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发表时间:2021/5/6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3月   作者:刘骆强
[导读] 习惯是由于反复练习所养成的一种在一定情况下自动化地进行某些动作的特殊倾向。良好的行为习惯体现着素质的高低,也是未来能否成功的基础。培养一个知书达礼、举止文明的孩子,是社会、家长和学校的共同愿望。所以,人自幼年就应通过教育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本文研究了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关兴小学  刘骆强

摘要:习惯是由于反复练习所养成的一种在一定情况下自动化地进行某些动作的特殊倾向。良好的行为习惯体现着素质的高低,也是未来能否成功的基础。培养一个知书达礼、举止文明的孩子,是社会、家长和学校的共同愿望。所以,人自幼年就应通过教育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本文研究了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关键词: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
        俗话说:“嫩枝易弯也易直。”小学阶段是学校教育的起步阶段和个人成长的启蒙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可塑性极强。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培养。
        一、重视养成教育,培养良好习惯
        1.加强文明礼貌教育
        一是加强言谈之礼教育。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句话告诉我们,言谈文明有礼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意义重大。例如:日常生活中,在陌生地方“问路”,就一定得讲究言谈之礼,要根据对方的年龄、性别、身份,使用不同的礼貌语言,并且态度要和蔼可亲,这样才能得到对方热情的帮助。如果我们用语不当、语气生硬、态度冷漠,对方可能就会有问无答或者有意误指路途。因此,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言辞之礼,使他们说话尽量恰如其分,符合自己的身份,符合说话的场合。同时,要教育学生正确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如: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
        二是加强待人之礼教育。师生可以共同讲述“程门立雪”“千里送鹅毛”“孔融让梨”等传统故事,使学生从故事中领悟到“待人之礼”。教育学生对待同学,要友爱相处、诚信待人;遇见认识的人面带微笑,并客气地打招呼。
        三是加强仪表之礼教育。我们教育学生在学校要按规定穿校服,在校外也不穿奇装异服,衣着要得体、干净,保持仪表整洁;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染发,保持发型自然;在公共场合不东倒西歪、不脱鞋,坐姿端正,站立抬头挺胸,保持仪态大方;勤洗头、洗澡,保持面容整洁。
        2.加强生活习惯教育
        目前,独生子女较多,家长溺爱,管束不力,再加之家长只重视学生学习成绩不注重培养孩子的生活习惯,致使小学生的生活习惯普遍较差。为此,教师需切实加强小学生的生活习惯培养。在寄宿制学校和实行营养餐的农村学校,我们要培养小学生的自主生活能力,要求学生按照秩序,自己盛饭、盛汤,不要等待老师或者班干部将饭和汤端到自己面前再食用。在有校车接送学生上下学的学校,我们要培养学生有次序上下车的习惯,教会他们在车上要系好安全带、不能大声说话、不能乱扔垃圾。


我们教师还要利用班会课,开展“我是爸爸妈妈的小帮手”“我是节约小卫士”等喜闻乐见的主题活动,使学生养成帮助家人干力所能及的事以及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3.加强学习习惯教育
        对于学习习惯,教师要从细节上着手,不断加强培养力度。一是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和准备习惯,要求学生提前预习好当天要讲授的新内容,以初步把握新学内容的重难点,同时准备好上课需要的用品,并整齐地安放在课桌上。二是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通过提问、个人点名表扬、以小组为单位表扬的方法,树立榜样,引导学生专心听讲,积极思考问题,积极参加讨论、发言、提问。三是培养学生课后及时复习巩固的习惯,通过及时批阅、个别辅导、作业展评等形式,激发学生课后独立认真完成作业,及时巩固掌握所学知识。
        二、重视家庭教育,形成教育合力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学校教育而无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为细致、复杂的任务。”可以看出,在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同样重要,两者都是不可或缺的。因此,要培养好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一定需要学生家长的密切配合、取得学生家长的大力支持。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需要通过家长进学校、家访等形式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指导学生家长正确开展家庭教育活动,改进家庭教育的一些不正确的做法,避免2>5(2天家庭教育大于5天学校教育)的弊端,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在与学生家长联系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做好以下四点:一是介绍班级学生概况。教师要介绍班级的人数、男女生比例、生源构成等班级基本情况,同学的整体表现及获奖情况,使学生家长了解自己孩子所在班级的整体情况、初步了解除自己孩子以外的其他学生。二是介绍学校和班级管理情况。教师要详细介绍学校和班级是如何抓学生政治思想品德教育、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文化知识学习教育、体育艺术教育、卫生安全等方面的教育情况,引导家长配合学校、班级做好管理和教育工作,形成共同育人的局面。三是分析典型案例。教师可以通过剖析某个优秀学生的成长片段、某个后进学生的转化历程与启示、某个学生家长的有效家教模式等典型的教育案例,向学生家长介绍一些较好的教育管理方法,对学生家长教育子女的方法给予必要的指导。四是加强家校沟通交流。设计“家校合力教育表”,让家长填写学生在家表现情况、家长想对孩子说的话、家长对班主任工作的建议和要求等,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掌握学生的情况,增强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
        总而言之,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社会每个人都关注,我们应该将其提升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高度去认识,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把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落到实处,真正提高孩子们的综合素质,这样,学生未来的幸福生活就有了坚实的基础,我国国民的综合素质也会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董永钰.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J].广西教育,2011(10).
[2]李宏奇.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浅析[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1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