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期   作者:黄丽滨
[导读] 数学是一门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有很大帮助的课程
        黄丽滨
        福建南靖县和溪中心小学  福建省  漳州市  363604
        摘要:数学是一门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有很大帮助的课程,学好数学有助于学生创造能力得提高,进而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地成长。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当只重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还应该关注学生在思维、能力、个性等方面的成长,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从而在潜移默化当中促进学生的发展,实现有效的教学,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教学策略
        在过去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往往会使用灌输式的教学手段,导致学生很难形成积极向上的数学学习兴趣,最终导致了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情况。小学生正处于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一味地灌输式教学会使学生产生不良的学习情绪,不利于学生的后续发展。因此,为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展开教学活动,重视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一、将课堂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育要回归于生活,而数学是一门较为抽象的课程,只有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才能够发挥出数学的实际价值,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意义,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动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基础展开教学互动,构建学生熟悉的课堂学习环境,让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感受数学知识是为生活所用的。
        比如,在学习“旋转”这一节内容时,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站起来,在教室里原地转一转身体,感受一下视线产生的变化,从而让学生结合亲身的经历去获取旋转的知识,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理解;再比如,在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超市购物的情境,让学生结合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的消费问题,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抽象的数学规律的理解,为学生的实际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师一定要善于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在一起,增强学生对数学文化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学实际应用能力。
        二、组织游戏式数学场景,让学生在游戏中产生数学学习信心
        游戏是小学生十分喜爱的一种活动形式,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结合小学生的这一特点,采用构筑游戏式的教学场景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集中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利用游戏式的教学方法构筑场景,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以学生喜欢的方式呈现出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这样,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起来,活跃了课堂氛围,当学生完成游戏后,教师鼓励学生,学生既获得了知识,也产生了数学学习的信心。
        比如,在学习“认识图形(二)”这节内容时,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图形的印象,我在课堂上组织了一个小游戏:将班级作为迷宫,每个学生是勇士,我首先将准备好的印着各种图形的卡片放在了迷宫的各个角落里,由我来确定,当我说出某种图案时,有自愿的勇士可以进入迷宫寻找宝藏,找到的最多的,就可以获得胜利,在游戏过程中,学生也可以说出教师中本来存在的一些物体,可以加分。这样,通过游戏式的课堂模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自然而然地记住了各种图形的特征,然后,我会对顺利完成的学生给予鼓励和奖励,并大力鼓励学生参与游戏,顺利地完成了教学内容,并使学生在游戏中产生数学学习的信心。
        三、灵活地选择课堂导入方法
        课堂导入的方法众多,不同的导入方法有着不同的特点和优势。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导入方法的合理选择,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做好灵活地运用,实现教学内容与导入方法的完美结合,提升课堂导入的质量。
        比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节内容时,由于这节课的内容明显的特点是抽象性,如果教师一味地给学生讲什么是长方形、什么是正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是什么,很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应当尽可能地选择直观性的导入方法,通过多媒体导入或者实物导入的方式,让学生能够结合图片或者实际的物体进行观察与了解,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又比如,在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这一节内容时,由于计算的内容对于小学生来讲比较枯燥、乏味,因此,我们可以使用游戏导入的方法,刺激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之中,从而引起学生的思考,为正式教学做好铺垫。
        四、积极采用直观化的教学方式
        数学是一门较为抽象的课程,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来讲,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而灌输式的教学只能让学生被动地记住数学知识的结论,却很难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探索数学学习的乐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尽可能地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利用小学生在认知上的特点,通过直观化的教学提升教学的质量,有助于学生数学建模、直观想象等核心素养的发展。
        比如,在学习“观察物体”这一节内容时,我使用了实物教学的方法。在课堂教学的一开始,我将事先准备好的小汽车玩具模型展示给学生,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的注意力能够集中在课堂上,接下来对学生说:“同学们,我们今天的任务就是来观察这个小汽车的模型!我们都玩过玩具,那么你们有观察过玩具模型的说明书吗?你们看看这个玩具的说明书,摄影人员为什么要从这么多角度来拍这个小车呢?这么做有什么意义?谁能说一说?”然后让学生结合说明书和汽车模型表达意见。这样,通过实物教学的方式,可以将教材中抽象的知识具体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让学生能够进行实践操作,而不是漫无边际的想象,从而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良好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五、自主探究式教学
        让学生在课堂上针对教学内容进行自主探究、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自主探究式教学,教师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设置合理有效的问题,并未学生里提供必要的学习工具。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通过动手,在实际探索中得出理论结果,原比单纯的课本讲解要有效得多。
        比如,在学习“6~10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内容时,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凑十法结论的印象,让学生真正掌握这个结论,于是,我让学生进行了自主探究。首先,我向学生提出了这个问题:“当我们在极端6+8时,有几种计算方法呢?下面,同学们可以利用手中的草稿纸和小木棒进行研究,看看可以找出多少种计算方法来”,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个问题进行探讨研究,相互之间可以进行沟通,然后在课堂提问环节,学生就发现了数数法、凑十法、破十法等计算方法,然后我根据学生的结论,对这几种方法进行了对比,让学生理解凑十法的方便之处。这样,通过让学生亲身进行体验,可以更好地记住某些结论,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本文针对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展开了一番叙述。数学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教师要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懂得知易行难,积极展开教学实践工作,将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运用到教学实际中去,促使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到有效地培养,从而达到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为学生的后续数学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吴素琴. 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
        [2]姚永妃.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