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异”让学习真实发生

发表时间:2021/5/6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3月   作者:倪幸佳
[导读] 作为惊异学习的创始人,马修.克法尔博士首次把“惊异”这个词引入学习,这也是当今世界最新的学习方法,在《2019 创新教育学报告》的十种最新的教学法中,就有一种惊异学习法。

浙江省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   倪幸佳

        作为惊异学习的创始人,马修.克法尔博士首次把“惊异”这个词引入学习,这也是当今世界最新的学习方法,在《2019 创新教育学报告》的十种最新的教学法中,就有一种惊异学习法。
        一、为何需要“惊异”教学?
        “综合与实践”作为小学数学课程内容之一,贯穿于教学始末。不少教师在关注学生数学实践能力培养时,一般都凭借自己的经验实施教学,对每册中教材所提供的内容不甚理解,教学更是无所适从,学生探究欲望低下,实践课堂走过场。
        (一)问题情境——惯性预期 VS 探究欲望
        学生对于目前的问题情境多数存在惯性预期,老师布置学生完成,没有探究欲望,更谈不上主动探究,只是为上课而上课,这样的情境创设显然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因此要打破惯性预期,唯有从问题情境创设中动脑经,改变“要我学”的窘状。
        (二)动手环节——按部就班 VS 劣构途径
        在调查中发现,目前多数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学生按照教师引导的途径,按部就班研究,缺乏自己设计途径的体验,学生完成指定的任务,缺乏必要的协商、反思、调整,这样的体验停留于表层,与深度学习相距甚远。
        (三)展示分享——蜻蜓点水 VS 关怀联接
        展示与分享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二次学习的机会,由于之前问题情境吸引力不够,再加上解决问题的步骤很多是按部就班,学生作品多数在教师的预料之中,因此缺乏一定期待,同时也缺乏对作品本身的关怀。
        二、何为“惊异”教学?


        惊异学习是一种基于项目的学习(Project Based Learning),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学习是由惊异引发的。
        (一)入口——期待惊异
        学习本身就如同走迷宫一般,能看到迷宫的入口,就有无限的想象,有的人可能会忍不住的张望,一探究竟,有的可能害怕路径中的不确定,踌躇不前,这是学习最佳的状态。
        (二)小道——探寻惊异
        寻求迷宫出口的过程,往往是最关键,也具有体验性的过程,教师不应该用简单的步骤和提示,取代学生的体验,当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他们会不自觉地去调查发现问题的原因,从而发现关键处,进行调节。
        (三)出口——分享惊异
        走出迷宫的途径不止一条,而出口处的惊异在于彼此分享的成功路径,原来不同的方式可以达到异曲同工之妙,学生在迷宫探寻的过程中,把不断试误的经验分享出来,同时在分享的过程中,又可以能产生新的路径和方法,从而不断推动学习进入更深层次,惊异的学习最精彩之处也在于此。
        三、如何“惊异”教学?
        (一)黑匣子—散发吸引力
        问题的创设如同迷宫的搭建一般,既需要有通盘的考虑,又需要细节的设计,难度最好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既有探究的欲望,又不至于一下子就能找到问题的答案。
        1.预期——问题本身,引发欲望
        《神奇的魔镜》请你选择任意一个两位数,然后交换个位和十位的位置得到另一个两位数,然后把两个数相减,得到一个数,看着这个数对应的符号,不要把视线移开,神奇的魔镜可以知道你看到的符号是什么。接下来,神奇的事情发生了,一连两次,很多学生都被奇怪的现象所吸引。


        2.推测——原生想法,激发动力
        推测其实是学生凭借自己原有经验,对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一种预测,可以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慢慢走向深入,比如《你的头发有多少根?》一课中学生步步生成的想法。
        师:你的头发到底有什么根呢……
        生:500、1千、1万、10万……
        师:我们光猜还不行吧,还要怎么办?
        生:实验一下。
        师:对,实践(在黑板上板书:猜测 实践)
        生:(有很多学生吃惊的样子)啊?(怎么验证?)
        师:要实践,用什么方法?
        生:剃光,再一根一根地数;用计算器;取一小份,数,再数能分多少小份,再乘;用秤来称。
        师:同学们说的方法大致有三类:1.直接数;2.分份,数一小份再乘以份数;3.用称量的方法。哪一种更能体现数学的方法?
从得知问题后,很多学生非常吃惊的状态,到步步验证的思考,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到可以步步探究的欲望。其实研究头发的根数并没有现实的意义,但我们更关注过程,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3.揭晓——掀开面纱,且寻且思
        比如四年级时学生在学习了“多位数减多位数”后,我们可以开发“数学黑洞”主题综合实践探究课,随着学生的研究深入,数学黑洞的神秘也慢慢揭晓。


        学生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积极性不断地提高,通过反复研究,从开始取数4980,重组后为9840,最小为489,两种相差9351,继续重复上述过程,9531-1359=8172,8721-1278=6894,9864-4689=5175,7551-1557=5994,9954-4599=5355,5553-3555=1998,9981-1899=8082,8820-288=8532,8532-2358=6174,发现最后总能得到 6174。
        学生在极大的兴趣驱动下,不断地尝试多位数的黑洞,在探究的过程中,无形之中提高了计算的能力,同时由于是探究式的计算,学生乐此不疲,这与单纯的练习有着截然不同的效果。
        (二)橙匣子—寻找创造力
        1.准备——头脑风暴,思维碰撞
        情境:作为滴滴公司的一名调度员,有些订单你需要手动定位,把汽车引导到顾客所处的位置,你们可以吗?
        同学1:我来接顾客甲,我让汽车先朝左边平移5格,然后朝下面平移6个格子。
        同学2:……
       组内交流,为什么要斜着走?斜着走两点间距离最近。
        小组的交流,不断进行思维的碰撞,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好了吸纳新知识的准备,虽然只是简单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有思考,有判断,有质疑,学习才会真正地发生。
        2.搜索——数形结合,观察引导
        《打电话》是人教版数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的内容。本节课教材安排是:直接给我“老师打电话通知15人,每分钟通知一人,帮助老师设计一个打电话的方案”。提示了“由一个一个通知——分组通知——更快的方法(画树状图)——发现规律”的过程,最后解决的问题则是“照这样通知50人最少花多少时间。”
        从前测的情况看,学生对于树状图方式的还是不太熟练,课堂上通过展示树形图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再一次感到惊异,非常形象地感受到几何倍数增长的魅力。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