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变中看曹操的生死观

发表时间:2021/5/6   来源:《青少年导刊》2021年3月   作者:杨超
[导读] 桓、灵时期,君昏臣奸、政治腐败、卖官鬻爵、盘剥百姓。《前出师表》中既有“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之叹。人们处于水深火热当中。

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毕节梁才学校     杨超

        桓、灵时期,君昏臣奸、政治腐败、卖官鬻爵、盘剥百姓。《前出师表》中既有“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之叹。人们处于水深火热当中。由此,几种具有代表性的生死观在这样一个特定的时代里产生了:优时伤乱,悲叹人生的短暂,渴望建立不朽的功业。曹操,正是生长于这个特定的时代。面对这几种具有代表性的生死观,曹操的看法如何,他的生死观又是怎样的?
        一、安逸享乐
       曹操,出生成长于一个显赫的宦官家庭,少年时期曹操只知安逸享乐。曹操自己就说“既无三徙教,不闻过庭语”,《三国志》裴松之注引《曹瞒传》也说曹操年少时“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甚至与袁绍共谋偷他人的新娘。少年时的曹操,整天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根本不知生死为何物,更谈不上此时的曹操有什么样的生死观了。
        二、治世能臣
       曹操在少年之时虽然“任侠放荡,不治正业”,但却被当时最有名的鉴赏家和评论家许邵所看好,这就是为大众所熟知的“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之语。在曹操刚步入仕途之时,“治世能臣”是很准确的概括出了曹操当时的生死观的。曹操也一度为了此梦想而努力的奋斗过。
        汉灵帝熹平三年(公元174年),二十岁的曹操被举为孝廉,担任郎官,不久,任洛阳北部尉。在出任洛阳北部尉时,曹操为整顿治安,立五色棒于城门旁,“有犯禁者,不避豪强,皆棒杀之”。灵帝宠信的宦官蹇硕的叔叔,依仗侄子炙手可热的权势,不把曹操的禁令放在眼里,公然违禁夜行。结果,曹操不畏强权,执法如山,依令将其杖死。因这件事,曹操被贬顿丘令。可以说这一时期的曹操,其生死观跟当时大多数有志青年一样,都是满腔热诚,报效国家。
        三、救国英雄
       刚出仕时的曹操虽然立志做一个“治世能臣”,可是他却遇到了一个乱世。在他因嫉恨被多次的变更任职后,他清楚的看出,东汉王朝已经岌岌可危,天下大乱已不可逆转。此时,曹操放弃了“治世能臣”之梦,而转向“救国英雄 ”。
        董卓之乱,为曹操实现他的 “救国英雄 ”之梦提供了条件。曹操首倡义兵,要讨伐董卓,匡复汉室。曹操接受袁绍临时所封的“行(代理)奋武将军”,决心为平定动乱,报效国家。但是曹操失望了。正如曹操《蒿里行》所述“初期会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各路诸侯并非真心讨贼,而为自己谋利。结果只有曹操孤军奋战,险些阵亡。而到后来“淮南帝称号,刻玺于北方”,各路诸侯拥兵自重,互相残杀,更是让曹操心寒。所谓诸侯联盟,不过是同床异梦各怀鬼胎的乌合之众。曹操“救国英雄 ”的人生之梦又一次破灭。



        四、建功立业、独当一面
       朝廷的腐败、贼人的叛乱、诸侯的残杀。此时的曹操明白只有依靠自己建功立业、独当一面,才是乱世当行之事。曹操对现实的看法又一次发生了改变。从此,曹操开始了他真正的戎马一生:广纳贤士良将,破二袁、缚吕布、降张绣、征乌桓……。通过多年的拼斗,曹操最终实现了他的梦想,统一了北方,成为当时北方实际的统治者。
        五、哭笑两从容
       任何一个人,其生死观都是在不断前进、不断遭受挫折、不断自我总结和认识当中形成的。在曹操功业未成之前,其生死观与一般有志之士多有类似:建立功业,名垂不朽。但当曹操位及人臣,再回头看以往的风风雨雨时,他又是怎样一种人生心态呢?
        1.务实去虚、注重实际
        曹操的务实去虚在他的《让县自明本志令》(又名《述志令》)中得到清晰的展现。曹操一开始就说,我这个人没有什么雄心壮志,非“岩穴知名之士”;“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只想为国效劳,建立功业。死了能在墓碑上写上一行字——“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我就心满意足了。有人劝我急流永退,但我不能这样做,“诚恐己离兵为人所祸也”。这样“既为子孙计,又己败则国家倾危”,这就叫做“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
        这样一道《述志令》,使天下人都明白了自己的处事态度和对世事的看法,务实去虚,成为曹操生死观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2.心胸豁达、指面死亡
        公元220年,征战了一生的曹操一病不起。此时的曹操,对于生死一类的事情看得很开,对自己的功过得失也无所萦怀。在他留下的一份《遗令》中,曹操没有夸一句自己任何的丰功伟绩,对自己的功过得失只说了一句话:我在军中执法,总的来说是对的(“吾在军中执法是也”)。余下,则是一些琐碎事的安排。比如婢妾和艺妓们平时都很辛苦,我死后让她们住铜雀台,不要亏待她们(“吾婢妾与伎人皆勤苦,使著铜雀态,善待之”)。“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曹操这份《遗令》,流露出的是他心胸豁达、指面死亡的生死观,同时也是他对生活的眷恋和亲人的感情。
        3.大气磅礴、透彻了悟
       曹操面对生死、面对宇宙人生时的大气,在其诗文中即可看出。如《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作为一名乱世英雄,对于生命的毁灭,曹操比谁都看得多,比谁都想得多。曹操的感慨带有终极关怀的意味。
      正是这种对宇宙人生的透彻了悟,使曹操都能以笑容面对艰难困苦和曲折坎坷。读《三国志·武帝传》,我们会发现,笑的字眼,频频出现。曹操始终在笑,同时曹操也哭。他的战友去世,他的朋友去世,他的亲人去世,曹操会嚎啕大哭,但如果做错了事情,打了败仗,遭到大家的羞辱,曹操绝对不会哭,他一定是笑。曹操哭笑两从容,因为曹操大气磅礴、透彻了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