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教学中读与写的有效结合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期   作者:施林吟
[导读] 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强调: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之间的联系

        施林吟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泸西县白水镇初级中学 云南 红河 652404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强调: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有机结合,阅读材料可以作为训练的范例,让学生在感悟、模仿的基础上创造……做到读中会写,写中会读。本文主要围绕初中语文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实现读写结合,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进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不断推动初中语文教学的深化实施。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读与写 有效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强调: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有机结合,阅读材料可以作为训练的范例,让学生在感悟、模仿的基础上创造……做到读中会写,写中会读。通过《浅谈阅读教学中读与写的有效结合》一文,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实现读写结合,从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率?我做了一些大胆的尝试:
         一、细品美句,品中悟写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是我国古代名人关于读书和写作关系的经验之谈。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会有较多的美句,这些句子有的内容丰富,有的意境深幽,有的巧用修辞,有的含义深刻、蕴涵哲理。引导学生反复去品读这些语句,感悟句子的丰富内涵,再让学生进行模仿练笔,训练久了,学生不仅在作文中的语言表达会有很大的提高,而且在熏陶感染中丰富了情感,增加了文化底蕴。
        例如,在《土地的誓言》中,东北作家端木蕻良以“当我……当我……当我……我想起……我看见……我听见……我想起……”的句式,用家乡特产和特有的景物叠印组成一个又一个画面,像电影镜头一样闪现,写出了作者眷恋故土,思念家乡的炽热情感,那种忧伤,舒缓的记忆,那种强烈、急切,近乎呐喊的誓言深深震撼了学生的心灵。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后,我就安排学生进行一次仿写训练──以文中的句式,用家乡特产和特有景物表现思乡之情。
        首先,要学生口述我们家乡有哪些特产,哪些景物,学生纷纷举手回答。然后仿写:假如你远离家乡在外求学,或在外工作,请你仿照课文句式,用家乡特产和特有景物来抒发思乡之情。于是同学们的写作灵感被点燃,写出了许多精美片断。
         二、化零为整,读写双赢
        将学生学过的某一位作家的作品或某一类有相同主题的作品整合在一起,让学生形成整体的感知,从中发现有规律性的东西,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写作。这样做,读和写相辅相成,融会贯通,既拓展巩固深化了“读”,也为“写”奠定了厚实的基础,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材料,可谓读写双赢。这与读了一篇写一篇相比,厚薄深浅不言而喻。
        以鲁迅的作品为例,我在复习《阿长与〈山海经〉》时,布置了一组练习,其中设了这样一题:初中三年,我们课内课外读了鲁迅的不少作品,也逐步了解了鲁迅,你心中的鲁迅是什么样子呢?他的作品对你有什么影响呢?请从一个角度或一个方面来写一篇短文。从学生交上来的作文看,效果不错。有的从《社戏》、《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描述童年生活的温馨文字中,认识了天真活泼、赤子童心的鲁迅;有的从《故乡》、《孔乙己》等批判封建制度、同情弱者命运、揭示民族病根的呐喊中,发现了悲悯苍生、济世救人的鲁迅;有的从《藤野先生》、《雪》等课文中理解了鲁迅的大爱大恨、坚硬执着。也有的同学注意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故乡》都有“雪地捕鸟”的描写,于是比同析异,领略了白描手法的特点和变化……让读写能力共同提高,厚薄深浅不言而喻。
        整合阅读,把新学和旧读串联起来,把一个个零碎的读书印象连缀成一个整体,模糊的鲁迅形象变得较为清晰。这样做,既降低了解读鲁迅作品的难度,又在读写能力共同提高的同时,也引领着学生亲近鲁迅,激发研究鲁迅的兴趣。


         三、引导反思,重读重写
        传统的作文总批方式是“独白”,通常由教师告诉学生好在哪里,差在哪里,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等等,但效果不佳。教师善用“对话”的方式指引学生反思自己的作文,在平等对话的情景下让学生自悟自练,努力给学生创设重新读写的机会,学生的习作才会笔下生辉。
        一位学生以《我的父亲》为题,写了一篇记叙文。文章流水账式地记叙了几件事,平铺直叙,父亲的形象非常模糊,缺乏感染力。这是因为该学生选取材料不典型,中心不突出,详略不恰当,也缺乏细节描写。对这篇作文,我在作文总批中设计了这样的题:
        1、请再读朱自清的《背影》,“背影”在文中出现了四次,其中详写的是       ,因为这一次最能表现        ;略写的是        ,如果详写了这几次,就会使这篇散文         ,如果一点不写,情节也就不完整了。
        2、你的父亲最主要的性格是          。
        3、在生活中,能表现父亲这种性格的事情有         。
        4、在这些事情中,父亲有哪些言行举止、神态心理能突出他的这种性格?
        5、根据回答上面题目的体会,请重写你的文章。
        我用《背影》来点拨学生如何选材组材,唤起学生对学过的课文重新解读,提醒学生要像作家一样去关注生活,感悟生活,写出人物的特点。很多教师在读写训练时,往往只注意写前的读,而不太重视写后的读。实践证明,这种写后的读比写前的读效果更好,因为写前和写后的阅读心理是不一样的,写后的读是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为了解决问题,学生会读得更爱动脑筋更投入更专注。在读的过程中间会与自己先前的阅读作比较,与自己先前的写作实践作比较,这是一种具有开放性和挑战性的研究性的阅读,其阅读质量优于其他阅读方式。在重读后重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而且其写作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四、多读美文,以读促写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章、段落写法都很有特色,教师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多读,读出语感、读出共鸣,悟出写法。要积极引导学生“一文多读”,从点、面、立意、结构、语言等多角度挖掘出其中的写作技巧,让它“物尽其用”。
        如,教学《春》第五自然段。这段写春风图充分调动了人体的各种感觉器官来写春风的特点,首先从触觉的角度写出春风的和煦温暖;再从嗅觉的角度描写春风的芳香;然后从听觉的角度写出春风的和悦,这样就把本来无形、无色、无味的春风写得有声有色有味,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春风的喜爱之情。这种段落的描述对于中学生来说,有很强的示范性。于是在教学到这时,我让学生们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自由谈谈读了这段的感受,然后我趁热打铁:现在我想请同学们也来试试,观察你家乡的冬天,把冬天的景物特点按这种方法写下来。学生有例可仿,事半功倍。
        事实上,科学有效的读写结合的方法还有很多,如续写、仿写、点评、随笔等。无论是采用哪种方法,我们都应该立足文本,而且要要善于通过阅读打开学生天然的灵性,打开他们心智之门,鼓励他们用真情的笔墨去抒写自己多姿多彩的人生。
        结论:读写结合是阅读教学中最自然的语言实践方式,智慧的语文教学,应努力给学生创设读写的机会,加强读写结合训练。使他们的语言在读书的过程中变得丰厚,情感在探究的过程中变得丰富,智慧在对话的过程中变得灵动,能力在写作训练的过程中变得扎实。
        参考文献:
        【1】巫超君.浅谈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有效策略[J].新教师,2017(7).
        【2】卢碧兰.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读与写的结合[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4.
        【2】慕丽娟.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进行读写结合训练[J].读与写:上,下旬,2016,1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