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高中数学教学方法创新打造高效课堂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期   作者:胡峰
[导读] 随着新教改理念的逐步深化,“互联网+教育”对高中数学教学改革也被教育工作者广泛关注,
        胡峰
        浙江省诸暨市海亮外语中学 浙江 诸暨 311800
        【摘要】随着新教改理念的逐步深化,“互联网+教育”对高中数学教学改革也被教育工作者广泛关注,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如何打造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成为热点话题,本文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结合信息化教学、思维导图的利用以期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方法;高效课堂
        
        高中数学是一门逻辑强,抽象程度高,知识难度大,知识点多的学科,经过多次数学课程改革,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教育的要求,如何根据高中数学新课程要求创新教学方法是高中数学老师首要任务。
         一、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课程内容相比,知识点更加的复杂抽象,学生每天花在学习数学上的时间和精力相对来说也是最多的,而大部分学生通常考试成绩不理想而告终,导致很多学生产生厌学心理。那么如何有效提高学生高中数学的综合学习能力和兴趣,是很多高中数学教师一直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
        第一,依托日常生活,创设问题情境。本文教师就在教授课本上的理论知识的同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一些趣味题或社会热点来设问,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引导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分析和提出解决方案,使学生真正认识并感到学习数学是有用的、是有趣的,加深他们对数学学习重要性的深刻理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教学“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时,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选择圆柱形游泳池的用砖、房屋的粉刷、不同形状礼物的包装纸的选材等多个方面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一个圆锥形的空杯子上面放着一个半球形的冰淇淋,圆锥形杯子高是12cm,半球形高是4cm,如果冰淇淋化了,会溢出杯子吗?(半球半径等于圆锥底面半径)。通过这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探究,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分析探索,在思考中了解知识点。
        第二,运用数学史创设问题情境。数学历史源远流长,也出现了许多数学伟人、数学典故等。新课标也将数学史提到了课程基本理念中,数学史应用到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对数学史的发展历程有所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数学史中还蕴含着情感价值观,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家的严瑾、持之以恒的情感态度,符合新课标的素质教育要求。例如在教学“对数”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查找对数发明起源、笛卡儿的爱心函数、中国数学记数法等等,通过引导学生对数学史故事进行探究,可以让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更加的印象深刻,对数学保持学习兴趣。
         二、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化课堂教学质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也融入到了教育行业中,给教学带来了新的教学形式,信息技术动态的展示能够给学生带来新鲜感,提高学习效率,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帮助学生更容易理解记忆,提高教学效率。
        第一,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高中数学的知识点相对的比较抽象,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加之高中数学的教学手段没有中小学那么有趣,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活跃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让学生愿意进行自主探究。例如在教学“指数函数”时,由于该部分内容比较单调,教师可以把抽象的内容利用信息技术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让学生建立起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之间的联系。
        第二,优化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有效的融入可以将抽象的知识更加直观化,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构建,例如函数是高中数学中的教学难点和重点,也是每年高考中分值最高的题型,但是函数对于学生来说需要记住许多的数学模型,而数学模型比较的抽象,此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动态的展示函数的模型,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函数数学模型和动态的变化,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仅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还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能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让学生感受到数据的变化,加深学生对函数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第三,完善课后复习。“互联网+教育”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在课堂上使用,在课下复习时也能成为教师的辅助工具,信息技术能够将课堂上学生遇到的问题和易错点通过大数据统计出来,呈现在教师面前,通过数据情况教师可以很清晰地分析学生的学习的情况,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情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有效地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效率。另外,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利用信息技术拓展相关知识,运用微课形式播放给学生,不仅可以添加教学的乐趣,还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有效解决教学难点和重点,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有效的整合,符合时代的发展需求,在高中数学课程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广泛。
         三、思维导图,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思维导图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目前已经得到广大教师的普遍认可。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无论是对自身教学还是对学生学习,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思维导图在数学预习中的重要应用。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数学思维性与逻辑性,预习的引导作用自然不可不容小觑。高中数学基础学科包含了较多的学科知识点,各个学科知识点之间又都具有一定的联系。在学科预习这一阶段,学生除了必须要准确掌握各个知识章节的基本内容之外,还要准确把握各章节知识点之间的基本区别与相互联系,构建完善的学科知识网络结构。在高中数学预习解题环节中充分运用数学思维导图,有效帮助广大学生快速构建更为完善的知识网络结构,提高广大学生的预习解题效率。例如,在教学“函数及其表示方法”时,由于在初中时已经学习过一些函数的知识,比如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等,并了解函数的一些简单应用。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一张白纸上画出关键的内容,以中心内容为核心点,进行发散知识结构,使学生在构建思维导图时可以快速掌握相关知识点。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有不懂的知识点,可以在旁边标注问号,在重点知识点旁边标注星号等。这样一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就可以进行针对性听课,提高学习的实效性与针对性。
        第二,思维导图在课后学习总结中得到应用。高中数学中很多知识点比较零散,而且相对来说还比较繁多。在课堂教学小结梳理环节中,教师要充分帮助引导学生正确梳理所学的各个知识点,在该环节充分运用思维导图,有利于引导学生不断强化各个环节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深入浅出掌握相关知识,使其在课堂学习中学会归纳并整理总结各个知识点。与此同时,教师们还可以通过引导全体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通过自主设计绘制数学思维导图,总结本节数学课的主要知识点,使其在自己动手、动脑以的学习基础上真正实现自主学习,在脑海中形成完善的知识网络,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例如,在讲解完“函数”的相关内容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本本章小结的知识结构图为基础,发挥想象力结合本章所学的知识点对思维导图进行细化,然后与同学交流,取长补短,对相关知识进行补充,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强化其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
        综上所述,有效的课堂教学能够在极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应该领会新教改的要求,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为高速发展的社会提高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万凌霞.浅谈新时期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J].数理化学习(教研版),2018(09):34-35.
        [2]赖燕.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新课程(下),2018(6):185-185.
        [3]梁爽.关于打造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1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