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斐
山东省招远市龙馨学校,265400
摘要:数学是初中教育阶段一门重要的课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不仅需要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整体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研究
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教师在课堂上越来越重视教学质量的提升。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师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往往会只传授给学生解题的方法,甚至强硬地使用死记硬背的套题手段,忽视了学生个体生命的发展,并且由于兴趣的缺失,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往往是很低的。现在,随着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整体的教学质量也在不断地提升。下面,我将结合自身实际的教学经验,以初中数学为例,探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教学行为,以供参考。
一、初中数学有效教学分析
有效教学顾名思义是指教师进行的教学手段能对学生产生应有的影响,进而达到应该达到的教学目标。在传统的教学中追求的是学生成绩的提升,以期学生能在中考中取得一个好成绩,但是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有效教学的含义也发生了变化。现如今的初中数学有效教学以学生个体的发展为中心展开,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而不是单纯地成绩方面的提升。初中数学中涉及到的知识一般是抽象的,学生学习起来会遇到一定的困难,致使课堂教学效率低下,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当有足够的耐心,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有效的教学行为。
二、重视提升课堂提问的启发性
课堂提问贯穿着课堂教学的始终,也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展开有效互动的关键形式。初中学生拥有着强烈的好奇心,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课堂提问环节,启发学生的思维,可以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展开积极地探索,从而使学生在好奇心的引导下获得较高的学习质量。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重视起课堂提问的启发性,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活跃度。
比如,在学习“利用折线图、条形图、扇形图描述数据”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场“新闻发布会”,让学生将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以学到的各种数据描述方法展示出来,让每个学生都作为记者进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向学生提出“你使用的扇形图、折线图、条形图是从哪里来的?”“各种图示都表示了什么意思?”“从中可以获得什么信息?”等问题,引起学生的强烈讨论,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在一起。另外,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教师要避免一些无意义的提问,如“对不对”“好不好”等,这些问题会将学生的思维限制在教师给出的范围内,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兴趣的发展。同时,教师还要避免满堂问的情况,导致学生对数学课堂失去兴趣。
三、活跃课堂氛围,提升学生兴趣
初中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理和探究心理是十分浓重的,因此在教学时,我们要注重结合该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创设充满趣味性的课堂,活跃课堂上的氛围,从而有效地进行教学。新课改明确提出初中数学教学应当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起始点。在传统的课堂上,学生接受的都是单一的讲授教学模式,这种教学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从而降低了课堂学习效率。新时期下的初中数学课堂应当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从而激发出学生更大限度的主观能动性,提升课堂学习效率。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辅助手段来进行教学,如故事导入、多媒体教学等,还可以将相关的数学知识的发现历史讲述给学生,从而提升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总之,教师应当重视起数学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兴趣,秉持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开展素质教育。
四、直接介绍数学知识的发展过程
我们现在学习的很多数学概念并不是数学家们一开始就提出来的,而是经过数个时代的发展,逐渐完善的。向学生直接介绍这些数学概念的发展过程,可以使学生更为深入地了解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文化的生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精神。
比如,在学习“有理数”这一章节的内容时,为了提升学生对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数的发展历史。数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的一类数学知识,虽然看起来非常的日常和简单,但是发展的过程却十分曲折。一开始,人类的祖先是没有数的概念的,随着生产和生活的发展,人们要处理的事物逐渐变多,这个时候,才开始有了数的基本概念,并且开始使用各种古来的方式进行计数,如结绳计数、刻痕计数等,然后慢慢地,终于有了数的具体概念;再比如,在学习“几何图形”这一节内容时,为了加深学生对图形文化的理解,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古希腊的测地术,让学生了解古希腊几何图形文化的发展过程,感受到几何学的历史底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开发利用多种途径的教学资源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要积极遵循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教学原则,以开放的目标看待现代化数学教学,积极开发网络课程资源、社会环境资源、人力资源、生成性资源等有效的教学资源,丰富学生的数学学习生活,带给学生更多的数学学习体验。开发数学教学资源一定要遵循科学性、正确性、及时性、可接受性的原则,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效率和价值。
比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这一节内容时,我将从图书馆中搜集到的几本画册分发给学生,让学生进行传阅,从画册中,学生清楚地看到了对称的艺术美,在实际画面的刺激对教学内容展示出了浓厚的探索兴趣;又比如,在学习“勾股定理”这一节内容时,我在网络上搜索资料,找到了勾股定理在修建房屋、修井、造车等方面的应用视频展示给学生,向学生展示勾股定理的价值,提升学生数学知识实际应用的能力。总之,我们要善于开发教学资源,提升教学的范围,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
六、开展开放丰富的课堂实践活动
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都太过枯燥,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不足是学生核心素养难以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因此,我们应当积极发挥数学实践性强的特征,开展开放丰富的课堂实践活动,给予学生自主探索、自由表达的时间和空间,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比如,在学习了“一次函数”的相关内容之后,我组织学生进行了一场竞赛。首先将学生分成了各个小组,然后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讨论,利用一次函数和生活化的知识设计问题,然后将各个小组设计的问题作为竞赛题,让班上的学生一起进行抢答,回答最多、最正确的小组获得胜利。这样,通过实践活动的展开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得消化吸收,提升学生课堂参与的程度,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总而言之,初中数学教师应当积极转变教学思想,追求有效的教学活动的实现。在开展有效教学时,要注重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有计划地开展课堂提问环节,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还需要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使用分层次的教学手段,提升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曾宁. 初中数学有效教学方法探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4(17).
[2]陈晓岚. 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策略[J]. 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