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数学教学当中提升学生计算能力探索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期   作者:贺勇
[导读] 在高中数学学科教学之中,实现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提升
        贺勇
        陕西省榆林实验中学
        摘要:在高中数学学科教学之中,实现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提升,可以改变部分教师过渡强调学生对于一些基础数学知识学习,而不顾学生数学素养能力培育的情况。鉴于此,教师在开展高中数学学科教学工作当中,就需要对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育和提升予以足够的关注和重视。既要改变自身的定式思维,将学生计算意识的启蒙落实到实处。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来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数学情境,以此来激起学生进行数学计算的兴致和动力。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生;计算能力;提升方法
        从目前高中数学学科教学工作开展的情况来看,在授课过程中还是有些许的问题存在。其一,教师对于学生计算能力的培育和提升关注度比较的低下,很少在日常的学科教学当中针对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提升来开展专项的教学实践活动,进而导致学生自身的数学计算能力一直得不到提升和发展。其二,在高中数学学科教学之中,计算教学是一个比较枯燥且无趣的过程,因此,多数的学生对于数学计算在潜意识里存在一定的抵触和排斥心理,而这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影响了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育和提升。鉴于此,本文从四个方面来进行阐述和说明,希望能够为在高中数学教学当中提升学生计算能力探索提供一些方法上的指导和建议:                                                                                                                                              
        一、改变定式思维,实现对学生计算意识的启蒙
        对于教师来说,想要提高数学学科教学的成效,实现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和发展,关键在于启蒙学生的计算意识,使其对于数学计算不再具有严重的抵触和排斥心理。然而,从现阶段高中数学学科教学的态势来看,教师很少将学生计算意识的启蒙渗透到日常的教学当中,更不要说针对学生学生计算意识的启蒙来展开专项的教学实践活动,进而导致学生数学计算意识的启蒙往往是一句空话,难以在数学课堂中落实。面对此种情况,教师在开展高中数学学科教学工作当中,就需要改变自身固有的定式思维,将学生计算意识的启蒙作为开展高中数学学科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譬如,在“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一课的教学之中,一方面,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回顾和复习前面所学的一些函数知识内容,并让学生试着在回顾的过程中说一说函数的定义是什么,以及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以及二次函数之间有何区别和联系,从而让学生在阐述的过程中对于函数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另一方面,为了实现对学生计算意识的启蒙,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设计“在大年期间,某户人家燃放烟花,一只烟花在发射后,礼花距离地面的高度h(单位米)随时间t(单位s)的变化规律是h=100t-5t2”这样一个数学习题,让学生试着根据习题的已知条件,计算当t=3秒时,对应的高度值h是多少,从而让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启蒙自身的思维意识。


        二、创设数学情境,激起学生进行数学计算兴致
        对于多数的高中学生来说,数学这门学科当中所涉及的知识内容学习的难度是比较高的,尤其是一些函数方面的知识内容,学习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也正是学习难度的提升,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放弃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并逐渐对数学计算产生了一定的排斥和抵触心理。而数学情境的创设,则一定程度上激起了学生主动进行数学计算的兴致和动力,让学生对于数学计算不再存在畏惧和抵触心理。鉴于此,教师在开展高中数学学科教学工作当中,就需要对数学情境的创设予以关注和重视,依照教材内容来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数学情境。
        譬如,在“基本不等式”一课的教学之中,其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习并掌握和的推导及应用,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紧紧围绕教学的重点,为学生创设“为了吸引客流量,某一商场的三家店面以打折的方式来吸引顾客,其中,第一家店面的打折方案是:第一次打x折,第二次打y折,而第二家店面的打折方案是第一次打y折,第二次打x折,而第三家店面两次都打x折销售,请问这三家店面的促销方案当中,哪一个店面打折最多”这样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试着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进行解答和处理。如此一来,既激起了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致和动力,也让学生在实际探索的过程中对于基本不等式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
        三、小组合作探究,提高学生数学课堂计算成效
        由于高中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数学课堂上,不同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有所区别的,经常是那些数学计算能力强的学生课堂表现的比较活跃,而那些数学计算能力弱的学生则很少在数学课堂上主动的去发表自己的一些观点和看法,进而导致数学计算能力越强的学生课堂学习效果越突出,两极分化日益严重。而小组合作作为一种备受教师和学生青睐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多试着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数学计算,能够打破数学课堂教学的不平衡问题,从而在合作讨论探究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升,提高学生数学课堂计算的成效。为此,教师在开展高中数学学科教学工作当中,需要多试着借助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授课。
        譬如,在“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一课的教学之中,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将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象的变化趋势以动态的方式直观的展示给学生,并让学生试着在小组内对这些函数图像进行观察和研究,从而找出并发现这些函数的变化形式,以此来提高学生对三角函数的认识。另一方面,教师则可以就本节课的相关知识内容,给学生出示一些具体的函数练习题,让学生试着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计算并求出这些函数的周期。
        四、加强计算练习,实现学生数学计算能力提升
        对于学生来说,想要实现自身数学计算能力的提升和发展,其不仅需要教师做好课堂的教学工作,同时还需要加强学生计算方面的练习,依照学生的兴趣爱好多试着去组织开展一些具体的数学计算活动,从而让学生在实际参与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升。
        譬如,在“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一课的教学之中,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向学生重点讲述本节课的相关知识内容之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次具体的计算活动。在此次计算活动当中,教师不仅可以利用课件出示一些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的习题,并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解答,同时在活动结束之后,由教师带领学生重点对学生做题过程中出现错误频率较高的习题进行分析和讲解,找出出现错误的原因,并指导学生进行改正。
        综上所述,对于高中数学这门学科来说,实现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提升和发展,其不仅仅有效的满足了素质教育对于高中数学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大大推动了数学学科的改革和发展,同时也一定程度上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为今后有关高中数学学科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鉴于此,教师在开展高中数学学科教学工作当中,既要对现有的教学模式和手段进行拓展和丰富,多试着借助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授课,又要加强学生计算方面的练习,多组织开展一些数学计算活动,从而让学生在做题解题的过程中实现自身计算能力的提升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苏金发. 浅议高中生的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J]. 教育教学论坛,2013(30):159-160.
        [2] 牛伟强,熊斌. 高中数学课堂中探究性学习的困惑与思考[J]. 教学与管理,2016(28):55-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