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珍
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和溪中心小学 福建省 漳州市 363604
摘要:当前,一些小学数学老师在创建问题情境时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会影响学生对问题情境价值的感知。在本文中,笔者将首先分析小学数学问题情境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再结合教学经验,提出如何有效创建问题情境并为一线教师提供科学参考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情境;科学策略;
众所周知,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基础,数学教学活动的实施与提出数学问题是分不开的。通过单独提问,学生容易感到疲倦,不利于他们思考和解决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从事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教师可能希望依靠情境来演示数学问题,并利用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在课程改革中,有效情境有助于教师教学,许多教师在组织小学数学教学时会产生有问题的情况。实际上,很多问题对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有很大影响。下面,本文将对创建小学数学问题情境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介绍有效创建数学问题情境的策略。
1.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造有效问题情境的重要性
(1)帮助提高教学效果
从小学生的学习过程来看,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由于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仍处于具体思考的阶段,他们特别容易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学习教科书中的某些抽象知识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困难。鉴于此,教师应该改变无聊的教学内容,添加一些有趣的元素,并创造有趣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研究活力。通过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教师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可以活跃数学课堂的气氛,提高数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2)有助于建立师生关系
在小学阶段,通过创造问题情境开展数学教学工作,数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到解决实际问题实际活动中,这不仅有益于学生充分认知数学知识的实用性,而且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学生有所帮助。从课堂教学的角度来看,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保证教学任务顺利进行,同时也是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因素。如果学生很难与老师进行有效的交流,甚至对老师在教学中提出的问题持怀疑态度,那么在这种消极情绪影响下,他们将不可避免地无法实现身心发展,从而难以在课堂上高效学习进步。在数学课上创造有效的问题情境可以增加师生互动的机会,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并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数学,值得教师加以关注。
2.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造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
(1)以多种方式解释问题情境的含义
正确地认识数学老师所用数学问题情境,可以保证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时有效创建数学问题情境。当前,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时,问题情境的创设与引用非常必要,问题情境与教学内容分离,问题情境仅限于特定的班级,问题情境不包含于三维教学目标。有问题的情境的含义会让人产生深刻的认知,并且是理解的偏向。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情境创造问题,并在数学课上有效发挥问题情境的价值,教师需基于终身学习的概念,以各种方式研究问题情境的内涵。
具体而言,在课程改革的新阶段,大多数小学数学教师都受到课程标准中设置的课程要求的影响,需要积极地解决有问题的情境,基于探索成果和教学经验进行改进。基于如此丰富的问题情境教学资源,教师可以使用在线渠道阅读文章和书籍,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来总结问题情境的内涵。付出就有收获,通过不断学习和研究,教师可以发现所谓的问题情境是教学内容和数学场景的结合,通过数学现象展示数学现象,揭示数学问题,并鼓励学生发现和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培训活动。另外,数学教学中会出现数学问题。
尤其是在组织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时,如果教师想有效地适应问题情境,他们需要找出重要而复杂的内容,并在课堂上有效地运用问题情境。课堂讲解和课堂总结可让学生在各种情况下体验问题情境的不同价值,同时通过体验问题情境,他们可以提高对数学研究的兴趣,理解数学知识,加深数学知识理解,并巧妙地提高数学学习综合能力。此外,通过恰当问题情境,学生可以了解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演变。
简而言之,为了解决当前在小学数学中引用问题情境的问题,教师需要正确地识别问题情境,然后根据三维教学目标和课程表,创建问题情境并将其应用于数学课堂。
(2)利用问题情境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如果学生未能掌握数学学习的基本要点,他们的学习效率将只能达到一半。解决需要联系的问题时,由于缺乏解决经验和积累基础知识方面的问题,一些学生无法获得正确的答案。知识的积累需要时间,但是使用优质问题情境,学生可以快速完成数学思考。
例如,实际课堂上教授“百分比”相关内容时,教师首先可以使用道具来帮助学生理解百分比的概念。在学生学习了基础知识和理论之后,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思考问题:众所周知,这堂课有26个男孩和24个女孩。班上男女生占总数的百分比是多少?从实际来看,由于问题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学生很快就得出了答案,并了解了新知识内容的主要部分。百分比可用于显示两个相似数量之间的比较关系,益于学生具有更直观的理解。平时工作中,引导学生充分熟悉上下文之后,教师可以极大地减少学生对新知识内容的无知,使学生掌握更有效地应用新知识内容的新方法,并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另外还可以促使学生数学思维拓展。有人总结道:在教授问题时,教师应使用学生熟悉的生活资源和生活资料来创造情境,激发学生对情境问题的兴趣,并鼓励学生不断学习数学。
(3)交流知识以创造问题情境
创造问题情境可以为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服务。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想有效地创建问题情境,他们需要分析知识内容并提取适合于创建教学情境的材料,并将其用作创建问题情境的切入点。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探索数学问题,还可以通过解决问题,提高数学学习效果,执行数学教学任务以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来获得数学知识。
实际教学中,鉴于传统教学的不足,教师对知识和结论的机械实施,课程标准提出了指导学生体验数学现象的教学要求。在此基础上,以``圆''为例组织课堂教学时,教师需以圆面积计算公式的研究过程为出发点,转向实际操作场景,而该场景将帮助学生观察现象,分析和总结圆面积的计算方式。具体来说,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由结组,互助切出几个相等大小的圆圈,然后将这些圆圈平均划分为不同的数字。在此过程中,学生们将它们切割并连接起来,发现当截面的数量更大时,连接的图形更像一个矩形。为了测试学生的猜想,教师可使用交互式白板进行动态可视化。这样,学生发现了圆形和矩形之间的关系,并借助所学的计算矩形面积的公式,可以得出计算圆形面积的公式。通过以这种方式遇到问题的情况,学生不仅可以成为数学研究大师,而且能加深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从而促进了自身数学学习水平的提高。
总之,利用问题情境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并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热情。教师需要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建量身定制教学环境,以便学生在更自由,更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增强数学技能。实践表明,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背景越丰富,他们的热情就越大,并且学生在构建和使用数学知识方面的效力也就越大。这表明情境实际上在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晏伟华.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1):67.
[2]蒋玉国,黄磊.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问题与改进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8,32(9):106-110+129.
[3]吴丽芹.问题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4):86.
[4]房燕.试论小学数学情景教学的应用现状、问题与构建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8(9):107+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