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培养中学生的法治意识

发表时间:2021/4/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期   作者:梁松
[导读] 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

        梁松
         广西柳州市柳城县寨隆镇中学   545218

        摘要: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法治意识是每个社会公民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全面提高公民法治意识对维护社会稳定健康发展意义重大。部分初中生的法治意识淡薄,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道德和法治的理论科目,对培养学生法治观念,树立法治意识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实践,从四个方面探究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法治意识,在这里抛砖引玉,希望得到同行们的普遍关注。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法治意识、教学方法探究
一、道德与法治教师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有关道德和法律方面的理论知识,是培养学生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的起点,应当引起道德与法治教师足够的重视。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大多注重理论讲解,教师依据课本内容为学生讲解有关道德和法律的相关内容,同时教师在进行法治意识的教育工作时,往往还依照文化类课程的教学方式,即通过灌输式教学来对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因此教师要改变教学理念,变知识传授为意识培养,利用道德与法治教学来培养学生法治意识,这对学生来说才是“授之以渔”的长久之计。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理念,把培养学生法治意识摆在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位置。在这样一门理论性很强的科目教学中,讲解理论知识很简单,但是如何把法治真正植入学生脑海中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适当结合实际案例,通过正反两个方面来为学生普及法制观念。在法制社会中,遵纪守法能够换来幸福人生,而违法乱纪却是一件贻害无穷的事,因此培养法治意识,保持对法律的敬畏之心是多么重要。
二、 教师要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培养学生法治意识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教师长期坚持不懈地推进,在推进过程中需要丰富的教学资源来支撑教学。首先教师应当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资源,把课本中的法律条款和各种案例用好,通过课本中的权威案例来为学生普及法治教育。例如在《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一课中,课本中详细介绍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含义和重要作用,这些理论听起来可能有些晦涩难懂,因此教师要结合课本中的理论为学生详细讲解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精神文明就是指在社会中建设积极向上的风气,但是生活中总有很多人不顾他人感受破坏环境,随意乱丢垃圾,这样的行为就有悖于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在列举了这些不文明行为之后,教师要及时回归课本,利用课本中的积极向上的例子为学生讲解精神文明对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又如《法不可违》一课的学习,让学生明白违法无小事,同时列举发生在身边一些因法制意识淡薄走上违法道路实例,通过这样由课本出发引申到生活中的例子,教育学生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进而回到课本理论的教学方法,这样能够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法治的认识。

其次教师还要注重挖掘学校和当地特色的文化传统来进行教学。一个学校、一个地区必然有随着时间发展积淀下来的特色文化传统,这些内容也是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重要教学资源。教师要在课堂中将这些文化传统和课本理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爱学敬业、遵纪守法的光荣传统,这样的传统就是法治意识最好的体现。此外,随着人们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教学资源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教师就可以通过网络资源,为学生带来更多的法治相关的视频或图片资料。在降低学生学习难度的同时,丰富课堂内容的多元性。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或兴趣爱好,通过网络来自行搜索法治知识,与自己的学习内容相结合,显著地提升法治教学的教学效率。学校还可以在学生的食堂等场所设置电视,并且为学生进行固定的普法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法治意识。
三、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不少教师在进行法治意识的教育工作时,往往还依照文化类课程的教学方式,即通过灌输式教学来对相关知识进行讲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记忆情况,而不是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效果。学生没有真正的理解法治知识的含义,自然也不能提升自己的法治意识素养。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是课堂中的被动接受者,个人的个性化思考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长期以往不仅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还会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内容产生反感心理。这样不仅会让学生的法治意识停滞不前,还会让学生的实际发展与教学目标背道而驰。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初中教学是有方法可以遵循的,具体表现在选择课堂教学方法、注重课外实践等方面。首先在课堂教学方法选择上,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教师应当选择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教师在布置任务话题之后,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得出结论后全班进行交流,这样的教学模式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合作竞争意识,而这种意识也是法治意识中的重要外化表現。在课外实践方面,教师要重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举办多种多样的活动来丰富课堂教学形式。例如教师可以在班级内举办模拟法庭、案例分析等活动,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法官、律师、被告和原告,利用课堂中所讲到的法律条款和内容进行相互辩论,进一步深化学生的理解。
四、 与其他法治教育途径有机结合
初中生的法治教育主要来源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教师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实施者,要把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全面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社会教育主要来源于电视、报纸等媒体宣传教育,因此教师要适当组织学生观看相关专题纪录片,参与主题讲座,通过社会化环境深化学生对法治的认识。其次教师还要注重于学生家庭教育的联系,教师要适当布置作业和任务,要求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教师要及时与学生父母进行沟通联系,督促学生完成相关作业,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五、结束语
法治意识是学生全面发展必不可少的素养,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关键因素,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深刻认识到自身在学生成长成才、社会和谐稳定方面承担的重大责任,积极创新课堂教学方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全方位培养学生法治意识。但是培养学生法治意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每一位教师在工作中兢兢业业,切实把工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胡丽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对学生法治意识素养培养的研究》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