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德挥
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城关中学 325500
摘要:现如今,我国教育教学正处于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实施的形势下,高中数学教学因此面临新的任务和要求,迫切需要对传统的观念、方法、内容和模式进行创新。基于此,本文将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依据,从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实施合作教学方法、积极创设教学情境三个层面出发,系统地分析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转型升级的基本方法和具体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数学教学;转型;升级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课程知识传授的倾向,调整教学的策略、结构和体系,将学生从被动接受的地位和状态中解放出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每个高中数学教师都应全面把握新课改的目标和要求,结合现实学情来推进数学教学策略的创新,最终不断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一、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构建融洽师生关系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和指引,传统教学观念只会造成师生关系的紧张对立以及教学活动的混乱无序,从而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高中数学教师需要从根本上摆脱“以师为本”、“应试教育”等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将学生置于教学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充分的关心、爱护和尊重,主动以真诚的态度、亲切的话语来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以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构建更为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出自由、宽松且民主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保持积极的态度和情绪,全身心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例如,在教授《函数与方程》时,笔者发现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们的学习发展有着严重的影响,对此,笔者转变传统教学模式,积极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如,在课堂教学中,笔者会主动与学生们对话交流,通过对话、交流来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在交流时,笔者会以亲切的话语与学生们进行对话,让学生们感受到自由的课堂氛围。另外,笔者还会在课堂中设置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们有更多机会消化已学知识,巩固学生们的知识。这样,笔者通过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构建了融洽的师生关系。
二、实施合作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共同发展
1.科学划分学习小组
学习小组的划分是实施合作教学方法的前提和基础,因为这样能够保证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展现和发挥。所以,高中数学教师要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工作,事先对班级内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力水平、思维层次、知识结构等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在此基础上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和标准来将学生划分为4-6人一组的学习小组,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有参与和展现自我的机会,可以对某个问题或者任务展开组内的沟通、讨论、互动和交流,充分活跃教学的氛围。
例如,在教授《一元一次不等式》时,本节课程笔者实施了小组合作教学法,但传统的合作教学模式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在分组环节中会让学生们自由结组,这种分组会让各小组的平均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所以,笔者针对分组环节进行了优化,如,笔者会根据学生们的学习水平进行分组,每个小组都有一致两名学习能力突出的学生,小组成员划分好后,笔者再带领学生们对课程内容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笔者会布置一些探究任务,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对任务展开讨论,在学生们讨论的过程中,笔者会在班级中巡回,观察学生们的讨论情况。这样,笔者通过科学划分小组,奠定了合作教学的基础。
2.积极实施教学评价
评价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判定和反馈,同时也可以作为优化合作教学效果的动力和支撑。对此,高中数学教师需要给予教学评价充分的关注和重视,改革过去以学生个体成绩为唯一标准的评价模式,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多元化方法来评价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和最终结果,同时也要鼓励小组内自评和小组间互评,保证教学评价的公正性和客观性,促使学生能从评价中更为客观地认识自己,提升学生合作学习的自信,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授《等差数列》时,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都忽视了课堂评价环节,实际上,课堂评价对学生们的学习发展有着很大的帮助,对此,笔者优化了课堂评价环节。如,笔者会以各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评出优秀学习小组,在评价过程中,可以让各小组之间形成竞争关系,更好的进行讨论。另外,笔者还会以小组内部进行评价,让各成员更加积极参与讨论。这样,笔者通过积极实施教学评价,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三、积极创设教学情境,活跃数学教学氛围
1.积极创设生活情境
数学知识本质上是对生活中各种数量关系、空间位置关系的凝练和概括,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进行生活情境的创设是十分有必要的,可以直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同程度。这就需要高中数学教师将生活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主动地观察、挖掘和搜集各种与学生生活经验、实际体验相关的案例和素材,将其与相关的高中数学课程知识进行有机结合,从而有效拓展数学教学的思路和范围,还原和创设现实生活情境,将学生带入熟悉的氛围中,使其深入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缩短学生和数学之间的距离,从而有效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教授《等比数列》时,本节课程的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对此,笔者融入了生活元素展开教学。课程开始后,笔者先以生活现象展开教学,让学生们了解等比数列与生活之间的联系,随后,笔者再深入展开教学,带领学生们对本节课程的内容进行学习。在接下来的教学中,笔者还设置了具体的例题,让学生们结合生活经验对问题进行解答。这样,笔者通过积极创设生活情境,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2.积极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是对基础理论知识的凝练与概括,同时也是思维的启发点和活跃点,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形成对学生的驱动作用,促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探究。因此,高中数学教师需要转变课程知识传授的单一倾向,全面且深入地研读数学教材课本,提炼出其中的重点、难点和要点知识内容,以此来设计启发性和开放性的问题,找准教学时机来向学生进行提问,以实现问题情境的有效创设,让数学课堂充满悬念,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和求知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发散思维来展开对问题的思考和对相关知识的探究。
例如,在教授《三角函数的公式》时,本节课程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探究性,对此,笔者开展了课堂提问环节。课程开始后,笔者先对本节课程的基础知识进行介绍,然后,笔者再从教材中提出问题,根据问题来启发学生们的学习思维。这样,笔者通过积极创设问题情境,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实施的背景下,各个学科教育教学都应当做出适应性地转变,以实现彻底地转型和升级,更好地适应教育教学的发展变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说,作为合格的高中数学教师,我们需要明确自身所承担的职责与使命,端正教学的态度和观念,从现实学情出发来推进各种教学策略的创新,建构更为科学稳定的教学模式,以促进数学教学的转型和升级,从而提升高中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陈锦森.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5):230+232.
[2]郝戈.新课标下关于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探索[J].黑龙江科学,2017,8(15):120-121.
[3]李涛.新时期关于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创新的探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