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期   作者:过静华
[导读] 高效课堂是课堂教学的理想状态,学生在高效的课堂下能够有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
        过静华
        江苏省无锡市玉祁初级中学 214183
        
        摘要:高效课堂是课堂教学的理想状态,学生在高效的课堂下能够有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可以实现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获得知识、情感与能力的全面发展。所以构建高效课堂势在必行。本文将从革新课堂教学结构、引入现代媒体教学、基于问题展开教学、开展课堂实验活动、优化课堂评价系统五个层面出发,分析构建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基本策略和科学方法。
        关键词:构建;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高效课堂具体指的是教师利用尽可能少的教学资源和时间,来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和目标,并取得最大化教学效益的课堂,是推进新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根本和关键。所以,每个初中哈学教师都需要主动革新教学的思想,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和现实学情来推进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最终顺利地实现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和实施。
        一、革新课堂教学结构,活跃课堂学习氛围
        课堂教学结构是否科学合理,这关系到教学氛围的营造和创设,也会影响到最终的教学效率和效果。小组合作教学的运用能够直接推进课堂教学结构的改革创新,使其变得更加多元和开放。因此,初中化学教师首先应对班级内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力水平、兴趣爱好、知识结构等情况进行全面地了解,以此为基础来进行科学地小组划分;其次,教师需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促使学生主动展开组内的沟通、讨论、互动与交流,构建开放且多元的课堂教学体系,活跃课堂学习的氛围,进而在合作中实现共同的发展与进步,取得理想学习效果。
        例如,在教授《氧气》时,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课堂学习氛围略显枯燥,所以,笔者革新课堂教学结构,实施小组合作探究法展开教学。课程开始前,笔者先将学生们分成了多个小组,每个小组5人,小组成员划分好后,笔者再带领学生们对本节课程的学习目标进行了解,随着课程的推进,笔者再布置一些探究任务,通过任务引导学生们参与讨论,任务下发后,笔者给予学生们充足的讨论时间,让学生们利用这段时间互相交流。通过学生们的交流互动,学生们的学习思维也得到了提升。这样,笔者通过革新课堂教学结构,活跃了课堂学习氛围。
        二、引入现代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是教学中最为基本的任务,因为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学生如果缺乏学习兴趣就会失去动力,甚至对学习产生抵触和厌恶的情绪。对此,初中化学教师应尝试引入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实现对语言讲解、黑板板书等教学手段的创新,对化学知识进行加工和优化,再通过图片、动画、视频等形式呈现出来,创设出生动且形象的教学情境,提高化学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带给学生视觉和听觉层面的感官,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从而让学生产生对化学学习的浓厚兴趣和热情。
        例如,在教授《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时,课程开始后,笔者将本节课程的主题写在黑板上,在面对本节课程的主题时,学生们的脑海中立即浮现各种酸性物质与碱性物质的反应。但现阶段的学生们对化学反应的现象并不理解,所以,笔者引入现代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介绍酸和碱的反应现象,当笔者打开信息技术播放视频时,学生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趁着此时学生们高涨的学习热情,笔者再带领学生们深入分析酸碱反应的特点。这样,笔者通过引入现代媒体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基于问题展开教学,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问题是对理论知识的凝练与概括,问题的设置和提出是教师用以检验学生知识理解、记忆与掌握情况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调动学生思考动机、发散学生学习思维的根本所在。

所以,初中化学教师应该基于问题来展开教学实践,把握化学教材课本中的重点和难点,设计出趣味性、启发性的问题,并依据课堂教学的进程和学生的思维状态来进行适时的提问,发挥出问题的能动作用,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调动学生的思考动机,促使学生主动发散思维来展开对问题的思考和对相关知识的分析探究,逐步深入到知识形成、发展过程中去,实现学习实效的不断提升。
        例如,在教授《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时,本节课程的内容与我们的生活有着一定的联系,课程开始后,笔者先以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设计一些问题,通过简单的问题来激活学生们的思维。在这个过程中,笔者会边提问边对问题进行解答,让学生们的思维跟着问题前进,随着课程的推进,笔者再从教材中提炼问题,并将提问内容设置的更加深层,以便发展学生们的学习思维。这样,笔者通过基于问题展开教学,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四、开展课堂实验活动,锻炼学生动手能力
        实验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促进学生的实践操作,让整个化学教学更具科学性和有效性。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应转变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观念,提高对实验教学的关注和重视,加大实验教学在整个化学体系中的比重,依据理论知识来设计和开展验证性、探究性的化学实验教学活动,给予学生实践操作的时间和机会,促使学生自主地提出实验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操作实验设备、观察实验现象并探究实验结果,做到学以致用,体会理论和实践的有效联系,从而深化对理论知识的掌握,逐步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实践动手的能力。
        例如,在教授《制取氧气》时,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们掌握氧气的制法和实验操作,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笔者开展了课堂实验活动。课程开始后,笔者先为学生们介绍实验内容,让学生们熟悉实验流程,认识催化剂的概念,随后,笔者给予学生们实验空间,让学生们动手探究,练习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的过程,学生们对制取氧气的原理理解的更加深刻。这样,笔者通过开展课堂实验活动,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五、优化课堂评价系统,提升学生学习自信
        评价是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的直接反馈,公正客观的评价能够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所以,初中化学教师要有所侧重地对课堂评价系统进行优化,改革过去以成绩为单一标准的评价机制,构建科学、多元的评价系统。具体来说,教师应当丰富评价的内容,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多元化方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最终结果,便保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让学生自评和互评,以真正实现评价的公正性和客观性,让学生从中受到鼓舞和激励,尝到成功带来的喜悦,树立起强大的学习自信,实现个性化的发展。
        例如,在教授《质量守恒定律》时,很多时候,教师都忽视课堂评价环节,实际上,课堂评价对学生们的学习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笔者优化了课堂评价系统。如,笔者会根据学生们在课上的表现,对学生们进行评价,让学生们保持长久的学习热情,再如,笔者根据学生们对知识掌握的情况进行评价,让学生们认识到自身的学习成果,了解到与其他同学之间的差距,进而使学生之间形成竞争意识。在通过多种形式的评价过程后,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有了显著提升,学生们对自身的学习方法更加自信。这样,笔者通过优化课堂评价系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综上所述,高效课堂的构建是最为基本的教学任务和目标,同时也是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强大动力和重要支撑。所以说,作为合格的初中化学教师,我们应该彻底地革新教学的思想和观念,结合现实学情来展开探索,让革新课堂教学结构、引入现代媒体教学、基于问题展开教学、开展课堂实验活动、优化课堂评价系统等策略得以运用,从而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唤醒学生的认知与体验,最终顺利地实现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1]陈泉.浅谈如何构建初中化学高效课堂[J].华夏教师,2016(12):52.
        [2]郑爱玲.浅谈构建初中化学课堂的高效性[J].亚太教育,2016(08):1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