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能力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期   作者:庞靖华 钱建凤
[导读] 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进步
        庞靖华    钱建凤
        云南省曲靖市马龙区第三中学   云南省曲靖市马龙区通泉中学  
        摘要: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进步,我国教育界也随之发生了变革,尤其是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从要求教师更新和改进教学模式,来提高课堂效率,还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思维能力作为学生平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对于学生之后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具有重要作用,还对于学生的数学素质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学方式方法,并在充分给予学生以自主探究空间的基础上,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效率;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概念教学中培养;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越来越注重对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也越来越重视思维能力的展现。因为如果学生能够拥有很好的数学思维能力,那么无论是学生的学习效率还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效率都会得到显著的提升。因此,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更应该以身作则,并在不断地提升自身数学职业素养的基础上,来不断的创新和改进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教学策略,以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还能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思考,使课堂教学达到高效。那么。作为教师应该具体采取怎样的教学策略来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呢?
        一、数学概念教学,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数学概念的教学是学生学习新的数学知识的第一步,所以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可以从概念教学入手来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掌握过程,其实就是开发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所以教师在为学生讲解某个数学概念时,便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手段,来在吸引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提升学生在数学思维方面的主动性。除此之外,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教师还可以利用实例来进行引导和讲解,进而让学生能够在愉悦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激发起对新知识的学习热情,进而真正达到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教授“相交线”时,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空间思维能力,我会在进行为学生“相交线”的数学概念时,不会直接把概念含义讲解给学生,这样不仅不会加深学生对这一概念的理解,还会使得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产生反感心理。所以我会引导学生把之前学过的有关“角”的知识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来,以让学生能够在知识迁移的过程中初步理解有关“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然后在学生探索并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后,我会利用多媒体来为学生展示几张图片,并让学生在图形中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以在培养学生识图能力的同时,还能让学生发展空间观念,进而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推断来进一步理解“相交线”的概念含义。这样的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己探索掌握知识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意识,还能激发学生对数学新知识的兴趣,进而让学生在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思维能力,课堂效率会不断得到提高。
        二、改变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手段
        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出现最多的现象便是很多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而采取“题海战术”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甚至很多教师在学生还没有完全吃透数学基础理论的情况下,便为学生布置很多数学题,妄图让学生在做习题练习的过程中去尽快地熟悉理论知识。其实这种教学方式是不可取的,不仅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心理,还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所以作为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转变教学观念,并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行来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比如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用合适的生活情境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进而让学生在情境中树立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进而真正达到提高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教授“平行四边形”时,我会一改以往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时通过实践操作、动手实验和合作探究等方法来探索和掌握与“平行四边形”有关的数学知识。首先我会让学生拿出事先就准备好的纸张和剪刀,并让学生通过剪纸的方式来交流和讨论平行四边形都具有什么特点。然后在学生自主探究之后,我会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来在激发学生生活体验的同时,让学生说一些在生活中遇到的与“平行四边形”有关的建筑等,并让学生试着把它们画在画纸上。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在观察和绘画的过程中,在头脑中唤起对平行四边形的已有认知。这种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改进的教学方式,不仅很好地符合了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理念,还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进而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并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课堂就活起来。
        三、精心设计问题,启发学生思维
        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于初中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是至关重要的,而且初中生又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所以教师便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年龄特点,在精心设计数学问题的基础上,利用问题来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在充分挖掘课本教材的基础上来设计符合学生学情特点的数学问题,然后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具体情境引入问题的方式来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合作探究问题的方式,来在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总之,课堂上要做到的是设计出可以启发学生数学思维的精巧问题,在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机的同时,使得学生能够产生对数学学习的浓烈兴趣。
        例如,在教授“有理数”时,因为初中生对于“有理数”的认识,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可通过创设情境引入问题的方式来导入本节课程。首先,举一些联系学生实际生活的实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在实例中加入有理数和整数、分数等,然后在学生联系自己生活体验来阅读实例的过程中,及时把握住时机来向学生提出具有明确定向的问题:“请问大家在刚才的实例中出现了几个数吗?并试着让学生对其进行分类。”然后在学生表述自己的见解之后,我会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一步探索和掌握与“有理数”有关的数学知识,以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意识。这样的教学方式,比直接让学生对新的数学知识进行死记硬背的效果要好得多,不但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意识,还有利于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高。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要转变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通过不断的课堂提问或者联系生活实例的方式,让学生意识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这样一来,不仅很好地拉近了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还能让学生在举例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就容易构造高效课堂模式。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在教学中结合新的教学方法来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数学问题,真正达到开发学生数学分散性思维的目的。这样不仅有利于让学生发现数学知识的魅力所在,还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韦杰义.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J].数理化学习,2009(09)
        [2]韩宗琴.浅论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6(06)
        课题名称:中小学高效数学课堂探索  (立项编号:QJQSKT2019YB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