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初中数学有效教学方法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期   作者:寇文军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持续推进,为初中数学提出一系列的教育要求

        寇文军
        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示范中学  0374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持续推进,为初中数学提出一系列的教育要求,这也迫使一线数学教师要及时转变自己传统教学观和学生观,提高自己的教育站位,增强自己的责任意识,能够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上,探索与开发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得到有效提高。本文基于初中数学有效教学为题,通过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实践感悟基础上,谈论自己的教学看法,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参考性价值。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教学;方法研究
        随着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工作的全面落实,在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的知识获取,还要对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及综合素养进行教育加强,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课程中兴趣与体验,能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和素养,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数学成绩的可持续稳定发展。为此,本文基于初中数学有效教学方法的研究为题,通过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实践感悟基础上,谈论自己的教学看法,希望能够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主动性,能够有效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从而为教之有效、学之高效的课堂盛景产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激发对学习的兴趣,实现有效教学
        根据实践教学的观察,现在很多学生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甚至与数学学习有着相抵触的学习心理,这给有效教学提出很大的挑战。为此,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主动学习意识,这样在学生良好学习状态下,才能更好地助力教师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提高课堂知识的趣味、直观表现,这样不仅有效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还能够更好地提升学习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从而教师创造一个乐中学、学中乐的环境下,提高课堂教与学的效率。例如,在教“平移”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开展趣味导入,使得学生能够从原有课间松散的状态下抽离出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具体而言,在课程导入中,教师选择两只对称蝴蝶,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动画效果,让学生观察两只蝴蝶完全匹配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们会惊叹于平移的神奇特性。在课堂初期使得学生最大化了解到平移的奇妙之初,这样将会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后期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教学基础。
        二、开展小组学习,实现有效教学
        目前初中数学教育模式基本上是传统类型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只适合教师向学生灌输大量的知识,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教师单纯的灌输性教育的效果微乎其微,而且还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情绪,不利于学生数学学习的长远化发展。只有保证学生对学习感兴趣,学生才能具有最好的状态投入学习,从而实效有效学习。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采用小组学习法,小组学习以“同组异质、分组同质”的方式,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一个学习小组有4 ~ 6人,这样的学习小组有利于每个人发言,对问题的讨论有好处,同时还能够产生优带差、差学优的学习氛围,从而实现集体化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实现个人知识最大化收益和能力成长。例如,在教“平面图形的认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首先,教师需要提出小组讨论的问题:什么是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有了讨论的问题,所有学生都能够积极热烈的讨论学习上,还能够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使得学生根据老师的问题逐步深化课堂知识。其次,教师根据各小组讨论与回答的问题,再一次进行引导,如:有的人说“在两条被截线上的,同一方向在截线的同旁,这样的一对角称为同位角”;有的人说“在两条被截线之间,在截线的两旁,这样的一对角称为内错角”;有的人说“在两条被截线之间,在截线的同旁,这样的一对角称为同旁内角”。

最后,教师根据不同小组学习和讨论的问题上,进行总结性讲述,使得学生系统性、全面性了解知识,同时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认知状况,提出下一次问题,以此类推下,将会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从而即实现了对课程知识的深度掌握,也保证了课程教学的及时转化率。
        三、提高评价效果,实现有效教学
        教师评语对课堂教学起到查漏补缺的功能,还能够具有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教学作用。教师的评价与传统教室里教师不断给学生讲课不同,它可以帮助学生指出本课的重点知识,指出学生不太熟悉的地方,从而提高数学教育的效率。一节课有教师的课堂介绍,学生的小组讨论,但这些知识点仍然是分散的,教师的评价是把这些分散的知识点集合在一起,把教师给学生讲课的知识和学生自己探索的知识放在一起,让学生深刻理解课堂学习的内容。例如,在教“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这一部分时,教师通过教学点评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这一部分的内容,如:乘积的乘法运算特性是“底数不变指数相乘”,底数幂运算特性是“加上底数不变指数”。教师的评价是归纳课程的知识点,加强学生对新知的系统认识,同时将学生讨论的结果联系起来,使学生明确课程的教学重点,深化对知识重难点部分的认识,从而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实现提高学生的有效学习质量。·
        四、开发生成资源,实现有效教学
        为了实现初中数学教育的效果,推动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发展。除了上述几点之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发生成性资源,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数学实践过程中所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生成性资源一般是教学课外的产物,与教师的开发和捕捉学生日常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必须对生成性教学资源给予足够的重视,能够及时将教学课程的内容一些意外变化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资源,使整个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有趣,实现新时期初中数学的有效教学。要真正实现这一点,首先教师在上课前必须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如: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习参与兴趣、学习最近发展区、不同学生的学习差异性等综合学情,进行有效地分析真正从心里估量并且把握学生学习的实际状况。此外,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发挥自己的引领者作用,为学生知识的动态生成提供良好的基础,对学生的错误也要持正确的态度,以作为宝贵的教学资源为目的,有效结合自己的教学方式,实现一定程度的转化,引导学生从问题上出发,进一步了解课程的内容,补充自己的学习短板,提高课堂知识教学的及时转化率。例如,教师在进行“轴对称图形”“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等内容教学的时候,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学习状况,为学生设计开放式学习问题,进而有利于动态生成。教师在此过程中只要做好自己的引导者、组织者、纠正者的角色,使得学生在学习与探索过程中,遇到自己理解不了的数学知识,教师加强引导式、启迪性的教学方法,有效结合各种教学形式,如: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多媒体技术、生活化教学等途径上,促进学生对知识有了更加深刻地理解,长此以往下,将会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发展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提升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实践应用能力,从而最终大幅度提升课堂教与学效率。
        总之,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效率,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学生在具备兴趣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学习知识。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多引入、多开发、多探索新型的、互动的、趣味性、情境的教学方法,从而实现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数学教学效率提高,这样才能顺利实现初中数学高效教学。
        参考文献:
        [1]郭占东.有效提问成就精彩——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提问的实践与研究[J].神州,2018(05):100.
        [2]胡苏姿.任务驱动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06):145.
        [3]张椿明.基于初中数学课堂现状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8(72):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