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丽辉
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第三实验小学 363700
摘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在为学生讲解新的知识内容的时候,需要让学生调动自己已有的学习经验,进行相关概念理论知识的理解,这样才可以有效的丰富学生的认知体系,让学生在参与实践探究活动的过程中,也可以主动的与生活实际进行有效的联系,在丰富学生思维途径的过程中,通过进行知识内容的讨论交流,学生也能进行不同学习观点的有效学习,因此,本文就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进行分析和总计,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实践;生活情境;学习动力;开放性情境;学习效率;实践活动
在日常的生活中,学生只需要进行一些简单的观察,就能发现数学知识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就可以截取一些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或者是构建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以及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事物,作为课堂教学互动的切入点,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因为明白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才会在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中,结合生活化的教学案例,在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就可以构建开放性的教学情境,在不断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前提下,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教师在将不同的教学理念,运用在课堂中的时候,也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对于教学模式进行有效的创新,通过生活化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下,也能有效的提高对于知识的运用意识。
一、构建生活情境
在现代化的教学环境下,学生无论是在课堂中学习的内容,还是在课下所能接触到的学习资源的种类,都是非常丰富的,这些虽然能够扩大学生的学习视野,但是有的学习内容,学生所能理解的并不是特别的深刻,尤其是在课外接触到的学习内容,因为没有教师的讲解,学生很有可能会形成认知上的错误,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方式,为学生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有效的提高数学课堂中的教学实践性。
例如,在教授学生学习“5的乘法口诀”这一章节内容时,可以先让学生拿出学习道具,每行摆几个都可以,摆几行学生也可以自主进行决定,教师只有一个要求,就是每行所摆的个数是相同的,然后让学生进行相关算式的求解,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出各种算式,让说出乘法算式的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将加法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通过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可以对于学生的思维习惯进行了解,学生都知道在求几个相同数连加的过程中,是可以用相关的乘法进行计算的,几个相同的数连加的和就是乘法算式中的积,如果把乘法在变为加法,求出连加的和写到积的位置上,对于学生来说,在计算的过程中,是比较麻烦的,教师通过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可以实现课堂中的教学实践。
二、激发学习动力
学生的学习动力,有很大的一部分是来源于对于知识内容的探究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解知识内容的过程中,需要转变教学的形式,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呈现相关的教学内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将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运用在知识内容讲解中的时候,可以先引入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案例,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如何将知识内容运用在实际的解题过程中,从而有的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动力。
例如,在教授学生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这一章节内容时,可以先让学生对于旧知识内容进行复习,出示教学卡片,让学生进行口算练习,并说出是运用的哪些乘法口诀,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黑板中的问题,有十五个苹果,以及三只小猴子,如果进行平均分的话,每一个小猴子可以得到几个苹果,教师可以将学生的独立思考时间,与合作探索的时间进行有效的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因为小猴子不知道应该怎么进行苹果的分配,教师就可以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让学生进行思考和练习,因为是平局分,每几个分成一份,学生就可以进行算式的列出,可以借助摆圆片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并且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各自的想法,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对于知识内容的实践运用能力。
三、设计开放性情境
学生在对知识内容进行全面理解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进行创新发展,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学习中,对于一些公式、定理的学习,是需要学生通过实践探究的方式,进行熟练掌握的,教师在将生活化的教学案例,与教学内容进行融合的过程中,也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在创设开放性的教学情境的过程中,也能够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模式,提高数学教学课堂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授学生学习“对称”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先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让学生初步的了解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的特征,并且了解什么是对称轴,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在一组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教师也可以开展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认识、制作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对于知识内容进行熟练的掌握和理解,准确的判断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通过出示教材中的主题图,让学生对于对称有关的知识内容,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形状、大小等方面,进行问题的归类总结,让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发现,以不同活动主题为例,教师可以设置开放性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四、提高学习效率
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各个科目课堂的学习中,都不是非常的高效,学生并不能对于课堂中的时间,进行充分的利用,教师的教学计划也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不断 调整与修改,这其中还包含了学生在课堂中的练习习题的时间,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就需要通过生活化教学实践的有效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授学生学习“平移和旋转”这一章节内容时,可以先让学生对于平移和旋转的概念进行预习了解,从不同的理论知识中,找出一些关键性的学习点,比如平移是运动的一种形式,是图形变换的一种,而本课所讲解的平移,指的是平面图形在同一平面内的变换,其中平移有两个要素,第一个要素就是图形平移的方向,第二个则是图形平移的距离,这两个要素是图形平移的依据,教师也需要通过课件的实际展示,让学生理解,图形的平移指的是图形整体的平移,通过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也能够提高教学效率。
五、参与实践活动
在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指明思考学习的方向,然后就可以将课堂中的时间交给学生进行充分的利用,有的学生叛逆心理是非常强烈的,如果教师在课堂中对于这部分学生进行约束,他们就会反抗的非常激烈,但是如果教师给予他们充足的思考学习空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反而会提高,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构建自主探究活动,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授学生学习“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这一章节内容时,可以先让学生自主构建探究学习活动,根据教师所布置的预习任务,在预习知识内容之后,就可以对于黑板中以及教材中的算式,进行合理的计算,教师在与学生对答案的过程中,就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计算顺序,对于自己做错的题目,学生需要进行摘抄,并且将错误的原因进行合理的标注,这样才可以有效的巩固学生对于理论知识内容的掌握和理解。
总而言之,小学生在各个科目课堂的学习中,需要适应任课教师不同的教学方式,也需要进行学习方法的有效积累,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过程中,也可以让学生对于每一门学科进行详细的了解,让学生可以定期的对于知识内容进行复习回顾,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在将生活化教学策略运用在课堂中的时候,创设开放性的情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周录利.探究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J].才智,2015(27)
[2]林玉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有效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5,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