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幼儿园教育的德育渗透

发表时间:2021/5/6   来源:《青少年导刊》2021年3月   作者:邵红
[导读] 幼儿园是学生人格养成的关键时期,幼儿教育一定要渗透德育教育,教师要有意识地将德育教育内容融入到幼儿园一日教育活动的始终,帮助小朋友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优质的文明礼貌素养,为实现德育的任务,并收到良好的效果,还需要研究和选择正确的德育方法,为幼儿更好地接受德育创造条件。

江苏省张家港市河东路实验幼儿园   江苏苏州    邵红   215600

摘要:幼儿园是学生人格养成的关键时期,幼儿教育一定要渗透德育教育,教师要有意识地将德育教育内容融入到幼儿园一日教育活动的始终,帮助小朋友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优质的文明礼貌素养,为实现德育的任务,并收到良好的效果,还需要研究和选择正确的德育方法,为幼儿更好地接受德育创造条件。
关键词:幼儿教育;德育教育;生态课堂;渗透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幼儿园教育教学过程中实施德育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德育教育必须从幼儿抓起,常抓不懈,幼儿教育工作者应该将品德教育放在幼儿园教育教学的首位,不断的探索多种德育渠道,重视家园合作,给幼儿的发展提供适宜的德育环境和氛围。
        1拓展幼儿德育教育的教学空间
        幼儿好模仿,但常从兴趣出发,往往带有很大的盲目性,教师必须为幼儿选择和确立积极的范例。加强幼儿德育教育工作需要幼儿教师对幼儿德育问题进行系统的记录及反馈,在平时的文化素养课或者游戏体育教学过程中,将幼儿的德育表现记录在幼儿的日常学习中,在做教学总结或者与家长进行沟通的时候将幼儿德育表现设置为关键沟通项目,拓展幼儿德育教育空间,保证幼儿德育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2开展幼儿教师德育教育研讨会
        幼儿园可以定期组织幼儿教师开展幼儿德育教育研讨会,形式可以是多元化、多样化的。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会存在一定的心理及其他问题,因为工作面对的是幼儿这种心智身体发育不成熟的群体,所有要对幼儿教师作出定期的人文关怀,通过旅游、研讨、拓展等形式,开展教育研讨会有利于幼儿教师从根本提高幼儿德育教育意识,要提倡爱的教育,从幼儿教师开始将关爱进行传递。
        3抓住时机,有效渗透
        教师要善于抓住德育渗透点,让德育教育工作不限时间、不限空间,从而提高德育教育工作效率。因此,教师可以从幼儿学校生活、教学活动方方面面入手,根据幼儿的特点,对幼儿接触到的人和事入手。例如,当幼儿早晨到学校时,教师要主动和幼儿打招呼,让幼儿养成用礼貌用语的习惯,和小伙伴、教师、父母道别时要说“再见”,当借用了同学的东西归还时要说“谢谢”,不小心弄坏别人东西或者有其他感到抱歉的行为要学会说“对不起”。中午就餐时,教师要教导学生不能浪费粮食,吃饭不能挑食。午睡时,教师要教育幼儿自己不愿意睡觉,也不要打扰到他人休息,懂得替他人着想。同时,教师看到幼儿运用礼貌用语,或者日常活动中主动帮助他人、懂得谦让,教师要及时进行表扬,为其他幼儿树立标杆,这样幼儿都会向被表扬的同学看齐。针对那些行为很恶劣的幼儿,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耐心地告诉他们这样做是不对的,应该怎么做才是对的,让幼儿明白是非,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里,这样才能避免下次犯错。这些都是幼儿生活中遇到、听到、看到、接触的小细节,从这些小细节渗透德育,幼儿更容易接受和理解,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努力争取家庭教育配合
        良好品德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只有幼儿园的教师能对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产生影响,幼儿家长同样是重要的参与者。教师应建立与家长良好的沟通机制,及时提供给家长必要的指导,形成双方在德育工作上的合力。



        例如,教师在绘本教学中告诉幼儿要帮助妈妈分担负担,可以通过微信群等渠道及时告诉幼儿家长今天的德育内容,让家长为幼儿提供实践的机会。比如,让幼儿在家长做家务的时候帮忙传递一些打扫的工具,或在出门的时候主动扔垃圾等。
        5利用节假日进行德育教育
        为了能够更好地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对幼儿进行相关的德育教育,教师可以借助具体的节假日来激发学生的性格品质。比如在母亲节当日,教师可以告知学生母亲节的由来,母亲节是我们要感恩母亲的一天,因为母亲为了我们做出了很多的牺牲,所以我们的学生们可以回家对妈妈说一声“妈妈,我爱你,您辛苦啦”,帮助妈妈做一些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还有就是国庆节时,国庆节是我们为了庆祝祖国生日的节日,在这一天我们要感谢祖国,因为祖国的繁荣强大才会使我们过上当下的繁荣生活。教师节的时候可以告诉学生们这个节日是用来感谢教师为学生做出的努力与奉献,学生需要明白教师的付出更好地听取教师的教导。教师借助具体的节日,来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引导,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目的,让学生心怀感恩,更好的帮助他们发展进步。
        6创设幼儿积极参与的德育生态课堂,提升幼儿道德体验品质
        课堂是开展幼儿园教育的主阵地,也是进行幼儿园道德教育的主要平台。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自上而下的提问或者直接教授,让幼儿被动回答有关道德的概念或者规则。生态体验视域下幼儿园道德教育则要求教师创设相应的生态情境,让幼儿通过对生态环境的感知和互动来产生道德情感和道德认知,以此来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秉承生态教育理念,我们创设了可以让幼儿积极参与的德育生态课堂,在课程目标设定、内容选择、组织方式等方面进行了重构,让幼儿能因循生态德育的目标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通过对生态体验德育课程的主动参与来激发自身的道德潜能。生态德育课堂围绕幼儿道德实践与发展的生活性与生态性,贴近生态,紧扣生活,用真实的课程内容和课程情境来激发幼儿的道德体验,提升幼儿的道德品质。
        7走进日常生活,渗透德育教育
        环境中可进行陶冶教育的因素多种多样,象教育者的一言一行,感情爱好、园容园貌的美化、良好的园风、班风、文艺的熏陶、成人的身教等。在一日生活中渗透德育教育,不但可以使德育教育的内容变得具体、生动、形象、直观,还可以有效实现“知行统一”,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例,就需要通过一日生活,以及持之以恒地坚持,才能达成习惯养成教育的目标。作为幼儿教师和家长应该善于捕捉教育契机,幼儿教师要抓住幼儿在园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培养孩子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如在午睡前,让孩子们养成自己入睡的习惯;午睡结束后让他们自己穿衣服和鞋子;如厕后应该养成洗手的习惯;在入园和离园活动中,可以培养孩子们与人打招呼、道别等文明礼仪行为。在活动中,孩子们感受到德育教育的意义,并积极主动地将这些教育的内容付诸行动,在反复的训练中养成了良好的道德行为与习惯,有效提高了德育教育的效果。
        结语
        总而言之,幼儿的良好道德素养要从小培养,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为幼儿成长为优秀人才打好基础。幼儿园德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内容,教师需要从多方面出发,继续探索新的德育方法,为幼儿发展营造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以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得到优质的道德教育。
参考文献:
[1]徐静娴.幼儿园德育教育的开展技巧研究[J].未来英才,2017,(20):152-152.
[2]孙国利.浅谈如何进一步加强幼儿园德育教育[J].职业,2015,(8):122-1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