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秀毅
陕西省榆林实验中学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实施与发展的新时期,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已经得到了广大教师的高度认可,而课堂主体的参与意识极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师是否能够取得精彩的教学质量。因此,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要从新的教学思想出发,思索对学生全面进步与发展有利的教学策略,使学生能动地融入到课堂实践活动当中,助力学生以愉悦的心情汲取数学知识。而本文将会对如何激发学生自主参与高中数学课堂的意识进行一番阐述说明。
关键词:自主参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在传统时期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应试教育理念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师所实施的单一教学策略造成了枯燥的课堂环境,阻碍了学生的进步与成长。因此,在新时期的教育环境中,从事高中数学教师这份职业,首先要深入研究新的教育理念,对自身的教学思想做出改变;其次养成观察学生的良好习惯,基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索有效的教学策略。如此则有助于学生的全方位成长,真正意义上实现践行素质教育理念的教学目标。下面,我将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对如何激发学生自主参与课堂的意识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国家对教育事业提供大力支持的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逐渐成为了教师展开教学实践活动的得力助手。因此,在科技时代下从事高中数学教师这份职业的一员,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对展开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价值,从而对信息技术做到充分合理的利用,以其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得信息技术的作用价值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加深学生对所学数学内容的理解,取得精彩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比如,在教学学生《空间几何体的结构》这一节时,首先,我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直观情境,让学生感受大量的空间实物及模型,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和热情。然后,我通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建筑帮助学生形成了对棱锥、棱锥、棱台的概念,从而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了类比的思想方法,指导学生概括了这几种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最后,我对学生强调了学好立体几何知识的现实意义,让学生交流了信息技术辅助下学习数学知识的感受。这样,我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了对本节数学内容的充分理解,渗透了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从而呈现出了精彩纷呈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二、联系实际生活
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在哲学上属于辩证统一的关系,在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的具体要求中已经充分说明,所以联系实际生活授课在新时期的教育环境下势在必行。基于此,高中数学教师要懂得深入挖掘教材内容,融入与之相关的生活元素,让学生充分体会高中数学知识仍旧具有现实学习意义,以求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锻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于现实生活的实践技能,使学生真正将所获取到的数学知识学以致用。
比如,以引导学生学习《随机事件的概率》这一节为例,首先,我为学生简单介绍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与随机现象,在调动学生数学知识储备的基础上使学生理解了数学语言——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然后,我通过以实际背景为基础,结合教材内容与学生共同探究随机事件的概率,使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有了对概率意义的正确理解。之后,我带领学生进一步探究了频率与概率的关系,使学生充分懂得了随机事件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最后,我做了课堂活动小结,组织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关联性。这样,我通过联系实际生活授课,履行了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也体现了自身践行素质教育理念的决心,最为重要的是大大激发了学生参与高中数学课堂的意识,实现了锻炼了学生将数学知识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三、落实合作学习
在倡导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新时期,合作学习是公认为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意识的有效教学策略。因此,作为一名新时代下的高中数学教师,应当有将课堂充分交还给学生的先进教学思想,再依据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了解,将其科学地划分成科学学习小组,通过落实合作学习的策略践行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和谐的课堂气氛下使学生高效率地收获数学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品质,使学生以更加全面的能力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发展。
比如,以引导学生学习《直线、圆的位置关系》这一节为例,首先,我基于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了解,将其划分成了能够起到互助作用的学习小组,要求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内容,再调动自身知识储备对直线与圆的了解进行互动交流,于是在和谐的课堂气氛下为学生讲述了具体的学习目标。然后,我分别指导学生合作学习用代数法与几何法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进一步和谐了学生之间的关系,并在此过程中帮助学生明确了数与形的统一性和联系性。之后,我通过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平面几何中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求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培养了学生触类旁通的思想。最后,我引导学生共同归纳了重点学习内容,向学生强调了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意义,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了合作学习数学知识的体验,旨在为自身更好地开展合作学习奠定基础。这样,我通过在课堂实践活动中落实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于和谐的课堂气氛下让学生体会到了自身的课堂主体性,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在数学课堂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基本的人文素质。
四、利用信息技术
在国家对教育事业大力支持的时代背景下,各个阶段,各所学校的教育资源得到了丰富。尤其是信息技术,成为了教师展开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得力助手。因此,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我们应当努力让自身的教学思想融入到教育现代化的环境中,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直观、形象的画面,使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下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参与数学课堂的意识,达到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比如,在展开《空间几何体的结构》这一节为例,在课堂活动中的初始环节,我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对棱柱、棱锥、棱台的图片及实物进行观察,通过直观、形象的画面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帮助学生逐渐形成了三种空间几何体的概念。然后,我利用信息技术演示三种空间几何体的形成过程,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助力学生归纳得出了棱柱、棱锥与棱台的结构特征,于此环节助力学生提升了抽象概括能力,几何直观能力,合情推理能力。接着,我便利用信息技术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基于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进行分类,大大活跃了学生的大脑思维,使学生对新知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结束之时,我引导学生归纳了学习重点,对学生强调了立体几何在高中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组织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了学习收获。这样,我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直观形象画面,营造了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有效突破了学生学习空间类数学知识的难度,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自信,切实达到了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目标。
综上所述,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需要具有可行性的教学策略。因此,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要从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中了解到所实施教学策略若具备可行性,必须要基于学生的具体发展情况出发,并在时代的发展中养成创新教学策略的习惯,以更多的优质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通过恰当的引导语言增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识与理解,促进学生的全方位进步与发展,以求能够最大程度上取得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曾剑明.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教学策略[J].教育现代化,2017,4(50):171-172.
[2]张家璐.如何在高中数学中展开小组合作学习[J].农家参谋,2017(14):118.
[3]高有.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教学策略[J].中外企业家,2017(05):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