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借助“肢体表达”提升幼儿戏剧表演创造力的实施路径——以大班戏剧活动《武士与龙》为例

发表时间:2021/5/6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3月   作者:周维维
[导读] 肢体表达”不仅是戏剧表演中最重要的辅助手段,还能从很大程度上烘托戏剧情节,助推戏剧发展。本文以笔者实践的某一戏剧活动为例,通过分析“肢体表达”在幼儿戏剧表演中的作用、阐述教师借助“肢体表达”提升戏剧表演创造力的实施路径等作出若干建设性意见。

厦门市同安区实验幼儿园  周维维

【内容摘要】“肢体表达”不仅是戏剧表演中最重要的辅助手段,还能从很大程度上烘托戏剧情节,助推戏剧发展。本文以笔者实践的某一戏剧活动为例,通过分析“肢体表达”在幼儿戏剧表演中的作用、阐述教师借助“肢体表达”提升戏剧表演创造力的实施路径等作出若干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肢体表达”、 幼儿戏剧表演
        一、“肢体表达”的定义
        肢体表达和语言表达都是人们传情达意的表现形式,语言表达是通过言语来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而肢体表达是一种间接的表达方式,通过动作的张力来体现出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肢体表达和语言表达都是幼儿戏剧表达的方式,如果说语言表达是戏剧表演中故事表现的基础与前提,那么肢体表达可以精准地反映出幼儿对故事内容、人物性格的理解。“肢体表达”是一种手段,也是一种策略,它指通过面部表情、手势、动作等非言语行为来反映人的大脑思维活动的真实性,从而辅助语言来达到表情达意的沟通目的。它能准确地表达幼儿的内在情绪,体现其内在情感。
        值得提出的是,本文中的 “幼儿戏剧表演”不是指以一台剧为目的的成果展示活动,它是一种重视幼儿体验、支持幼儿表达、鼓励幼儿创造的过程性活动,从情节创编、台词设计、角色分配、肢体表达、场景创设、角色造型等,到最后这台剧目的表演展示,幼儿都享有自主的权利。因此,戏剧表演中,幼儿的“肢体表达”应该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感受与创造。
        二、“肢体表达”的意义
        幼儿戏剧表演创造力不足是我园近几年课题实践过程中发现的真问题,也是幼儿园戏剧教育实践中普遍存在的、急需解决的问题。当前市场上,儿童剧团所进行的戏剧表演是专业演员(一般是成人演员或经过专业训练的儿童演员)表演给幼儿看的戏剧,舞台表演中的肢体动作是经过舞美或编辑专门设计编排的,并通过专业反复训练、精雕细琢而来,儿童演员们自发性的创造力无从谈起。而幼儿园戏剧教育背景下的幼儿戏剧表演,是幼儿表演给幼儿看的戏剧(幼儿既是演员又是观众),是幼儿在幼儿园内的某一时间或空间里进行的创造性表演,是一种情境化的自主学习过程。但在幼儿园戏剧教育实践中,笔者发现:由于幼儿受年龄特点、身体发育特点和生活经验不足的限制,幼儿在表演的时候身体开发不够,通过“肢体表达”来叙述故事的能力还有所欠缺,幼儿更擅用简单的象征性动作来表演(例如剪刀手放头顶上代表小白兔角色),要么动作幅度放不开,要么流于形式表现不充分;二来,在表演中幼儿经常把教师的示范动作“复制粘贴”出来,表演毫无创新,表演环节也只是按照教师事先准备好的程序进行,幼儿缺乏自主表演的积极性,表演的创造性无从谈起。
        三、“肢体表达”在幼儿戏剧表演中的运用
        “肢体表达”是戏剧表演的一种策略,笔者通过实践发现,它可以分成两部分具体的学习内容:一部分是幼儿学习如何通过对表演内容的感悟,发自内心地展现与角色相吻合的肢体动作,从而个性化地塑造人物形象;另一部分是幼儿利用自身或与他人合作的肢体动作来展示与表演内容相吻合的场景创设。这两部分都是幼儿身体叙事的能力,与表演的创作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四、借助“肢体表达”提升幼儿戏剧表演创造力的实施路径
        1.选择适宜绘本,实现故事画面到肢体表达的再现。



        选取绘本作为幼儿剧本的前身和载体,它不仅为戏剧剧本提供了情节,还通过绘本的画面为幼儿积累前期经验做好铺垫。幼儿在阅读绘本后,理解故事情节、学习角色对话,在绘本画面中直观地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肢体动作。因为幼儿的年龄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承载着故事画面的绘本会带给幼儿更直观的感受,也能为幼儿提供“肢体表达”的参考依据。绘本中角色的一帧帧动态画面让幼儿在“肢体表达”时有了具象的创造依托,再通过自身的夸张演绎来进行 “肢体叙事”。
        2.依托合作游戏,达成感知体验到肢体表达的创作。
        张金梅博士在《表达 创作 表演——幼儿园戏剧教育课程》的理论体系中提到一日活动的过渡时间,与幼儿一起进行镜子游戏、空间游戏、群体雕塑等多种戏剧游戏,让幼儿充分用肢体和声音感受、想象和表达,依托这些游戏的学习来提高幼儿的肢体运用,提升幼儿在造型、控制、想象层面上的戏剧表达能力,为正式的戏剧创作进行暖身。各种戏剧游戏为幼儿提供了用戏剧符号(肢体的、语言的)表达的机会,为幼儿提供了发挥直觉、想象、创造的空间,具有培养幼儿良好的戏剧素养的价值。
        3.借助线条图示,促成想象创造到肢体表达的再创。
        “肢体表达”对于幼儿来说是一种间接思维的过程,它对于幼儿的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教师可以利用画面定格、动作分解、线条图示记录等方式来帮助幼儿更好地创作出符合角色需求的动作。线条图示类似于“图谱”,是一种在“肢体表达”中很有效的学习方式,可以帮助幼儿把想象的内容具象化。在《武士与龙》的武士角色塑造中,每个小朋友都有不同的想法与动作,幼儿选出能力强的小组长,用小画板记录下大家呼声比较高的几个动作。例如:红红创编的这个射箭动作生动,小组长可以用线条图示法记录,先请红红把自己创作的这个动作定格让大家看清楚,然后用线条图示的方式把她的动作记录下来,简单的线条图示清晰的呈现出左手握弓右手拉箭,弓箭步是单脚站立。这种记录方式快速简便,有效地解决了镜面动作展示、动作创编后容易遗忘的问题,又能让能力强的幼儿带动能力弱的幼儿共同学习。在过后的表演中,这些线条图示还可以贴在展板中,方便幼儿下次在此基础上再创作。当然,这样的学习记录方式更适合大班幼儿,小班幼儿还不具备这样的能力,他们的“肢体表达”更多在于模仿,而中班幼儿的“肢体表达”则侧重于再现与迁移。教师在戏剧表演中,应该借用不同的方法,帮助幼儿把绘本画面、想象画面与具身动作的习得进行链接,支持幼儿的创作分享,鼓励更多幼儿想象再创造。
        在戏剧表演中,幼儿以特殊的方式探索这个世界。他们构想着自己要扮演的角色、融入角色所处的情境,或者按照自己的想法与同伴重组、转换经验、创作故事情节,一起创作戏剧作品。要形成最终的一出幼儿戏剧,那么其戏剧活动必须是一种以幼儿为本位的过程体验。我园近年来在幼儿戏剧的初探中,逐步形成“戏剧主题活动”+“戏剧工作坊”相结合的同生模式,教师把“肢体表达”的策略运用其中,促进幼儿肢体与语言共发展,最终形成一出属于他们自己的幼儿戏剧。“情有所感,心有所触,身随心动”,融入“肢体表达”的幼儿戏剧探索将“以美启真”、让每个幼儿“知情意行”![本文系厦门市幼儿园学科带头人培养2020年度课题“借助‘肢体表达’提升幼儿戏剧表演创造力的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XMYJXD202003044]
【参考文献】
【1】张金梅.幼儿园戏剧教育课程[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08)
【2】黄婉圣,何敏.教育戏剧中幼儿的“身体叙事”及其影响因素[J] .学前教育研究,2019(09)
【3】 池婷婷. 论戏剧表演教学对挖掘儿童创造力的影响 [J].艺术科技,2017,30(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