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1/5/6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5月   作者:张雪银
[导读]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理念,是当代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为了更好地将"课程思政"教育理念融入到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改变教学观念,尝试运用具有创新性和教育性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引入社会热点问题,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清远市源潭中学  张雪银

摘要: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理念,是当代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为了更好地将"课程思政"教育理念融入到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改变教学观念,尝试运用具有创新性和教育性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引入社会热点问题,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关键词:生物课堂教学;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不是一门课程,而是一种教育理念,就是把爱国情怀、生态文明、生命观念、社会责任等思政元素融入到课堂教学的各环节,对学生进行态度引领及价值观导向,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的育人成效。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还应巧妙地把思政元素潜移默化地融入到课堂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思政元素贯穿于生物教学的全过程,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确保“课程思政”落地见效。本文通过挖掘高中生物教材内容,就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融入“课程思政”理念的教学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提供借鉴。
        一、“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教育
        爱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是中国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是人类共有的情感。教师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必须重视爱国情怀的渗透,可以讲述科学家投身科研的经历及对人类的贡献等,体现他们探索、坚持、合作的科学精神和爱国情怀,从而使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得以升华。例如,在学习“杂交育种”时,介绍我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上大学时就立志解决我国的粮食短缺问题,讲述他寻找水稻雄性不育植株的艰辛历程,以及通过杂交水稻为人类所作的巨大贡献。再如,在学习选修3《禁止生物武器》时,让学生以讲故事的形式讲述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的暴行以及日本731部队在中国进行的生物战、细菌战和人体试验的相关研究,揭露日本侵华的罪行,教育学生勿忘国耻、居安思危,让学生真正意识到“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从中培养家国情怀,激发社会担当,树立鸿鹄之志,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价值观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建设关乎民族的未来,关系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从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再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走进联合国,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引导学生树立生态文明意识,养成低碳环保的习惯,是学校教育特别是德育教育的重要使命。因此,教师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应注重生态价值观的渗透,培养学生树立人与环境和谐共生的理念,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例如,在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节相关知识的讲解时,可以通过展示大量的图片和资料,如大气污染、水污染、温室效应、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空洞、生物多样性锐减等等,引导学生联系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以及所带来的危害性进行分析,由此引发学生对“人类与自然如何相处?”的思考,让学生认识到只有“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才能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真正意义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从而对学生渗透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价值观念。再如,以“科学.技术.社会”中提到的我国政府在修建青藏铁路时,不惜耗资修建了高架桥和涵洞以及我国兴建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时专门建立了中华鲟研究所为例,引导学生思考我国政府这样做的原因和意义,大力渗透生态学与生态文明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人类必须处理好自身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进而培养学生建设美丽新中国的责任和担当。
        三、“尊重生命,敬畏自然”的生命价值观教育
        生命教育,就是让人能懂得尊重生命,学会敬畏自然。当前,我国环境污染加剧,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正遭到日益严重的破坏,全人类正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2020年的一场病毒与人类的战争,使我们看到了生命的光辉与伟大,也看到了生命的脆弱与卑微。对学生开展“尊重生命,敬畏自然”的生命价值观教育是当前素质教育培养健全人格的需要,更是一名高中生物教师的使命和担当,而我们的生物课堂便是向学生传达生命价值观最好的渠道。
        例如,在学习病毒的相关知识时,可以搜集新冠病毒的相关资料,让学生在了解新冠病毒生物学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认真思考“人究竟应该怎样与自然和谐相处?应该如何尊重生命、敬畏自然?”从而使学生意识到人类一旦破坏了自然秩序,干扰了其他生物的生活规律,就必然要承担相应的后果,让学生形成仁爱万物、敬畏生命的道德情怀。
        再如,在学习必修2 《DNA的结构》一节中,通过引导学生动手组装DNA独特的双螺旋结构模型,然后向学生介绍DNA的特异性和多样性,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大自然万物的DNA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种生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通过大自然中各种生物的独特之美来感动学生,让学生体会生命的价值,感叹生命的美妙,从而让学生学会关爱生灵、尊重生命,珍爱生命。
        总之,高中生物教材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作为生物教师,我们应当深入挖掘课程思政的切入点,将思政元素有效地渗透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发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才能实现有效的价值引领,彰显生物学科的育人价值,培养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
[2]蔡志良,柴晓丽: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德育维度[J].中国德育,2020.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