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新课改下的藏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优化策略

发表时间:2021/5/6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5月   作者:陈历贵
[导读] 现如今随着我国课改的不断优化,对学生们的道德修养的培养越来越重视。初中的学生们在心理方面,由于年龄还比较小,对于道德和法治还没有形成很好的意识,如果没有教师们的正确指引,很容易出现错误的心理意识。

西藏昌都市卡若区第二初级中学   陈历贵  

摘要:现如今随着我国课改的不断优化,对学生们的道德修养的培养越来越重视。初中的学生们在心理方面,由于年龄还比较小,对于道德和法治还没有形成很好的意识,如果没有教师们的正确指引,很容易出现错误的心理意识。对于藏区的初中学生们来说,由于生活环境以及民族习俗的原因,导致学生们的心理会与一般的学生们有所不同,因此藏区的初中教师们应该根据当地的特有情况,对学生们开展道德法治教育,让学生们能够形成一个更加健康正确的道德法治观念。
关键词:藏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我国对于藏区的教育事业一直非常的关注,随着近些年课程改革的进行,藏区初中学生的道德法治意识也被重视起来。只不过由于藏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民族风俗,导致藏区初中学生们的道德观念比较的与众不同,因此藏区的初中教师们需要优化自己的教学模式,要与时俱进,运用更加高效、更加科学的方式进行教学,将素质教育更好的在藏区进行下去,使藏区学生们能够在一个更加良好的教育环境内进行学习,从而促进学生们道德意识和法治意识的提高和养成。
        1.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问题
        1.1教师的授课方式和内容比较传统
        现阶段的初中教师在准备课程的时候,没有对教材中的内容有一个更好的展现,学生们仅仅是跟随着教师们的思路进行学习,学生对于这样的授课内容无法形成一个很好的共鸣,同时大部分教师们在进行授课的时候,仅仅是按照教材中的知识点去进行讲解,授课的模式比较传统,没有根据藏区学生们的特点去进行授课,课堂的气氛也相对比较压抑,不能更好的带动学生们的兴趣,这样就使道德与法治的观念无法更好的在学生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使教师的教学效果得不到提高,初中生们也就无法更好的形成一个正确的道德法治观念。
        1.2学生们比较轻视道德与法治课程
        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之下,虽然各个学校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都比较的重视,安排课程的时候也会增加学习的比重,但因为中考的存在,导致学生们在学习这项课程的时候不是很用心,学生们一般都是比较轻视的态度,学习的时候通常只是跟着教材进行理解记忆。这样的观念会使学生们无法更好的去理解道德法治的重要性,更不能理解形成一个正确的三观是多么的重要,长此以往,学生们的道德观念和法治观念可能会出现偏差,对于学生们日后的学习和生活起到十分不利的影响。



        2.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策略
        2.1优化教学模式,增强课堂趣味性
        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由于教材内文字的表达比较多,因此会显得比较枯燥,再加上部分教师在进行授课的时候采用的教学模式比较的传统,因此无法使课堂变得更加活跃,让原本就枯燥的学习内容变得更加乏味,学生们在这样的环境当中无法更好的进行道德与法治的学习。现在的教师们应该更加积极的优化自己的教学手段,积极的采用新的方式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将课堂的学习气氛更好的调动起来,能够让初中生们对道德与法治课程产生兴趣,从而能够使学生不断的去学习优良的美德从而尽快的形成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
        比如在学习《遵守社会规则》的时候,可以将社会上比较常见的事情如“排队上车”“公共场合保持安静”等制作成一个简单的小剧本,剧本要体现两方面,一方面是正确的做法,另一方面是错误的做法,之后让学生们进行一个演绎。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们能够对遵守社会秩序的重要性有一个更加深刻的了解,能够帮助学生们形成更好的道德观念。
        2.2利用问题进行互动,让学生们参与到授课当中
        在过去,教师们在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的时候,一般都是单向进行知识的传授,虽然这样的授课方式,学生们也可以学习到不少的知识,但是学习的过程比较的被动,同时对于一些比较重要的知识点理解起来并不是很深刻,这样无法使学生们形成一个良好的道德法治观念。当今的初中生们特点比较的鲜明,同时学生们的思维相对比较的发散,因此教师们可以利用学生们的这一特点,利用提问的方式,将学生们也带入到课堂的授课当中,使学生们不再是进行被动式的学习,通过相互的讨论来使学生们更加的活跃,同时对于思考问题的角度也会是多样性,能够对道德与法治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们去形成一个健康的道德观和法治观。
        比如在学习《公民义务》的时候,教师们在进行上课的时候可以先提出问题,例举出几个选项,让学生们选出哪些是公民的义务,并简单说出原因,提出问题之后让学生们进行分组讨论,讨论之后进行反馈并阐明原因。最后教师们再将正确答案公布并且说明道理。通过这样的问题式的互动,能够让学生们更好的参与到课堂,对于所学知识能够有一个更好的认知,使学生们能够更好的理解道德与法治的知识,有利于学生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法治观。
        结束语:
        对于藏区的学生们来说,初中阶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教师们应该更加关注学生们的心理活动状态,因此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对初中生们的道德观和法治观应该有一个更加全面的引导。这就需要教师们在平日的授课当中要积极主动的去改变自己过去的授课方式,改变课堂的氛围,同时要以引导为主,要让学生们对这门课程产生更多的兴趣,从而能够积极主动的反思自己的道德观和法治观,从而形成一个更加健康的心理状态,从而能够更好的帮助初中生们日后的学习和生活。
参考文献:
[1]李云彪.探究新课改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优化策略[J].精品,2021,(1):10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