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地理学习

发表时间:2021/5/6   来源:《青少年导刊》2021年3月   作者:任庆
[导读] 初中地理教师以深度学习的概念为学生设计微观主题,这与教师自己的学习和掌握教材是分不开的。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初中地理教育的教学效果。

四川省南部县双峰乡小学  四川南充  任庆  637300

摘要:初中地理教师以深度学习的概念为学生设计微观主题,这与教师自己的学习和掌握教材是分不开的。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初中地理教育的教学效果。 本文探究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地理学习,以期给一线教师一点启发。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深度学习;模式架构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和推进,我国当前的教育教学体系迎来了新的发展和变革。特别是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成绩。通过这种方法,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可以实现定性的飞跃,学生也可以深入理解在连续学习过程中地理知识的帮助。这对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水平、提高学生全面学习素养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将针对“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应用”进行全面分析和探索,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提出相应的观点和意见。我希望能为老师们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1、深度预测
        在构建主义教学理念中,关于对课堂开展的措施有着深入的分析与研究。特别是在课堂教学的前端,务必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深度的预测。其预测的范围包括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等内容。通过预测,可以得出一个准确的判断,在此基础上教师便可以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教学与引导,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能够跟着教师的思路走,但是还能够完完全全的在课堂上“做自己”。
        2、深度目标
        在进行深度目标预测的时候,教师需要结合教学的起点对学生进行相关方案的设计,以此来体现预测的标准和价值。在此,教师可以结合布鲁斯的认知分类六要素对学生进行预测方案的创设。在六要素中,主要包含有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应用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评估能力以及评价能力。另外,教师在进行预测的过程中,还需要重点结合教学的内容对学生开展实施。
        3、结合现实生活,激活知识经验
        地理是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生活中处处都有地理知识,许多现象可以从地理学科的角度加以解释。 新课程指出地理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深入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利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结合地理教育目标发现,单纯依靠课堂教学来实现地理教育目标有一定的难度。 这就要求教师将课内外结合起来,有效对接生活化教学和学生的深度学习,让学生在生活背景中探索和发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例如,在《水资源》课上,教师可以结合某地降水的特点(夏秋多、冬季少、年际变化大),分析影响降水的地形、气候原因。 也有人建议学生研究、分析某些用水存在的问题,如夏季高峰用水期,由于供给压力负荷较大,许多社区逐步供水,让上层用户加快蓄水等,解决城市居民用水不足问题的对策。


此外,教师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深入社区,了解社区水质、水价、家庭平均用水量,到附近河流了解水资源状况,从网上收集“南水北调”工程资料,了解地方水资源现状、特点和分布特点 这样,结合现实生活进行教育,不仅可以拓展教育空间,促进教育扩张,激活学生的知识经验,还可以培养学生爱惜水、节水的美德,赋予学生爱护环境、保护水资源的责任感。
        4、基于体验式的教学方式
        地理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有些自然现象和规律,很难依靠教师的讲解来获得,需要依靠学生的亲身经历、探究和体验。例如“月相的变化”,通过学生亲身体验,每天晚上观察月亮的升落方位、升落时间及月相才能真正的理解该规律。通过学生参与解决实际中的问题,寻求学习地理的意义。(1)创设真实的地理情景体验,激发真正的体验。人类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地理,地理的学习也离不开人类社会,我们的生活、生产与地理密切相关,密不可分,由于各种因素限制,我们应把一些难以真正实地体验的生活片段,巧妙地转化为课堂体验情景,从而使其体验深刻,经历丰富。(2)亲身实地体验,在亲历中体验教学内容。由于地理课时紧张,很多教师采用了观看视频或模拟实验的形式代替了亲身体验,但亲身体验的价值是书本上难以获得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组织学生进行研学旅行,让学生亲身感受地理知识,以增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5、巧设教学情境,激发“深度学习”兴趣
        地理学科的学习需要以具体情境为支撑。情境教学认为,知识只有在其所在的情境中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才能真正产生意义,有存在的价值。任何的知识都不能脱离其所在的环境,自己独立出来,否则将变得毫无意义可言。在初中地理课堂中,教师要能够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深度学习”的兴趣,继而诱导学生思维,启迪学生智慧,让学生在具体的地理知识情境中感悟知识的意义,并从深层次上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
        6、丰富教学素材,拓展“深度学习”平台
        众多教学实践表明,影响学生“深度学习”的因素最大限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教师所选取的“教学内容”“教学素材”等是否感兴趣、是否有信心。地理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广泛选择教学素材,丰富教学内容,便是给予了学生“深度学习”“长久学习”的动力。鉴于此,丰富教学素材,为学生搭建“深度学习”平台十分重要。一般而言,趣味生活化的地理素材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以致用”。
        结语
        总之,深度学习视域下学历案的设计与使用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与自我发展。教师关注的视角要多元化,要广阔一点,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学生为主人的理念,由关注学习结果向关注学习过程与方法转变,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教一学一评”相一致,真正实现良好有效的育人目标。
参考文献:
[1]谢伍一.初中地理进行深度学习的实施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8(5).
[2]牛和军.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深度学习策略[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3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