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期   作者:陆天焱
[导读] 随着不同教学理念的提出,在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在夯实学生学习基础的前提下,
        陆天焱
        广西南宁市宾阳县武陵镇中心学校白沙教学点  530414

        摘要:随着不同教学理念的提出,在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在夯实学生学习基础的前提下,就需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强化对于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锻炼,让学生在进行习题训练的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到提高自己对于知识内容的熟练运用程度,在塑造学生数学学习品质的过程中,也可以让学生掌握不同的学习思路,在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也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因此,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进行分析总结。
        关键词:小学数学;运算能力;计算技巧;习题训练;实际问题;口算能力;合作学习
        在信息化时代的教学背景下,教育事业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国民素质的提高,也从侧面推动了素质教学的有效开展,对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也是人们所关注的教学重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对于概念理论,以及一些计算公式,因为不能全面的理解,在运用相关内容解题的过程中,就会消耗大量的时间,通过进行大量的无意义的计算,才有可能得到正确的结果,教师如果想要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就需要先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让学生在课下的时间,进行知识内容的有效预习与复习,在预习知识内容的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在进行知识复习的过程中,可以巩固对于相关内容的掌握和理解,因此,教师可以运用生活化教学,让学生对于实际问题也能进行熟练的解答。
        一、掌握计算技巧
        社会是不断发展进步的,各个行业也一直在进行创新改革,教育事业的发展步伐,一直都受到非常多的关注,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是教育行业一直在追求的目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效率,对于学生的运算方式也能够进行有效的指导,教师在开展习题训练活动的过程中,就需要突出对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强化,让学生可以掌握相关的计算技巧。
        例如,在教授学生学习“三位数减两、三位数”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于黑板中的习题,进行口算练习,在学习过简单的减法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需要让学生调动自己的学习经验,以及对于列竖式进行计算的方式,学习三位数减两位数,以及三位数,这样才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教师也可以为学生讲解一些简单的计算方法,比如凑十法,拼接法等,让学生可以根据实际的计算题目,合理的选择运算的方式,在学生对于一些在计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进行熟练记忆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开展一些训练活动,巩固学生对于计算技巧的运用,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也可以从不同的学习角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二、加强习题训练
        课堂中教学活动的开展,在强化学生对于知识内容理解和掌握的前提下,也是为了对于学生的各项学习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需要通过加强对于学生的习题训练,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做题习惯,让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的运算技能,这样才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运算效率,在考试的过程中,时间是有一定的限制的,对于计算能力比较薄弱的学生来说,想要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是比较困难的,学生需要在课后的时间,进行数学题目的自主练习。


        例如,在教授学生学习“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这一章节内容时,可以先让学生对于倍数的内容进行复习回顾,教师在构建倍数与因数的概念体系的过程中,就需要帮助学生进行合理的区分与学习,这样才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接受程度,并且让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可以进行合理的运算,根据自己在实际问题中,对于知识的思考,在课堂听讲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向教师提出不同的问题,这样就可以活跃课堂中的教学氛围,学生的思维方式也能够得到有效的转变,教师在构建高效数学教学课堂的过程中,也需要加强对于学生的习题训练,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克服学生对于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恐惧,这样才可以让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教师也可以通过一些例题的讲解,让学生找出其中的数量关系,并且进行算式的解答。
        三、注重实际问题解答
        学生在对于理论知识内容,进行熟练掌握的前提下,还需要能够运用所学习的内容,进行实际问题的解答,这样才可以让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就需要注重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有效开展,让学生可以在课堂的学习中,建立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内容的应用意识,让学生可以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提出不同的解决方式。
        例如,在教授学生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章节内容时,可以先让学生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进行学习,教师在出示不同的教学道具的前提下,也可以让学生举手回答,其中,无论是正方形还是长方形都是有四个直角,并且对边都是平行且相等的,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从这些特征中,进行长方形和正方形概念的自主描述,正方形的四条边长都是相等的,所以,在得知正方形一条边长的情况下,就可以进行正方形面积以及周长的计算,但是如果只是知道长方形的一条边长,却是不能进行面积和周长的计算,因为长方形并不是四条边都是相等的,教师需要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进行知识内容的讲解,这样才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四、提高口算能力
        对于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包括笔算能力和口算能力,这两个方面,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从不同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加强学生的口算能力,这样可以让学生节省解题的时间,在考试的过程中,学生的解题效率如果能够进行有效的提升,就可以有时间进行答案的检验,从而有效的提高解题的正确性。  
        例如,在教授学生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对于小数内容进行复习,其中分数也可以说是小数的另一种表达形式,在进行计算的过程中,分母是需要先进行通分的,教师在学生对于分数进行初步了解的前提下,就可以通过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让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可以对于不同分母的加减运算进行高效的解题,在进行相关题目的练习过程中,教师也需要提醒学生不要忘记,对于最后的答案进行约分,这样才可以得到最简的分式结果。
        五、开展合作学习
        在不同的教学方式,逐渐的运用在课堂中的时候,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各个科目的教学工作者,所使用的次数是非常频繁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根据不同学生的运算能力,进行分组的过程中,就可以先让学生了解分组的规则,这样才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良好数学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意识。
        例如,在教授学生学习“简单的数据分析”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先通过教学课件的展示,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统计图,在一项统计活动中,一般是运用统计图进行数据的分析和描述的,教师通过将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运用在其中,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学习意识,让学生在进行数据结果简单分析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团队成员之间合作的默契性,从而让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有效的提高在课堂中的学习效率,通过习题的练习,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总而言之,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对于数学知识内容的学习,是需要学生在课堂听讲的基础上,进行深度的思考与总结,教师在培养学生不同思维模式的过程中,也可以结合具体的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从而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可以进行不同思维模式的有效切换,在提高学生审题意识的前提下,也可以让学生对于不同的题目信息进行有效的融合,从而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
        参考文献:
        [1]钟建林.小学数学运算技能教学的三个层次[J].教学与管理,2017(29)
        [2]董成平.小学数学运算能力培养探究[J].赤子(上中旬),2017(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