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教研:撬动基础教育优质发展的新支点——山东威海“深度教研”的经验解读及启示

发表时间:2021/5/6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3月   作者:陈绍清
[导读] 山东威海市的深度教研“深”在三个方面:“深”在一支年富力强、十八般武艺俱全的教研员队伍;“深”在一种超前谋划、便捷易行的教研管理运行机制;深”在一套聚焦素养、符合规律的绿色质量评价体系。借鉴学习深度教研的经验,须抓住关键的人,做好关键的事,物化一批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实现基础教育的最大化增值。

重庆市云阳县教育科学研究所 陈绍清(404000)
 
摘要:山东威海市的深度教研“深”在三个方面:“深”在一支年富力强、十八般武艺俱全的教研员队伍;“深”在一种超前谋划、便捷易行的教研管理运行机制;深”在一套聚焦素养、符合规律的绿色质量评价体系。借鉴学习深度教研的经验,须抓住关键的人,做好关键的事,物化一批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实现基础教育的最大化增值。
关键词:深度教研  基础教育 优质发展  新支点
        近年来,笔者借山东省威海市对口帮扶重庆市云阳县的机会,通过聆听专家讲座、组织教师影子研修、参与威海名师赴云阳送教活动等形式,深度感悟威海“深度教研”的魅力之道,现将学习收获分享于后。
        一、解析:山东威海市的深度教研“深”在何处?
        (一)“深”在一支年富力强、十八般武艺俱全的教研员队伍
        1.威海市的教研机构有绝对的专业权威。不管是整个威海市,还是下辖的县级市、各个行政区,都建立了学科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学历结构较为合理的教研机构,这支机构整合了电教、培训、管理等多部门的职能,成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抓教育质量的排头兵和轻骑兵。他们年富力强、十八般武艺俱全,研究、指导、服务、管理、命题等门门精通,是教师当中的佼佼者;他们招之能战、战之能胜,一年365天,有90%的时间蹲点在一线学校、一线课堂、一线师生之中,能够及时解决学校存在的问题。
        2.威海的教研员有严格的准入机制。教师要进入教研员队伍,需经市级主管部门同意,由市教育局公开招聘。招聘办法采用现场报名、资格审查、面试、笔试的形式进行。比如初级教研员岗位的面试,采取答辩方式进行,按照岗位分组,抽签决定面试顺序,独立准备30分钟,答辩时间不超过15分钟,主要考核教研员岗位所需的综合素质能力。中级教研员岗位采取专业笔试和答辩方式进行。笔试内容为公共基础知识和教学基础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知识)两部分,分别占整个试题分数的30%和70%,采取统一考试、统一标准、统一阅卷的方式进行。
        (二)“深”在一种超前谋划、便捷易行的教研管理运行机制
        威海市的教研年度计划、学段计划、学科计划均突出重点工作和特色工作,时间细化到每月和每周。教研员按照任务清单和工作规程做事,并接受严格的业绩考核。
        比如深度学习方面。威海研究中心以“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教学评价及教学一致性研究”为核心项目,带动威海市各类学校开展小而精的行动研究,形成了“课题带动教研,阶段性推进”的深度教研新路径。此项目分为三个阶段,历时10年以上。第一阶段为“普通高中有效教学实践研究”,研究重点在规范教学常规,专业备课、上课、听评课方面;第二阶段为“普通高中新课程有效教学深化研究”,研究重点在高效课堂建设方面;第三阶段为“新课改背景下有效教学课程深化研究”,研究重点在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特色课程品牌化方面。目前,此项目已进入第四个阶段,研究内容为新高考背景下的学考研究。
        再如下校视导方面。威海教研中心建立了完整的视导评估体系,所有视导活动均不提前给学校打招呼。教研员下学校后,按照各自分工先到教室听随堂课,用课堂观察量表选点观察课堂,用数据记录教学情况。课后,所有教研员依据观察量表,围绕一个观察点进行基于数据和实证的深度导课、议课活动。最后视导组组长综合各方情况进行集体反馈,视导结果纳入对学校、教师的年度考核之中。
        (三)“深”在一套聚焦素养、符合规律的绿色质量评价体系
        威海市文登区的绿色质量监测坚守教育本真,尊重教育规律,不冒进,不急进,自成体系和风格,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和较强的借鉴意义。
        如威海市文登区,出台了义务教育学段学科非笔试类考查内容及评价标准,初中涉及语文、英语、物理、化学、生物、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小学涉及语文、英语、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科学、道德与法治等学科。
        比如初中语文的评价内容,分为朗读、背诵、口语交际三个维度,评价标准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具体内容详见下表: 
        威海市文登区初中语文非笔试类考查内容及评价标准


        二、行动:深度教研深度影响农村地区大基础教育生态
        如何巧借山东威海市“深度教研”的鲜活经验,撬动农村地区大基础教育的优质发展?笔者建议如下:
        (一)抓住“关键的人”:科学锻造四支高道德群、高智能群的教科研团队
        1.科学锻造名教研员团队。教研员是师者之师,是所属学科的精神领袖和专业标杆。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严把教研员准入关,将学科名师、骨干教师通过正规程序选拔进入教研机构。各地教研机构要营造“创先争优、专业研究、优质服务”的教科研氛围,远离名利场,让教研员在“问题串——课题群——教研坊——微讲座——实践场——展示周”的“六位一体”新教研模式中提升专业底气。
        2.科学锻造名校长、名教师团队。威海市正在深入推进“四名工程”(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名课程建设团队),其做法值得学习借鉴。名校长、名教师应该在名学校、名教师、名学生研究上着力,在文化管理、战略管理、模式管理、执行力管理上下深功夫,于理性传承中丰富学校的文化内涵,于创新变革中寻找向上生长的智慧力量。
        3.科学锻造名课程建设团队。建设路径为“专家引领,制定学校课程规划——优选精兵,建立课程开发团队——大胆探索,因地制宜开发特色校本课程群——选点试验,在部分年级进行实践验证——以点带面,在一定区域内整体推广”。这个过程虽苦犹乐,参与教师经历历练,必有所获。
        (二)做好“关键的事”:以“基础教育品质提升、校本教研微创新、构建绿色质量评价体系”为突破口,努力探索区域整体提质新经验
        1.基础教育品质提升工程。以大教育、大课程、大课堂、大教研、大课题、大管理为“六大发展理念”,以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为工作目标,以建设特色高中、优化课程结构、构建高效课堂、实施深度教研、加强课题攻关、重视精致化管理为基本策略,扎实实施基础教育品质提升工程,整体提高普通高中办学品位。
        2.校本教研微创新。各地教研机构要创新校本教研方式,发挥好校本教研的唤醒、激活、引爆功能。要唤醒一线教师沉睡已久的教育信仰,解决好职业倦怠问题;要激活一线教师的专业潜能,寻找“第二次专业成长”的变革力量;要引爆一线教师的教研激情,全身心投入到新颖、有效、实用的校本教研过程中。比如,学校可以大胆尝试智囊团对抗式赛课、课例式备课、派位授课、接力教学、设立个人专场、名师跟踪研究、课堂观察研究、教学模式研究等新教研模式。
        3.构建绿色质量评价体系。质量监测是事实判断,质量评估是价值判断。建立区域绿色质量评价体系,科学引领一个区域健康的教育生态,是教育人应该追求的价值取向。笔者所在的重庆市每年都有一次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监测工具由重庆市教育评估院开发,分为学业质量监测工具和非学业质量监测工具(网络阅卷),监测结果面向社会、区县、学校三个层面发布,为重庆大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大数据参考,扭转了政府功利评价教育的乱象,还区域教育一个绿色、健康的教育生态。
        (三)物化一批有影响力的教研成果:典型引路,让一线教师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优雅前行
        把碎片化教研成果进行深度提炼,形成可推广的系列成果,这是一件劳力劳心的良心活和专业活,需要沉心静气、精雕细琢。
        重庆市谢家湾小学校长刘希娅在《校长写作的别样意义》(《中小学管理》杂志2019年第6期卷首语)一文中谈道:就这样,一次次非写不可的表达冲动,无数回见缝插针的零散叙述,不经意间,三年来我竟然写下了近50万字160余篇大大小小的文章。我喜欢这样的教育生活样态,也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校长坚持写作的别样意义。刘校长在文中还提出了“在持续书写中更加理性地凝练学校办学        思想”“在精准言说中潜移默化地调整学校治理秩序”“在多元分享中不断丰富自己和同伴的生命意义”三个观点,耐人寻味,值得学习与借鉴。
        笔者认为,一线学校要强化教科研成果的物化意识,精心打磨一批优秀教科研成果。各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教育科研成果定期评选、表彰、奖励工作机制,对特别优秀的成果可以深度打磨,推荐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国家级成果奖评选。典型示范,成果引领,将会助力一线教师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优雅前行,享受教书育人带来的获得感和尊严感。
        感悟山东威海市深度教研的魅力之道,寻找撬动农村地区基础教育转型发展的新支点,这是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教研员的使命担当。期待更多的教育人在深度教研的引领中智慧前行,在变革中实现教育人生的最大化增值。
参考文献:
[1]刘希娅.校长写作的别样意义[J].中小学管理,2019.(6)
[2]李锋.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界定教学目标[J].当代教育科学.2010.(1)
[3]王世芬.深度教研 [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6)
[4]崔昌淑.深度教研,让心理教研活动充满生命力 [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5.(6)
作者简介:陈绍清,重庆市云阳县教育科学研究所业务副所长,中学语文高级教师、重庆市优秀教师、重庆市中学语文骨干教师、重庆市十佳读书人、全国写作大赛(课例、下水文、论文)三项全能教师、重庆市基础教育质量评估专家。躬耕教坛30余载,发表教育类宣传文章300余篇,其中教学论文50余篇,主编(副主编、参编)教材、著述30多本,累计180余万字。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