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华
安徽省合肥市南门小学上派分校 231200
摘要:思维导图是一种形象又直观地辅助教学的方式,对于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可以促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变得高效。复习课对于小学生而言缺乏趣味性,很少有学生愿意主动地参与到复习活动中,因此复习教学任务十分艰巨。在本篇文章中,我将通过概述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巧妙地将思维导图应用到复习课堂指导活动中,以此促进学生的复习效率不断提升。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数学;复习课堂;教学
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向前推进,很多新颖的方法将陈旧的方法代替,让课堂焕然一新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态度随之转变。思维导图就是新颖方法中的一种,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以及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获得了师生的青睐。小学数学教师在指导复习过程中可以巧妙地将思维导图应用到教学过程中,以此指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解读或者自主制作思维导图加深对数学知识的认知,进而实现高效复习目标。
一、小学数学思维导图概述
思维导图是对人脑的一个模拟,它显示的是一个思维过程,有利于学生快速高效地掌握知识点。一般情况下,小学生在复习课堂中的积极性不高,需要教师不断地调整复习策略促使他们的注意力时刻集中在课堂中,因此教师们一直在研究实现这一目标的高效对策。思维导图就是一种能够高效地应用于复习课堂的教学方法,它可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他们可伸缩性地将知识点回顾出来,进而增进理解与记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记忆水平提升后,复习课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二、小学数学复习中思维导图应用的有效策略
鉴于思维导图对于学生复习具有重要的意义,小学数学教师将如何将思维导图应用到数学复习课堂中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利用思维导图激趣教学,增强学生理解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激趣的方法可谓是多种多样,但是每一种达到的效果却有所不同。复习也是一种特殊的教学,教师们十分关注复习教学,希望学生们可以通过复习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激趣教学,以此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的同时达到高效复习教学效果。例如,学生在复习“相关问题”内容时,小学数学教师上课时便没有直接展示出思维导图,而是鼓励他们先表明自己的做题过程中遇到过哪些问题,并使之思考哪些问题对自己是简单的、哪些问题难度较大,进而采用由易到难的顺序借助思维导图展开讲解。在问题情境下,学生们兴致很高,有的人想到了植树问题、有的人想到了折扣问题,还有的人想到了浓度以及相遇问题。教师将学生提出的各种相关问题构建出思维导图,并促使他们思考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使之在重温知识的过程中理解能力快速提升。当学生提出植树问题时,教师可以将植树中的线路分成封闭线路和非封闭线路,也可在非封闭线路中考虑两端种树和不种树或者其中一端种树三种不同的情况,促使学生在区分不同情况的基础上理解能力和解题能力都取得进步。
(二)利用思维导图整理知识,提升学生复习效率
一般情况下,数学知识点具有庞杂的特点,因此如果不将它们放到一起,学生们就有可能认识不到它们之间的关联性。思维导图是建立关联的一种高效手段,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指导复习的过程中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整理学习过的数学知识点,以此促进学生的复习效率快速提升。例如,学生在复习“图形计算”内容时,小学数学教师通过建立思维导图的方式,引导学生先想出学习过的圆形、四边形和三角形等几何图形。图形名称回顾的过程中学生们十分踊跃,积极地将自己掌握的知识点回顾出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形、体两方面进行引导,以此帮助学生逐步完善。当图形的形体知识完善后,教师又继续延伸思维导图,鼓励学生将一些图形的周长、面积、体积等计算公式回忆出来。
在思维导图辅助知识整理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从图形和公式两个维度让思维导图“开花”,同时促使他们在整理知识的过程中发现其中的异同点,以此方便记忆的同时提升他们的复习效率。
(三)利用思维导图呈现结构,发散学生数学思维
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都会发现某一个知识点教师在每节课都要涉及,并且也会发现知识点之间存着着递进或者其他联系。为了让学生正确理解数学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小学数学教师在复习教学中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呈现结构,以此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其应用思维指导复习,并以此实现高效复习教学目标。例如,学生在复习“分数”内容时,小学数学教师先带领学生将分数的概念、性质以及分数乘除法和四则运算等知识点一起回忆出来,加深了他们的记忆。当学生认为这些都是全部分数内容时,教师可以在思维导图的分支上呈现出百分数。此分支的出现引起了争议,有的学生认为百分数也是分数的一种,有的学生则认为百分数是另外一种形式的数。随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关联性,进而使其能够认识到百分数可以与分数互相转化的角度上建立联系,同时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的数学思维发散后,他们在复习课堂中的表现更加积极,复习课的效果也会达到理想目标。
(四)利用思维导图讲解知识,加深学生复习印象
众所周知,在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都会一边学习一边忘记。这都归因于学生没有完全理解其内涵,因此需要教师采取特殊的行为或者举措来完善此问题。思维导图具有形象和直观的特点,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复习课堂中使用此方法讲解知识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性,以此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的同时使其将知识印在脑海里。
例如,学生在复习“小数”内容时,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从定义、数位、名称、分类、应用、规律等几个角度发展思维导图,促使学生一一地将相关知识点回忆出来。当讲解到分类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纯小数、带小数、循环小数、无限不循环小数等概念的区分进行详细解答,以此促使学生加深对这些小数的理解和认识,进而在解答类似题目时的出错率降低。当学生对小数所有知识点的印象加深后,教师可以将相对应的题目呈现出来供学生解答,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
(五)利用思维导图单元复习,实现高效复习目标
单元复习是将整个单元的知识点串联到一起,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性的复习手段,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全局观的形成和发展。小学数学单元复习思维导图的普及需要学生的配合,也可以促使教师的专业水平的提升,因此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手段。当教师应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自主回忆单元知识点时,不仅方便了学生记忆,还促使他们正确梳理了各节内容的联系和区别。例如,学生在复习“比和比例”一章内容时,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先将比、比例、正比例、反比例几个关键词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出来,然后鼓励学生结合关键词联想到本单元学习过程中的所有知识点。很多人在拓展“比”这一分支时,会想到化简比和比值的知识点,也可以联想到比的意义以及性质的内容,同时也有人将基本的读法和写法回顾出来。在拓展“正比例”分支时,学生们可以从表达式、图象、条件等方向出发,还可以具体的例子加以详细叙述和解析。思维导图辅助下的单元复习课堂中,大大小小的知识点都在学生的齐心协力下回顾出来,为实现高效复习目标打下了基础。
三、思维导图应用于复习课的意义
在传统的复习课中,以教师梳理和讲解复习点为主,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基于思维导图的复习课,学生要在事先准备出知识网络,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搜索存于脑中的知识,并尝试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从被动“接受”到主动“生成”知识思维导图的过程,学生经历了学习方式的重大转变。
四、小结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不仅仅是将学科知识串联到一起,还可以促使学生们快速梳理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思维导图辅助下的小学数学复习课堂是有趣的,不仅可以调动学生课堂参与度,还可以促使学生的学习复习效率和数学素养得以迅速提升。
参考文献:
[1]高海燕.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的应用探究[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9,000(008):23.
[2]李俊坤.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000(015):P.82-83.
[3]吴龙喜.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的应用[J].新课程(小学),2017,000(01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