为,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提升他们面对社会信息时的选择能力和判断能力。
如在教学“文明印迹”主题时,教师可以引入社会生活中的文明遗存和仍有旺盛生命力的文化遗产,来进行说明式的知识拓展;又如在教学《苏州园林》时,教师可以拓展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常识,将它分为北方园林和南方园林,北方园林以皇家园林为主,南方园林以私家园林为主,再分别介绍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的特色等。在深度解析课文的同时,教师还可以向学生展示中国传统建筑和园林文化的风采,适当地渗透现代社会在保护这些文化上的得失成败,号召学生既要学会欣赏,又要学会保护,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成为真正的文明传承人。
四、借助多媒体技术,让语文学习更直观
新时期我们还要提倡信信息技术教学,要求教师们充分利用以多媒体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借助其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多样化的信息表现方式以及强大的感染力,推动语文教学更高效地进行。
例如,教学部编版七年级《女娲造人》,作为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之一,创世女神女娲化生万物,每天至少能创造出七十样东西,开世造物,所以我们要将其称作大地之母。为帮助学生去了解女娲在古人心目中的形象,走进本课的主题学习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去出示相关的课外资料。如,古籍中关于女娲的记载,在《说文解字》中曾经这样写道:“娲,古之圣女,化万物者也。”在《山海经·大荒西经》中郭璞注:“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变。”也训练学生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当然,为了进一步丰富学生们的想象力,教师还可以在多媒体上播放与女娲相关的影视作品片段,请学生们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感受体会文中女娲朴实感人的母亲形象。
五、乘信息化之风,提升教学有效性
信息化教学是有效提升教学有效性的教学方式之一,它在形式、内容、速率,以及灵活性、时效性、拓展性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信息化教学,可以挖掘教学的内涵,拓展教学的广度和深度,释放师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如《太空一日》的主题属于科学探索,那么教师如何全面展现中国第一次载人航天从发射到着陆的全过程,以及杨利伟在这个过程中经历的风险和欣赏到的绝美风光呢?笔者认为,信息化教学下多媒体的分层分段展示是绝佳的教学方式。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快捷地呈现中国、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十一号的太空探索壮举,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此外,美国、苏联-俄罗斯更加宏大的宇宙探索工程、宇宙空间的科学常识等,也是教师可以呈现的内容,以期培养学生敢为人先、奋起直追的奋斗精神,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空间、开拓人类未来的雄心壮志。
总而言之,教师认为语文课堂是属于学生的语文课堂,应给与学生更为宽广的语文学习空间,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真正地理解自己的生活,并运用自身的生活体验,感知语文知识,从而促进学生思维和思想境界的双重提升,增强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冯仁赞.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探析[J].成功(教育).2017(22)
[2]寇代伟.浅谈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