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以课前导入构建高效小学数学课堂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期   作者:王多
[导读] 要在小学课堂上提高课堂效率,就要让学生以更加饱满的状态进入课堂,以更加高效的态度来完成课堂任务

        王多
        黑龙江省海林市柴河林业局第一小学
        摘要:要在小学课堂上提高课堂效率,就要让学生以更加饱满的状态进入课堂,以更加高效的态度来完成课堂任务。这就需要教师利用一定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尽快从课下休闲状态转向课上高效学习状态。如何设置课前问题,就需要教师把握学生的心态,按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思想状态来进行问题设置,从而使学生的注意力能够被充分地吸引,在课前就尽快地进入课上思考状态,提高课上学习的效率,也能够增加课上学习的时间。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前导入;学生思考;多媒体导入;创设情境;设置问题
        在课前利用问题导入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也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思考状况进行设置。教师在提出问题以后,要观察学生的思考状态,通过适时的调整来增强学生对这个问题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以更加深入的状态来进行这一课新课的思考。所以教师要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充分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所想,以学生的角度来进行问题设置。笔者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希望给教师和学生带来帮助。
        一、问题式导入,引起学生思考
        在课前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方法最基础的就是设置问题,使学生在看到问题后主动进行思考。但是这个教学方法有一个缺点,就是问题如果设置得不够巧妙,学生对问题没有兴趣,那么就不会引起学生的思考,这个问题的设置也就失去了意义。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思考角度来巧妙地设置问题,使这个问题既能够贴合这节课所需要讲的新课,也能够使学生对这个问题产生兴趣,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所以教师要在课下和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了解学生的所想,以学生的角度来进行问题设置。只有从学生的角度来进行思考,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思考的兴趣,在课上进行课堂内容的时候才能以更加高效的状态来进行。
        例如,在进行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课“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一节内容学习的时候,由于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是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概念,但是学生对这样的概念的理解并不十分清晰,所以教师就可以通过课前提问的方法询问学生在平时生活的时候哪些物体是平行四边形的?哪些物体是梯形的?由于这个问题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他们也能够有兴趣进行思考和解答。教师也可以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通过有意识的引导来使学生感受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两个图形的图形特点,那么就可以在课上进行这一节内容的时候使学生结合生活中的事物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二、多媒体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由于大多数是教师授课的模式,对学生来说,授课模式过于单一,所以学生在课上学习的积极性不够高。在这种时候就要利用多媒体的方式,多媒体具有影视音像的功能,对学生来说也有一个视觉性的刺激,所以学生会更加愿意去听这一节课的内容,会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所以在进行多媒体内容的选择上教师也要按照学生的学习取向和课本的内容梗概来进行选择,使多媒体的运用能够更加高效,帮助学生理解教师所讲述的难理解的内容,也能够激发他们学习课堂内容的兴趣,使他们在进行学习的时候能够以更加轻松的心态来面对。


        例如,在进行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课“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一节内容学习的时候,由于公顷和平方千米是学生没有接触过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是很陌生的,但是却是重点内容,所以教师要通过多媒体的方法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两个单位的概念。教师可以以学生了解的单位概念来延伸,使学生意识到公顷和平方千米到底有多大。在多媒体上,通过一平方米的设置,使学生了解一平方米是多大的一个范围,然后平方千米就是1000个平方米。只有以图形的形状来告诉学生,学生才能够对这个单位的大小有一个清楚的认知,如果仅仅以口头语言来进行教授的话,学生在大小的认知上可能不会很统一,就会造成学生学习效果不好的现象。
        三、创设情境,增强学生带入感
        在进行数学课程的时候,学生的代入感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只有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才能够跟上教师教学的节奏,完成本堂课的全部学习内容。所以教师也要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一个代入感的课堂,帮助学生更好地沉浸到知识学习的环境中去。这样就能够在班级内部形成一个学习数学的氛围,对于带动学生学习情绪也有着很好的帮助作用。所以教师要利用教学大纲和其他学习方法,结合实际来设置数学学习情境,使学生能够以情景学习的方法来融入数学课堂。
        例如,在进行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课“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一节内容学习的时候,教师为了使学生理解分数这一个从前没有接触过的概念,就要利用学生熟悉的概念来进行解释,使学生能够以熟悉的生活概念来带入新概念的学习。教师在课上可以告诉学生,整个班级如果设置成一个集体的话,那么每一个学生都是这个班级的一个部分,那么就可以称为是班级的几分之一。如果把一个学校成为一个集体的话,那么每一个班级也可以称之为学校的几分之一。这样以学生比较熟悉的情境来带入学习的话,就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新的概念,减轻学生在理解概念时的困难程度。
        四、设置问题,促进进入学习状态
        学生在课下的时候往往是比较放松的状态,如果从这样的状态进入学习状态需要有一定的时间过渡,而这部分的时间可长可短,教师可以利用问题的方法来缩短进入学习状态的时间,学生能够以一个更加饱满的状态来进入课堂学习的阶段。恰当的问题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看到问题后就可以开始自主思考,这个自主思考的过程就是一个从课下休闲状态逐步过渡到课上学习状态的过程。所以教师要在恰当的时间利用课下提问的方式,使学生提前进入学习状态。
        例如,在进行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课“折线统计图”这一节内容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下的时候在黑板上绘制一个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对比图,然后询问学生这两个图有什么区别,各自的特点是什么?由于这两个图都画在黑板上,学生都能够直观地看到这两个图的区别,所以在问题提出的时候,学生就已经开始了自主思考。这就是通过设置课下问题的方式来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总而言之,利用课前导入构建高效课堂需要在课前帮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教师也要在课前利用提前导入的方法来设置课堂问题,使整个课堂的环节进行地更加流畅。在调动学生学习状态上,要结合实际,以学生能够接受的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导他们参与课堂。所以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来进行课堂环节的设置。
        参考文献:
        [1]霍秀文.论小学数学教学中新课导入的有效方法[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2)
        [2]杨红.对小学数学课堂导入重要性的认识[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2(06)
        [3]尹静.浅谈如何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中国校外教育,2018(32):1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