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五阶
湖北省监利市桥市镇初级中学
摘要:现如今,新课程理念已经深度融入了广大教师的思想深处,如何改进教育教学,使教学效益最大化,是当前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究的焦点问题。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等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表现,其核心在于有效益、有效果。对此,笔者立足自身教学实践与感悟,以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为研究中心,从五个方面进行简要分析与论证,以期为广大化学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初中化学;有效性;备课;情境;实验;应用;评价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不断深入,教师在科学教育理念的指引下,不断探索和寻求着切实可行又卓富成效的教学方法,以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虽然当前的初中化学课堂在诸多方面发生了一系列的深刻变革,但“少、慢、差、费”等现象仍广泛存在。为扭转这一现状,教师须及时转变自身的思想观念,结合新课改理念,扮演好“引路人”的角色,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方法的革新与改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和主人,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学习和能力发展需求,从而切实提升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一、充分备课,制定科学教学目标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是实现教学最优化的首要工作。有效的课堂教学一定是教师和学生共同配合的结果,且必须要有明晰的目标作为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的指引。基于此,作为初中化学教师,我们应在课堂教学之前紧密结合学情,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得心应手,切实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以《水的净化》这一课题的教学为例,课前,我首先熟悉了教材内容,对大纲要求进行了充分把握,并全面了解了学生的智力情况和非智力因素。之后,我结合学生实际和教学实际,对课堂教学目标进行了如下设计:1.知识与技能:了解纯水和自来水的区别;了解沉淀、吸附、过滤、蒸馏等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知道硬水的危害及硬水软化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运用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了解并掌握净化水的几种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白要从卫生、健康的角度正确选择饮用水,感受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此外,我还预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制定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以充分保障课堂教学的有序开展。
二、情境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有效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将学习当作一种愉悦的享受,使学生迸发出极大的热情。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要想达到乐学境界,教师应对学生加强引导,以现实生活为背景,使学生在真实的场景或氛围中进行学习、思考和探究,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化学知识。
在教学《溶液的浓度》这一课题之初,我先是展示了两杯白糖水,并让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判断哪杯白糖水溶解的白糖多。通过思考与交流,学生表示可以通过亲自品尝的方式得知甜度,据此便可判断哪杯溶解的白糖更多。之后,我让每组用自带的白糖和纯净水配制一杯白糖水,倒成两杯,一杯留着,另一杯与其他小组交换,分别尝一尝,感觉哪杯甜。接着,我出示了两只盛有不同颜色的硫酸铜溶液的试管,并继续引导道:“这是两杯稀硫酸溶液,不能喝。那么,怎样判断哪只硫酸铜溶液更浓呢?”如此,通过立足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入新课,不仅调节了课堂气氛,而且还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自觉投入到了新课学习之中。
三、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科学态度
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课程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旨在引导学生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为让学生爱上化学、学好化学,教师需在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为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实验探究留有足够的空间,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与提升。
在教学《燃烧的条件》这一课题时,我先是运用多媒体展示了2008年奥运会“圣火不灭”的图片,并据此引入了研究课题——燃烧的条件。之后,我让学生根据自己对燃烧的了解,对燃烧的条件作出自己的猜想。通过讨论、交流,学生猜想燃烧的条件有可燃物、氧气、空气、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等。对于学生提出的不正确的猜想,我对学生的参与意识给予了鼓励,并加以了适当的引导。之后,我与学生共同交流讨论了实验方案,设计了实验步骤,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对燃烧所需要的条件进行研究。在这一过程中,我对学生的操作进行了一定的提示,并及时纠正了学生的错误操作。如此一来,不仅使学生体验了科学探究的乐趣,而且还使学生形成了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四、应用实践,形成终身学习意识
实践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是知识理解的延伸和升华。化学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具备运用化学知识与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使化学教学真正服务于学生生活,教师需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通过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加以应用实践,使学生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在讲授完《化学肥料》这一课题后,我布置了课后作业:以小组为单位,调查市面上出售的氮肥、磷肥、钾肥的主要化学成分,有条件的学生还可调查农户是如何使用化肥的、使用是否合理以及有没有出现过度使用化肥的情况。此外,学生还可对有关化肥、农药的作用进行查阅,整理使用化肥、农药的利与弊,并从外观、灼烧、加水、加熟石灰等几个方面总结区分氮肥、钾肥、磷肥的方法。这样,通过引导学生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进行应用实践,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还使学生切实体会到了化学学习的价值,在无形之中形成了终身学习的意识。
五、多元评价,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多元评价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因素。多元评价,就是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多个维度对学生展开评价。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能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对多元评价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途径进行积极探索,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及结果进行动态呈现,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多元化评价体系的建立至少应当包括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动手能力等要素。在学习能力方面,可以将其划分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速度和程度;在学习态度方面,可以将其划分为以下三个层次:课堂表现、参与程度、作业完成情况;在动手能力方面,则以积极主动完成实验,并明确其中原理、重点为优,以明确原理,不明确重点为良,以不明确原理为差。只有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法,才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的发展与进步。
总而言之,要想进一步提升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教师既要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也要与时俱进,讲究授课的艺术,灵活选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课堂教学的质量,从而有助于收获理想中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文富.浅析如何实现高效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J].内江科技,2017,38(07):157+151.
[2]李泉坤.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2):150-151.
[3]张天海.浅谈初中化学如何有效进行教学[J].现代农村科技,2016(0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